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北京论语:为找回北京老城风韵出力

2017-08-01 16:18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1日讯,生活在北京,无论“新老北京人”,都会为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骄傲。但有时候,又会有些困惑,除了长城故宫颐和园北海,我们“身边的历史”还有哪些呢?如今,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推进,北京市民们欣喜地看到了不少身边的文物露出真容。

据北京日报7月31日报道,“一根长达7.8公里的‘脊梁’,从南到北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如今,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开墙打洞’,胡同恢复肌理,什刹海畔一些高等级文物有望腾退并对公众开放……中轴线上越来越多的文物将再展风采。”具体来说,就是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治违力度空前,北京老城的风韵正在一点一滴找回来,既古老又年轻的北京焕发出和谐光彩。什刹海畔的高等级文物就有望实现开放;万寿寺附近的大杂院也正在腾退计划恢复历史原貌;东四等胡同区也将恢复胡同肌理;钟鼓楼畔的服务设施将升级……东、西城均已拉出的文物腾退名单,今年将至少启动32个项目。要知道,东、西城区直管公房中的各类文物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其中有些文物被当作民居,有些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这些建筑多因年久失修而残破,使用人口密集。仅今年上半年,文物部门就约谈了60余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文物管理使用单位。

对普通老百姓的家来说,搬家、重新装修等都是劳心劳力的大活儿,对于文物腾退,先不说一团乱麻的资金、产权和管理问题,就说怎么在保证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把居民家或者企事业单位全须全尾的搬出来,其工作量光想想就已经很发指了。要知道,恭王府腾退就花了28年,寿皇殿被市少年宫占用了半个多世纪。但,这么繁难的事,做不做?做!而且必须做好。

作为一个真正爱北京的人,有机会出国旅游的话,会很羡慕一些国外的古城其文物古迹保护得很好。也会对过去的北京有种宝玉蒙尘的怅然。而且,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种保护并非一味地将之圈起来成为供游客参观的陈列,而是真的还有居民生活其间,还有这千百年来延续的人间烟火气在延绵不断的滋养着文物的灵魂,使之真正“永垂不朽”。如今我们的北京、我们的古迹也将在保护的同时与改善民生共存。作为北京市民,作为北京城大大小小单位中的一分子,有什么理由不配合不支持?未来,或与文化古迹比邻而居,或闲时徜徉其间,发思古之幽情,让曾经照耀过历朝历代北京人(尽管那时不叫北京)的太阳同样温暖着这个城市当下的主人,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吗?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张 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