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香港10岁程序员成功开发5个APP 在视频网运营学习编程频道

2017-07-25 08:55 编辑:TF008 来源:参考消息网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9日发表题为《10岁的香港“程序员”:编程从娃娃抓起》一文。文章摘编如下:

当智能手机逐渐占据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一批年仅10岁左右的小学生凭借海阔天空的独特创意视角,以新一代手机应用开发者的身份闯入了视野。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都已经全面进入学龄儿童的生活。这种现象促使全球的基础教育作出改变——既然大潮无可阻挡,尽早掌握编程技巧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竞争力?

今年6月,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年仅10岁的“程序员”尤马成为最年轻的参会者。尤马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他已经成功开发了5个应用程序并在App Store(苹果应用商店)上发布。他还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运营了一个关于学习编程的频道。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香港,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走进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看看最年轻的“程序员”如何成长。

在香港慈幼学校,10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政谚最近和几位同学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老有宝宝”的应用程序。家人和医生能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监督在家的老人是否按时吃药,并通过电视、智能手表等装置进行提醒。

李政谚向我们熟练展示了开发这个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包括一套电子积木及微型控制器,一个模式化后的编程软件Scratch,以及用于将信息传递到手机的IFTTT平台。他说自己从7岁就开始学编程了。

指导老师李安迪说,自己是从中学才开始学习编程。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有很多图像化的编程(工具),跟以前的相比更有趣,更有效果,”他说,学生学习的重点“不是学编程,而是学逻辑”,而且“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手机,即刻可以去试,也不是太贵”。

他认为,编程已经真的需要融入基础性课程里面。每个小朋友长大后都具备基本的编程技巧,这个可能是将来会发生的事。而学习的方式不是学编程技巧,而是应用编程去训练他们的运算思维,令他们知道如何用科学化的方法解难并实现创新。

“如果香港教育坚持将这个(编程)摆入到中央课程里面的话,我相信每个小朋友长大之后,不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拥有一个很高的解难技巧,这才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安迪说。

 

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