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药草芬芳:皂荚

2017-08-04 20:34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作者:管弦


真是喜欢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这样沉稳、生动、率真的描述。豆科植物皂荚树,在这样的趣味里,伴着菜畦、桑椹、石井栏,随着鸣蝉、黄蜂、云雀,跳跃出来,高高大大地,立在斑斓的色彩中。多么蓬勃多么美。

皂荚树也的确是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她会吐出嫩绿的小叶芽儿,绿得透亮,嫩得欲滴。夏天,她细小的黄花刚刚开过,一串串翠绿的小皂荚就挂上枝头,繁茂得如同一把遮天蔽日的大伞。秋天,她会暂时隐去绿意,枝间的刺更加棱角分明,紫黑油亮的皂荚也形如刀鞘,陪伴着里面随风哗哗作响的皂核,难怪她又名皂角、乌犀、悬刀,确实形象生动。冬天,她叶片飘零,而躯干依旧挺立,似剑出鞘,直冲九霄。只要不出意外,耐干旱、盐碱又抗污染的皂荚树活个六、七百年是不成问题的。

也许正是因为活泼顽强、抵御邪毒的能力也强、自己也变得不可侵犯的缘故罢,皂荚树的树皮、树叶和成熟果实皂荚及其豆荚、种子都是有毒的。她所含的皂甙为其有毒成分,皂甙不易被胃肠吸收,一般不易发生吸收中毒,但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内服时能腐蚀消化道黏膜并被吸收,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中毒时,初感咽干热痛、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等,继而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头晕无力、四肢酸麻、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黄疸等,严重者可发生脱水、休克、痉挛、谵妄、呼吸麻痹等,最后死亡。

只是,人们仿佛并不惧怕皂荚的毒性,山坡、林中、谷地、路边、庭院、宅旁,到处都有她陪伴人们的身影。在与皂荚朝夕相处之时,人们早已学会正确对待她,例如,知道她有别具一格的祛污功能,就常常把成熟饱满的她,捣碎取汁,变成天然环保的洗护用品:洗头,头发会油滑黑亮;洗澡,皮肤会清爽光滑;洗衣,衣服会洁净如初。有些乡村,还把皂荚作为男婚女嫁的吉祥物,放在新婚用的箱子里、被絮中,作为多子多孙的祝福。男女结婚典礼前焚香沐浴时,澡盆里也常常放上皂荚。

医药学家们更是学会了小心而用心地对待她。

首先是选材,要选肥厚而没有被虫蛀过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她“结实有三种: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厚,多脂而粘;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为佳。”南北朝刘宋时期医药学家雷斅也说:“凡使,要赤肥并不蛀者。”然后就是要好好炮制了,雷斅说:“以新汲水浸一宿,用铜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复灸透,捶去子、弦用。每荚一两,用酥五钱。”元代医药学家王好古也说:“凡用有蜜灸、酥灸、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法。”

经过精心加工的皂荚,更是有了超级神功。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她可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她“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毒,搜风治疮。”宋代医药学家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还记载过实例:“元祐五年(即1090年),自春至秋,蕲、黄二郡人患急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黄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龙膏方,救活数十人也。”黑龙膏就是用皂荚为主药熬成的膏。

甚至,那些悬梁自缢又还一息尚存的轻生者,也能得到皂荚强大而迅速的眷顾。把皂荚和细辛研成粉末吹入轻生者鼻内,轻生者便会打个喷嚏,苏醒过来。宋代学者钱竽在《海上方》中作诗写到这些时,竟是直白有趣的:“悬梁自缢听根源,急急扶来地上眠。皂角细辛吹鼻内,须臾魂魄自还原。”

起死回生,在辛、咸、温的皂荚这儿,真不是童话。

有时,站在皂荚树下,一阵风吹来,皂荚的细绒会钻进鼻孔,令人瞬间喷嚏连天。而体内气机,也在这不由自主的气息交换中,愈发通畅顺达了。情不自禁的笑容,让嘴角像月牙一般,上扬起来。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