能造F-22搞不定一顿饭? 美军被曝吃发霉鸡肉汉堡
2017年7月8日讯,食品安全历来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每天入口的东西,如果质量出问题,可是大事。除了老百姓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各国军队官兵也同样关心。因为吃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战斗力。不过最近,世界强大的美军,却在食品安全上出了事儿。
炸鸡没熟就出售
汉堡变质长了毛
美国大兵抱怨:太恶心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军队吃的是非常好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人连白面馒头还吃不到的时候,美国大兵就已经“吃午餐肉吃到吐”了。美军吃得饱吃得好,不但刺激了速食食品等相关技术的开发,而且引领了战后军用食品的发展方向。美国大兵在饮食质量、卫生、热量等方面是世界领先水平。人家连F-22战机都能搞定,一顿饭更是小菜一碟。
然而最近美国媒体的报道,却让人大跌眼镜。好几名匿名的美军陆战队官兵,在网上发布照片和视频,控诉北卡罗来纳州“勒琼基地”给官兵提供发霉、不熟等不可食用的垃圾食品。这些照片是在美国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上,有的炸鸡中间明显没有炸熟就向外出售,有的鸡肉米饭中间竟然发现了几块塑料碎片。最恶心的当属鸡肉汉堡,中间的鸡肉明显已经发霉变质长毛了!媒体调查发现,所有这些问题食品,都是由法国索迪斯集团提供的。
美军战时与平时的后勤保障,早已经实现大规模的社会化保障体系。美军在战时,通过向地方公司企业采购食品,通过炊事车和战地食堂,保障作战部队在军用口粮之外的的热食供应,而在平时,地方企业则直接通过在军营内设立各种品牌餐厅,实现社会化保障。因此,在美军的军营内,同样可以看到麦当劳、星巴克等餐厅。但和战时的免费供应不同,这些军营里面的餐厅,美军官兵要自掏腰包,但是价格要比外面优惠得多。索迪斯集团就是勒琼基地的重要供应公司。
但便宜可不是低质量的借口。因此勒琼基地的很多陆战队官兵都十分不满。一位匿名的士兵说:“我不明白这种垃圾是怎么出现在餐桌的,到底是哪些人在做饭,又有谁来进行监管。陆战队在作战时是不是也在吃这些垃圾?”
他还透露说,相对于这些垃圾食品,更让人糟心的是餐厅的服务态度,“如果有人拿出这些问题食品来理论,餐厅只会说一些废话,什么食物已经加热到了合适温度,完全可以食用等不疼不痒的话,却不给你解决实际问题。”
可悲的是,美国东海岸的勒琼基地食品不咋地,西海岸加州陆战队彭代尔顿基地吃的也不怎么样。照样有很多人反映食品质量差。“那些食物太恶心了!”一位来自西海岸军营的陆战队士兵说。
为什么两地都出现类似抱怨,因为出问题的索迪斯集团,是美军军营饮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2011年,索迪斯美国分公司招标成功,开始向全美国本土51个陆战队军营提供饮食服务,此外,该公司还为美军培训战地炊事员和厨师。在其网站上,索迪斯集团表示,为美军提供高品质生活是公司的核心目标。目前索迪斯美国分公司尚未对上述事件发表任何回应。
俄军知耻后勇
5个人能吃掉一头牛
俄罗斯虽然地处欧洲,但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的原因,俄罗斯军队的伙食很一般。二战后,苏联在成为超级大国,虽然距离欧美还有距离,但士兵伙食有了很大改进。
糟糕的是,苏联解体使经济大幅缩水,造成俄军伙食水平发生断崖式下跌。当时,俄国防部和俄军后勤部每年都要拿出大约1亿卢布用于贴补义务兵的伙食。但这些钱大都被所在部队的军官们克扣或挪做他用,士兵们真正能够吃到嘴里的伙食费较少。据俄《真理报》报道,军官贪占和克扣新兵伙食费和医疗费的现象在俄军中长期存在。
另外,苏联解体后,受国内大环境和政治气候的影响,富家子弟大都不愿当兵。凡是愿意应征入伍的青年,大多是农家子弟和那些处在生活贫困线以下的城市失业工人的后代。而这些俄军士兵身体的底子本来就差,在军队吃不饱饭问题就更严重。他们在入伍前就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据调查,2006年入伍的新兵中,15%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再加上军队的高强度训练,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现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四肢无力等综合性症状,有些人甚至因此染上了各种传染病。
为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2007年俄军断然颁布了新的伙食标准,为保证“和平时期士兵的营养”,规定每个士兵每天必须吃到半斤肉。另外,俄军士兵的食谱中增添了更多的肉、鱼、蛋、黄油、香肠和乳酪。例如,每个军人每天的肉食标准增加了50克,达到250克。牛奶摄入量从100毫升增加至150毫升,每周加3个鸡蛋,另外还有速溶咖啡供应。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个士兵在1年服役期内要吃掉92公斤肉,也就是说,每5个人就能吃掉一头牛。同时,油脂、面包和米的供应量减少。果汁、牛奶和奶油的供应标准得到提高。新伙食标准的热量为4374千卡,比之前高出185千卡。
另外,俄军伙食中大大减少了由黑麦和面粉混合物制成的面包,而增加了一级面粉的供给量,而且首次引进了酵母,这意味着俄军食堂里难吃的黑面包越来越少,而甜面包越来越多。
印军掩耳盗铃
边防兵揭伙食黑幕 惨遭迫害
印度作为新崛起的金砖国家,在国际上可谓是左右逢源。单从装备上,印度就能够任意选择来自美英俄法四个大国的武器,称得起“国际宠儿”。但是印度军队有钱买装备,印度军人却没有达到宠儿的地位。很多士兵都在抱怨军队的伙食糟糕。
例如2017年1月,印度边防部队士兵泰杰·巴哈杜尔·亚达夫在社交媒体上用手机先后上传3段视频,展示边防士兵的一日三餐:烤焦的面饼和“没滋没味”的素食。他在视频中抱怨军队平时的伙食“难以下咽”,很多士兵在忍饥挨饿,“这么点儿营养如何能捱得住长达10小时的出勤?”他甚至将矛头直指军方的“高层腐败”,称:“我们不怪印度政府,因为政府确实送来了食物……只不过这些口粮被某些军队高层卖到了市场上。”
亚达夫声称,自己是在用生命来揭露真相。这则新闻确实是在把军官“放在火上烤”,迫使印军高层来灭火。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下达指令,要求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提交报告,还有高层官员称:在对边境岗哨进行常规视察时发现,士兵的满意度是非常高的。
相对于印度高层的表态,亚达夫的“爆料”可是有图有真相。因为印度军队等级观念非常强,相对于军官的伙食,基层士兵吃的就很差了。而且印度军队贪污士兵伙食费的传统由来已久,例如近年来多位高级将领因为在食品采购中出现贪污行为遭到起诉。
按理来说,网络爆料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这一问题早已经是体制性顽疾,不是一次网络曝光就能解决的。早在2007年,印度基层部队士兵就已经对伙食问题怨言不断,当时的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都出面但同样无济于事。而且这次网络曝光不但没解决问题,还把爆料人搭了进去。
这位边防士兵亚达夫虽然没有付出生命代价,却被开除了。印度军方称他“作出虚假指控”,违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身穿军装的照片以及在执勤时携带两部手机,另外军方称亚达夫存在心理问题,还经常违反部队纪律,比如“习惯性的缺勤”、酗酒,顶撞上级军官甚至大打出手。
从军队退役和被军队开除,是两个概念。后者将无法享受很多针对老兵的福利待遇,甚至会被追究某些法律责任。看来这位印度士兵即便牺牲了自己,也无法改变印度军队士兵的餐桌。
朝韩两国军队
谁也别笑话谁
朝鲜半岛在冷战后,局势就一直不平静。在有关导弹、核弹之类的争议话题背后,有关朝鲜和韩国军队的伙食,却很少有人关心。不过仔细研究起来,这其中的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说朝鲜军队。一直以来朝鲜都奉行先军政治,因此社会各方面资源都向军队倾斜。但这种倾斜更多的是装备和武器的倾斜,军人的伙食一时半会儿还是照顾不到的。考虑到朝鲜的经济实力和大量的正规军数量,朝鲜普通士兵的伙食,相比解放军和欧美国家军队要差很多。
例如朝中社2017年报道领导人视察部队伙食工作,从一些照片可以看出,在蔬菜、鲜肉、蛋奶、精米面等方面的供应上仍然存在难度,最多是保证士兵吃饱,但吃好还达不到,至于肉类则用可长期保存的腌鱼来代替。外媒有报道称,朝鲜军队曾经出现士兵吃混有沙子且有怪味的鱼后集体腹泻,但没有得到证实。客观来说,要向大批军队提供新鲜可口的食品,需要在运输和储藏上进行大量投资,而且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要相当高。
朝鲜军队的伙食一般,对面的韩国军队似乎也不咋地。例如2013年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调查表明,韩国军人一顿饭的餐费为2144韩元(约合人民币12元),仅为汉城市中学生的56%,相当于美国士兵一天餐费的一半。当时韩国媒体曝光的一份海军陆战队食堂所提供的午餐包含有:米饭、咖喱、泡菜和几片菜叶;一个空军军营的早餐是清汤,一些豆芽、泡菜、豆腐和一些炒鱿鱼。
一位韩国议员对此表示说:“我很怀疑在训练中饱受体力与精神双重疲劳的士兵,能靠吃这些东西恢复精力。而且这些大食堂的饭菜肯定还经过了一番‘修饰’,那么平时的饭菜有多糟糕就可想而知了。”他还说,“饭菜能够决定军队的士气,军费再少,我们也得先解决士兵们的伙食问题吧。”
相比朝鲜,韩国的经济实力要强得多。但韩国军队的伙食水平,却是“五十步笑百步”。这后面就涉及朝鲜半岛的大环境。
很多爱吃韩国菜的人都知道韩国有一种叫做“部队锅”的火锅。实际上就是罐装火腿及午餐肉、起司等食材,搭配辛辣的苦椒酱,加上方便面、泡菜、洋葱、青葱等组合而成。虽然吃起来很爽,但是营养价值并不高,长期吃还有害健康。这实际上反映了韩国军队乃至韩国的整体性问题。朝鲜半岛纬度高、多山地,这就为发展农业制造了巨大的困难。韩国人爱吃泡菜,从根源来说,就是因为新鲜蔬菜供应不足,而只能以泡菜的形式长期储存。
一直到今天,韩国农产品价格依然是居高不下。不但蔬菜价格高,猪牛肉的价格也高。这就意味着在此情况下,韩国军队的伙食在经费限制的前提下,必然是质量不敢恭维。韩国的国内环境决定了韩军的伙食,肯定无法赶得上美国、中国这样大国军队的伙食丰富程度。因此韩国军队伙食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品种和原材料的问题,韩军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改善军队伙食。
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军队的平时饮食和战地热食的情况,如果是执行任务状态下,部队食用的可能是口味更加恶劣的功能性军用口粮,主要以保证身体所需能量和各种维生素为主。即便是美军的前线军用口粮,也同样遭到美军基层官兵的诟病。这就已经几乎超出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讨论范畴了。
战俘伙食
日军受我军优待
在苏联曾吃不饱
军队供应伙食还有一个方面过去较少触及,就是战俘的伙食。出于情感上的因素,对于敌对方军人,不愿意给他们良好的伙食供应;但是从人道主义来看,又不能把他们饿死。在这方面,日本二战战俘在中国和苏联的不同遭遇就耐人寻味。
例如1941年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制定了《关于日本俘虏优待办法的规定》:日军战俘的伙食费标准比我军官兵的高一倍;年节、纪念日时进行会餐;粮食供应机关应尽量拨一部分白面、大米;衣、被、鞋、袜应按需优先发给。在当时,延安日本学校的学员津贴每月3元,相当于八路军师级干部的补贴标准。当时,毛泽东、朱德的补贴也只有5元,士兵1元。日本工农学校学员生活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大米15斤、面粉15斤、猪肉3斤、蔬菜30斤等。而当时八路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干部战士主要吃小米、黑豆等杂粮。而对日军战俘尽量供应大米、白面,并想方设法弄些鸡鱼猪肉。在一般情况下,每天两餐有大米、白面,有时还买些水果、白糖供给他们。就餐尽量照顾日本人的习惯,一人一份。
后来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物资紧缺的情况逐渐好转,战俘的伙食也有很大改善,竟然已经超过了日本军队的水平。一些刚从日本军队过来的战俘见此情况不禁感叹:“那边的伙食太差了,我们都吃不饱。像这里的伙食,在那边不要说吃,就连看都看不到。”
而大量被苏军俘虏的日本关东军战俘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受制于战后初期苏联饥荒状况,战俘营内供给状况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从1946年年初到2月上旬,日本战俘死亡率要高于德国战俘死亡率,而造成日本战俘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大部分日本战俘都千方百计利用休息时间来寻找食物,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后来随着粮食产量的恢复,苏联在1947年12月实行物价与货币改革。各战俘营开始对劳动成果进行经济核算并支付报酬。在货币改革措施实施以后,日本战俘营内饥饿现象不断减少,甚至个别日本战俘出现了用重达两公斤的黑面包当枕头的极端情况。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郑文浩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