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汽车掀盖族”占用应急车道送客区 为躲探头违章停在机场火车站 

2017-07-26 11:37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7月26日讯,市民那先生日前在首都机场附近发现,有很多停在路边的汽车把后备厢盖掀起来,似乎是在躲避监控探头的拍摄。但由于违停的车太多,几乎堵住了路。记者走访后发现,在通往T3航站楼的机场第二高速路边,很多汽车停在应急车道。该现象集中在距离机场收费站还有几百米处,停在应急车道上的大约有十多辆车,都掀起了后备厢盖。

机场第二高速上,占用应急车道违章停车的“掀盖族”

首都机场T3外,超时违章停车的“掀盖族“

“我来接人,来早了,机场停车场的收费太贵,就在这里等一会儿。”司机老刘一边抽烟,一边看着机场方向。这些“掀盖族”中,几乎都是像老刘一样。他们认为机场停车费太贵,半个小时就要收6元钱,有点儿无法接受。除了一些私家车,也有不少等客的网约车。

“就是个快车,客人接单了就让人家等会儿,我再用最快的时间过去。”然而从他们的所在地到达T3最快也要5分钟的车程。客人们会不会等不急呢?这位网约车司机说:“在停车场停放时间越长,停车费越多。等我出来再进去,那就更贵了,一天本来就拉不了几个钱,这是管理的漏洞。类开销还是尽量降低吧。”

机场接客区的“掀盖族”

为躲避检查

在T3航站楼的一层接客区,很多私家车和网约车在此处接客。这条路上随处可见禁止停车的标志,也悬挂着不少“即停即走”的指示牌。清一色的黑色轿车在这里停靠了两排,司机们都是白衬衫打着领带,在路旁一边刷手机,一边聊天。这里已经成为部分网约车等待客人的区域。在这里停放的车辆一律将后备厢盖高高抬起,数量都能保持在30辆左右。

两排黑色轿车,同时将后备厢盖抬至最高。一些司机在即将到达这个区域时,也会提前在车内就将后备厢打开,将车停稳之后,再将后备厢盖子抬至最高。仅有的两条车道均被占据。

停车后,下车抬后备厢成了每一位在这里停车司机的习惯。这些司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位网约车司机说,停车时间超过三分钟就有被照的危险,所以司机们将后备厢盖子抬起来,躲避拍照。

南站的“掀盖族”

给别人填了堵

刘女士最近在南站遇上了令她吃惊的事情,上周晚上她出差回来,地铁的末班车赶不上了,于是就来到了南站西进口想打一辆出租车,结果这里的出租车包括黑车漫天要价,让刘女士十分震惊。

刘女士当时所在西进口位于南站的二层,平时私家车的接送客一般都是在这里完成。西进口前共有五条左右的车道,中间都有隔离护栏分割,另外在靠近西进口的路旁留有可以停车的区域,虽然停车量有限,但是这里也都会停满来接送客的人。

周日的下午,北京南站站外的廊桥上车水马龙,来往送客的车辆不敢耽误,在车道上以最快速度将朋友和行李放下。不敢过多寒暄,就要匆匆驶离。即便是这样,廊桥上的车辆也排起了长龙。如果遇上大巴车在一条车道上下客时,后面车自然就要多等一会儿。

在南站的廊桥上,偶尔会出现几辆大巴车,这些车辆在停车下客人时,后面的车辆往往会等待很长时间。不过就在廊桥的最后边是有停车区域的,如果大巴车停靠在此,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但是最右边的区域总被一些私家车占据,大巴车根本无法靠近。

这些靠近南站西进口停着几辆私家车,一些私家车将后备厢盖子抬起,但是司机们没有刷手机,也没有招呼来往客人,这样的司机更像是在等自己的朋友。有些私家车在这里一停就是半个小时,而记者得知在此停靠十分钟以上就有被拍的危险,然而部分司机这样的做法,就是在躲避处罚。

西客站送客区

有自己的秩序

北京西站每天的客流量也很大,不过记者发现,可能是由于建筑年代较早的缘故,南广场汽车无法进入,北广场的廊桥只有两条车道,上到二层变成三条车道,并不会像南站那样宽敞。

在西站的二层每一条车道也被严格分割,与南站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供车辆停靠的区域,来往的车辆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客人放下后离开,只要耽搁一会儿,后面便会鸣笛催促,每辆车在此停留的时间会保持在半分钟之内。一拨送完下一拨继续,形成这里的一套秩序,此外可能是因为建筑结构的区别,来西站接送客的人基本会选择将车放在地下车库。

官方回应

“掀盖族”

并不能逃脱处罚

无论是首都机场,还是北京南站,在出发区或到达区均有监控探头拍不到,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车辆违章停放超时,或者是驾驶员锁门下车,违停车辆就可能会被探头拍下来,受到罚款和扣分的处罚。

但无论是机场还是火车站,工作人员都表示,除了探头外的确没有专人盯守。按照目前探头的拍摄方式,如果掀起后备厢盖的确可能逃避处罚,这也是很多经常接客人的司机,甚至是一些网约车司机成为“掀盖组”的原因。

记者手记

是管理漏洞

还是人的问题?

很多的社会问题,似乎都可以归咎于管理者。这件事,似乎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算在管理者头上。因为管理者没有增加人手?或者是管理者没有改进探头?乍一看,这是管理的漏洞。监控探头拍不到,掀盖族钻了漏洞,获取了小利。但深究下去,却似乎是人的问题。

科技的发展,可以弥补管理的漏洞。但再高的高科技,也是为人所用。如果人执意违反规则,也总会找到漏洞。归根结底,那就是人的问题了。除了改善探头技术,增加现场执法人员等,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增加对于驾驶员的培训,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开车?或者,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嘉瑞 实习记者 张群琛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