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沈从文与太白像的完成 来自雕塑家阎玉敏的回忆

2017-07-20 17:4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7月20日讯,她是年过八旬的雕塑家,她曾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广场雕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浮雕、敦煌洞窟的彩塑复制、安徽马鞍山李白纪念馆李白像等雕塑工作,作品遍及全国各地。但她一直想做一尊雕塑,为一位她尊敬的老师,一位曾执导她创作李白像的文物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她崇拜的作家。她叫阎玉敏。老师叫沈从文。

作者: 王道


阎玉敏年轻时为李白塑像

从阎玉敏女士珍藏的沈从文书信中可知,当初他们曾共同为一个文化工程而努力,即安徽太白楼陈列方案和太白像雕塑。为此,阎玉敏被从地方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进行近一年的创作和学习,她从当时在博物馆上班的沈从文先生身上学到的,可谓受益一生。她永远记得沈从文年过七旬还爬上架子帮她修改李白塑像。而沈从文那一时期为太白楼陈列所做的种种努力还包括:数百条的资料,数万字的方案,数年的热心。阎玉敏说,这大量的工作,可惜现在人都不大了解了……

一 特殊年代,特殊相遇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上的太白楼景区内,有一尊李白的卧像,导游词里说:“这尊像是由大雕刻家阎玉敏主刀的,由三个人共同指导她完成。”这三个名字分别是郭沫若、沈从文、刘开渠。
那么,沈从文怎么会参与了李白像的雕塑呢?这应该先从沈从文生病说起。

1973年秋,沈从文给同事陈大章写了一封长信,希望能够解决他在文物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两人相识已二十年,沈从文对陈大章非常信任,“我今年已七十二岁,目下血压下降,精力虽还好,应作待作的还不少,能工作的日子,却有一定限制。”沈从文根据馆藏物品及实际情况拟出了十四个研究项目,希望能与有志于此的同事一道完成,这些题目中即可见沈从文对李白形象的探索研究,他当时就提出了李白醉酒、李白形象的问题。在这封信里,沈从文还提到个人生活问题:“这一次从乡下回来,快两年了我的粮食供应还不回来,住处始终得不到合理安排……”

早在1972年2月,病中的沈从文在致信周恩来总理后获准从湖北五七干校回京治疗,历史博物馆决定继续留用他为研究员。但是直到1973年夏,“沈从文在馆里没有固定名分,供应关系还在丹江”(《沈从文年谱》)。此时沈从文人住在东堂子胡同宿舍,吃饭则回到夫人张兆和与孙女同住的小羊宜宾胡同,吃完午饭又要带回另外两顿,“两边跑”多有不便。因此沈从文提出了种种住处申请,均没有回音。而面对着不断出土的文物,以及从业人员并没有上进之心的现状,沈从文非常焦虑,“日子尽混得去,良心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党的期望和信托吗?”

也就在此际,沈从文接到了有关整修太白楼和为李白塑像的请教事宜,安徽省为此派了两个工作人员前来,一个是周星珷,戏剧作家,当时任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她负责太白楼恢复整修事宜;一个就是当时很年轻的阎玉敏。

恍惚四十多年过去,提及当初对于沈从文的了解,阎玉敏觉得有点浅薄,她说只知道他是大作家,并没有读过他的书,更不知道他对文物的博学,甚至不知道他是合肥的女婿。

阎玉敏生于上海,在中央美院先后师从郑可教授、雕塑大师刘开渠。她的毕业作品浮雕《渔歌》曾得到院长吴作人的公开撰文称赞。但很快她的艺术之路便遭到了运动的冲击,被惩罚性地分到了安徽。在这里,她因塑造《花鼓灯舞》名噪一时。

她的命运转折在“文革”后期。上世纪70年代初期,她曾在界首陶瓷厂工作过,当时就想着为厂里创造点效益,就塑造了李白小像准备和马鞍山的太白楼合作。没想到对方一看到这个李白的卧像就起了大兴趣。原来这尊像与他们被扔掉的一尊李白像很相像。1964年5月4日,郭沫若来到太白楼,看到了一尊李白抱酒坛的塑像,欣然赋诗一首:“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这首诗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裱起来,游客要求讲解,但他们也不知道是否讲解得对,就希望进京当面向郭沫若汇报讲解的体会。也就是在这之前的1971年,郭沫若希望马鞍山方面重塑李白像,并且有个批示:“李白像不想按过去的复制,应有历史考证,重新再创造。”

就这样,阎玉敏与周星珷等人带着介绍信去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因为塑像要经过北京的专家指导和定稿。阎玉敏说,当时她有个同学李之檀就在历史博物馆美工组工作,是李之檀介绍了她和沈从文认识。

二 关于李白的胡子,有过争议

阎玉敏在北京时就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二楼,她后来才知道她所住的房间可能就是沈从文以前曾住过的,但此时沈从文申请住在馆里却未能引起回应。阎玉敏接手这样一个文化项目后,平时就在临时成立的工作室里创作李白像。

进京时她预先做了四尊李白像的小样,《行吟图》《抽刀断水》《举杯邀明月》等,后来经过刘开渠等人的决定,选定了一站一卧两尊。作为对古代服饰和人物形象有所研究的沈从文,当时也对阎玉敏进行了指导。

首先是李白的胡子。她开始时塑造的胡子是平的,沈从文过来一看,就爬上雕塑架子,说胡子不对,应该是翘翘的。阎玉敏说她当时不大服气,因为按照当时的习俗,流氓阿飞才会把胡子弄得翘翘的。沈从文于是就带着她看一些唐代人早期的画像。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的墓发掘后,样品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来,沈从文就喊阎玉敏去看,指着新出土的唐代壁画给她看,说你注意下唐代文官的胡子,都是翘翘的,阎玉敏当时就心服口服了。

沈从文当时一再对她强调说,李白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爱国诗人,一个极其浪漫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唐代的文官。最初看到阎玉敏的塑像时说,你做的不像是李白,倒像是现在的一个工人。阎玉敏于是便花大力气去做修改。

沈从文又总是对她说,阎同志,你先停下来,多读读李白的诗,多体会李白的诗意,多了解一下诗人的气度。

有时候,沈从文讲着讲着就拿出来纸和笔,就手画出唐代文官的软巾帽、衣服圆领、腰带式样等等,讲完了就把画稿撕下来送给阎玉敏。阎玉敏说,可惜那些珍贵的画稿都找不着了。

为了李白像的衣服纹饰,沈从文还多次给阎玉敏找资料,对于衣服上的具体纹样、花式,以及腰带的宽窄、式样等等都做了具体指导。阎玉敏记得,“当时还特别为塑像缝制了一件宽袖圆领的长袍,用吹风机吹起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灵感。”

在阎玉敏出示的老照片中,还有两个年轻男子着古装做出姿势,阎玉敏说这是当时在博物馆的两个画家,现在都是大画家了,当时他们要给我做模特,就穿上衣服摆了几个姿势。

为李白塑像正处于非常时期,不少受请作为顾问的专家身份尚未恢复,而她受组织派遣来京塑造李白像,也有属地领导打电话给她说,都什么时候了,还给李白塑像,“当时我就想,大不了回去坐牢,我也得把李白像做出来。”但在具体指导中,阎玉敏的创作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看她早期的李白像《举杯邀明月》,酒杯是举出去的,推向明月的邀约,但实际的成品却是把酒杯搂在了怀里。为什么呢?阎玉敏说,“你想想啊,那是什么时候,怎么能鼓励人喝酒还喝醉呢?”

但是沈从文还是希望她能够还原出一个接近真实的李白。在致周星珷的信中,他多次提到希望安徽方面能开介绍信,由他带着阎玉敏去北京各个场馆去看看,主要是看有关李白形象的实物,可惜未能如愿。于是沈从文就利用每周六的时间,带着阎玉敏在历史博物馆看藏品,看有关李白像的古画,曾在沈从文陈列方案中多次提及的宋梁楷的《行吟图》给了阎玉敏很大的启发。

阎玉敏说,沈从文每天来上班时,都会直接穿过几个房间径直来到阎玉敏的雕塑工作室,上下看看,再继续交流意见。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