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公道

领导干部“行动靠嘴落实靠纸”? 这是病,得治!

2017-07-28 17:41 编辑:TF008 来源:公道

墙上挂满了中央精神的宣传栏,但让干部谈谈其中内容及落实措施,却只会尴尬摇头;上级精神还未传达,下属单位竟“未卜先知”,一个月前就有了工作部署和台账……看到这里,小伙伴们肯定觉得滑稽可笑。可这样的形式主义在某些地方单位确实存在,而且还有诸多变种。

陶小莫/图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

有的单位以组织生活的名义开工作部署会,会后记录则靠照抄政策文件,措辞雷同、内容假大空;

有的单位用文件“贯彻”文件,会议“贯彻”会议,通过“美化”材料达到“新瓶装旧酒”的效果;

有的单位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不惜造假,糊弄上级。

毋庸讳言,这些事在体制内工作的同志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其中道理我们也讲过多次。上级下达文件和精神后,下面制定严格的落实计划很有必要。但如果仅是换个名头简单转发,甚至标题都懒得改,直接复制粘贴,落实沦为材料与会议的击鼓传花,那真是变样又变味儿了!

贯彻执行政策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最后能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才是文件出台的根本目的。否则,“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长此下去不仅会伤了群众的心,危害党群关系,更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尤其是在深入持续反四风的当下,社会期待非常高,倘若还打不掉形式主义的嚣张气焰,老百姓势必更失望。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治理形式主义这个老毛病,也得先了解病根儿。

本报在2017年7月19日曾刊发评论文章《警惕“政治正确”的形式主义》,提出形式主义之所以难绝,一大原因就在于它总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模样,动辄搬出“上级要求”、“组织规定”。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效果”,让有心不满者担心唐突了“大好形势”,使有意批评者忌惮触碰了“原则立场”。

在公道君看来,除了“政治正确”这个主要原因,还有其他致病因素:

比如,惯性思维。一些干部还没有转换脑筋,觉得不开会、不发文就是不重视,只有文件厚度有了、材料“颜值”高了,落实才算到位了。

比如,懒政思维。一些干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上面检查应付过去就行,事干没干就无所谓了。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纸上落实”的形式主义,关键要从考核机制上下功夫,转变监督、考核方式。曾有基层干部这样说,形式主义最能应付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最容易被形式主义所蒙蔽。试想,如果上级部门在考核实际工作时,能不局限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而是私下里多些实地暗访,多听听群众声音,多去现场看看,那么形式主义立马现形。

2014年06月01日
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通过督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等方式,既督地方,也督部门。“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一旦工作考核放开了,不按传统套路出牌了,恐怕也会有党员干部觉得心里没谱儿。今天的改革攻坚已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与此同时,群众诉求多元多样,对政府公共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难度和风险与日俱增。公道君认为,这就呼唤另一类配套举措,即建立合适的容错机制,让实干派们卸下心里负担,少点形式没关系,甩开膀子干出实绩更重要。

2016年03月06日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还是那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少些套路多些调查,少些空文多些举措,实打实地把好事办出好效果,才能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都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当一个老百姓口中的好干部,比什么都强。

 

来源:北京日报公众号 公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