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讯 杭州无人超市!进入无人超市你需满足2条件,未来新零售是什么样的?全球首个“无人零售店”天猫淘咖啡,为消费者带来了真正身临其境的带来的极致购物体验。称之为“无人零售”,是因为用户登陆淘宝账号,输入支付密码后,便可以进店点餐购物,无需排队收银,拿了然后走人。

你需要的,只有这两样东西:一个淘宝账号,一部智能手机。据悉,“无人零售店”淘咖啡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的线下实体店样板,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50人以上,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当你首次进店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通过闸机,开始购物,此后手机不用再掏出。点餐区,你对服务员说的“我要一杯冰摩卡,一份淘公仔马卡龙“,服务员一句“确认”后自动下单,相应款项就已从你的支付宝账户中扣除。大屏上,假如坐在你对面的姑娘头上出现了一个带红宝石的小皇冠,这意味着你与资深剁手党—Apass会员只有一张桌子的距离啦。累了坐下来喝杯咖啡,桌子自动识别了你的身份,大屏上跳出推荐给你的商品列表,跨屏加购。最后走人,你会经过一道“结算门”。几秒钟后,完成扣款,一旁的提示器会告诉你,“支付宝共计扣款XX元”。
阿里巴巴集团逍遥子认为,新零售时代的实体门店交易和网上交易没有任何区别,每一个用户都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科技驱动新零售商业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在未来,理想的购物生活是没有边界的,线上线下也许真的会融为一体。
实际上,除了阿里、亚马逊,国内的娃哈哈、大润发、周黑鸭等零售巨头,以及众多创业者和vc投资机构都在摩拳擦掌,跑步卡位无人零售。但这个时点上,值得冷静思考的问题是,现在的无人零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它目前能给用户和商家带来哪些好处,以及它真的就是传统零售终结者吗?实际上,在无人零售这件事上,目前国内还存在另外两种技术流派。其一,物联网流派,是指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传感器、扫码枪等技术实现识别结算。RFID技术诞生于1930年,二次大战期间就被广泛应用,目前已非常成熟,其缺点是成本太高,仅一个标签就需要1元左右。另外,RFID非亲和介质非常多,不能适用于金属、液体、内敷铝箔的包装,遇到液体也因为吸波而误读严重,另外RFID极易遭屏蔽,标签黏贴,麻烦易被撕毁,尺寸和感应距离都不容易协调。据悉,最近刚融资的缤果盒子、大润发缤果盒子使用的都是这种方案。
其二、互联网流派,是指用户利用二维码扫码开门,扫码结算,商品可扫码溯源等。该方案的确可以识别所有品类,但缺少核对、监督环节,并且需要用户手机下载App才能完成支付,但要求消费者每进入一家无人便利店都要下载APP并不切实际。目前阿里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主要使用了这种方案(叠加了RFID)。不同的技术方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C端用户体验和B端商家成本的差异。
就C端体验来说,国内不少无人便利店目前的问题是购物步骤比有人店还多。比如用户需要下载APP、扫码才能进店,取好商品后,还需要自己去结账台结账,使用APP或扫码结账。以用户到星巴克购买咖啡为例,只需“下单,付钱,取咖啡”三步即可完成,而在某些无人咖啡店反而需要更多步骤,实际上是给用户增加了诸多麻烦。“类似互联网扫码开门,RFID射频标签,扫码结算等方案或混合方案都不是智能零售”,陈海波认为,“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零售升级人工智能应该担当重任,真正的智能零售首先要做让用户购物步骤更节简,无人店要比有人店购物步骤更少,客户方便才愿意去,否则都是徒劳。”(来源:中关村在线)
相关新闻
一场无人超市测试出什么? 北京有人扔10元钱多次抱走高档烟酒
2015年6月9日,没有任何收银员、顾客购物付款全凭自觉自助,分别位于北京、杭州的几家超市在上周六分别化身为“中国消费者是否诚信”的舞台。两地的几家超市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无人值守实验发现,杭州顾客自动付款率达到82%,或许是数据不太理想,北京顾客的付款率主办方表示不会公布。为期一天的无人超市测试已经落幕,可因此而引发的话题愈演愈烈。

事件回放
3名女顾客拿走贵重物品没付钱
6月6号“信用日”,蚂蚁金服公司旗下的芝麻信用联合华润万家和全时便利店,在北京、杭州两地各开设了一家“无人超市”。当天的“无人超市”内没有任何收银员,顾客购物付款全靠自助。即使顾客没有结账就离开,也不会有工作人员阻拦。据了解,两家“无人超市”6号当天完全开放,顾客既可以用现金也可以用支付宝付款,并且无论顾客有没有芝麻信用积分都可以参与。统计显示,在当天的营业时间内,大部分的顾客都选择了诚信付款。以杭州为例,杭州的无人超市一天的付款率达到82%。不过,北京顾客的付款率有多少,活动组织方没有透露。北京“无人超市”位于北京站东侧万豪中心一楼的全时便利店。这家门店面积大约40平方米,售卖商品与普通的小超市类似。在活动当天,有记者在现场发现,上午有30多名顾客进出购物,大多数人顺利找到商品二维码刷卡结账,或者支付现金,但是也有3名女性没付钱直接拿走贵重物品,还有人进门拍了10块钱,往返多次拿走了昂贵的烟酒。另外,北京的全时便利店店员深夜关门盘点商品时,一位外国顾客敲门。原来他发现白天自己在这个“无人超市”少付了5元钱,所以回到超市坚持要把钱补上。
怎么看?
超市:考验诚信是个伪命题

“无人超市”看起来很美,但真正应用到行业里能行吗?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多数连锁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对此持保留意见。
“在超市里考验人性和诚信,这就是个伪命题。”某国营连锁超市的高管认为,即使国外超市有“自助结账”,那也是在收银线上做了一些调整,超市出口一样设有警报装置,防止夹带偷窃。“我相信,如果是完全无人看管,全凭自觉付款的超市开在国外,也一样会有占小便宜的人甚至小偷光顾。”
而某超市生鲜部负责人单女士对“素质”这个字眼反应更激烈。她说自己每天的工作要处理大量损耗,因为很多顾客在生鲜区挑选完肉、鱼等商品又不想要了,就随便找个地方一塞,根本不会再送回到冰柜里去。而这一部分商品离开冰柜后很快就会变质,也就不能再销售了。“要讲诚信,先把这个问题呼吁一下吧。我们理货员还在服装区一堆袜子下面发现过顾客不要的小肋排。”单女士说,她相信这样的人只是极个别的,但“无人结账”明显对人文环境的诚信度要求更高,否则“企业会赔死”。
而某合资连锁超市的负责人对此事的看法则是从超市的职责出发。“超市负责给顾客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这是职责;尽量减少损失、顾客投诉和纠纷,也是经营上的职责,我们要对股东负责。”他说,“高安保,低损耗”是超市经营里的一门大学问,人工结账也好,自助收银也罢,都是在保障超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为了作秀”。
专家:无人超市还不具备推广条件

“这样的尝试,在方向上说还是有价值的,但真要推广的话还不具备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商务部专家宋则如此评价无人超市测试。
宋则告诉记者,自助结账的方式在不少国家超市里已经很常见。“无人超市”或是“自助收银”的模式在国外司空见惯。在美国,大超市里都配备自助结账终端机,顾客可以自行结账离开,不用到人工收银台排队。在日本的一些城市,可以找到商品整齐摆放在路边,却找不到经营者的街边小店,顾客挑选商品后把钱币投进篮子,店主晚上才来整理货品和收账。一天下来,货物卖掉不少,篮子里的钱只会多出来,基本没有缺少过。
这样的模式既方便了顾客结账,节省时间,也减少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不过,宋则认为,“自助结账”在中国要想大规模推广,有很多条件缺失:“第一是技术层面,使用非现金结账方式如支付宝扫码、微信支付等都需要时间来普及甚至培训,年轻人接受快一些,但很多老年人就是‘玩不转’。
最关键的是国内消费者的诚信水平还有差距;这并非完全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在德国,即使公交车逃票这样在我们看来是‘小事’的污点都会影响到个人信用,但中国的信用体系远远不够完善,很多人就存在着占小便宜的心理。”宋则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个人信用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一些损害个人信用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
第三就是安全性问题。“互联网时代,支付手段进步了,对安全防范的意识也要提高。”
延伸:沃尔玛的生鲜退货尝试
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今年4月在北京12家连锁店试水了类似于“无人超市”的服务——生鲜食品无理由退货。在中国零售行业,生鲜食品通常是退换货的“禁区”,但沃尔玛打破了这个“规则”。“顾客如对已购买的生鲜商品有任何不满意,均可于购买后14日内,凭小票或沃尔玛磅称标签进行退货,沃尔玛将实行100%退款”,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举例来说,如果你在沃尔玛某门店购买了一只菠萝,回家后突然不想吃了,之前只有把它丢进垃圾桶;但今后可以拿着购物小票或标签回到门店退货。“需要说明的是,这只退回来的菠萝,沃尔玛绝不会再将其摆上货架销售,而是直接送去销毁。”
生鲜食品随意退货服务刚一推出,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对消费者诚信度的一个考验。“这项服务举措实施了不到两个月,根据店内的反馈,生鲜食品退货的数量一直比较平稳。”昨天,沃尔玛方面表示,门店并没有遇到购买大宗生鲜食品然后恶意退货的案例。前来退货生鲜食品的顾客大多是看错价格或是买错商品。
“我们推行这个服务,目的并不是考验顾客的诚信。”沃尔玛负责人表示,这项服务在美国、日本都已开设,现在进入中国,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窦媛媛)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