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鼻烟壶中的大千世界 小小壶内如何能装下整条繁华街市?

2017-08-10 09:02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凝望柜中珍藏的鼻烟壶,看得久了竟觉得难以挪开视线。它们如此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壶中有江山美景,有英雄美人,甚至还能装下东京汴梁那一整条繁华的街市,没人知道它们是怎么被画进小小的壶中的。

作者 张 鹏


高东升在端详制作中的鼻烟壶

谁料想,这壶里乾坤还曾舞动过一个朝代,它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身价、地位、仪表、礼节。在朝堂上,它是天子恩赏的器皿;在民间,它是王公贵族的高级消费品,甚至还可以成为疏通关系、贿赂升官的敲门砖。有关鼻烟壶的那些秘而不宣的绝技,使它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直到30多年前,鼻烟壶内画的技艺仍然是工美行业里的秘密,一旦窥其门径,便需守口如瓶,再也不能回头。那年,一个19岁的年轻人决然走进鼻烟壶内画的神秘世界,决定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这壶里乾坤的玄妙与美丽。

鬼斧神工的技艺

当年那位对鼻烟壶内画一见倾心的年轻人如今已经52岁,他就是北京市一级工美大师、京派内画传承人高东升。30多年锤炼出他的一颗匠心,也造就了他安静儒雅的个性,说话不急不缓,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从容的风度。

聊起19岁的那个决定,高东升告诉我,他从未后悔过。1983年,他考进北京工艺美术厂内画组,在200多名考生中得了第一名。按照行业的规矩,一旦学习内画技艺就得遵守保密原则,从此不能离开单位。高东升自小学画,画技超群,当时高中毕业正准备考中央美院,却不料偶然间邂逅内画,就像被摄去了心神。他称那种感觉真如“一见钟情”,至今仍觉有些不可思议,就那样,他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内画了。

内画技艺之难,曾被民间誉为“鬼画壶”,因其有鬼斧神工之妙。泡一壶香茗,斟两杯清茶,高东升将鼻烟壶内画的渊源向我缓缓道来。

鼻烟这玩意儿并非国货,它是明万历九年(1581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的。为了纪念此事,高东升还特意创作了一个利玛窦肖像的鼻烟壶。康熙初年,鼻烟传入宫廷,用来装鼻烟的鼻烟壶也越发精美,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作,质地有玛瑙、翡翠、掐丝珐琅、金丝镶嵌等,各显奇姿,异彩纷呈。“别看鼻烟壶是个小东西,却能彰显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乾隆皇帝经常把鼻烟壶当作奖品赏赐给自己喜爱的大臣,鼻烟壶成为了当时社交活动中的名贵礼品。”到了雍正年间,已经有了“人人相见递鼻烟”的文字记载,可见当时盛况。

由于皇帝的嗜好,使用精美鼻烟壶的风气流传到社会各界,深入到民间。市民百姓没有很大的财力在鼻烟壶的材质上下功夫,于是创造了在价格相对低廉的玻璃质地的壶内绘制精美图画这一技艺。“人们不知道画家是怎么把精美的图画绘入瓶内的,因此把它称为‘鬼画壶’,认为只有鬼斧神工才能掌握这一绝技。”到了清代嘉庆年间,内画鼻烟壶更加精美工细,它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在小小的鼻烟壶上表现出来。

即使是高东升这样的京派内画传人,也说不出到底是谁首先创造了这手绝技,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个传说。相传,清代乾隆末年,北京有一位落魄文人居住在一所破庙里,生活十分拮据。然而,他又吸鼻烟成瘾,实在忍耐不住,便找出过去使用过的玻璃鼻烟壶,用烟匙掏挖粘在烟壶内壁上的鼻烟。久而久之,在烟壶内壁上留下了道道纹理。庙里的和尚看到此壶,受到启发,便于诵经打坐之余,用一根弯钩竹签蘸上彩色染料,伸入透明的素玻璃鼻烟壶内,于内壁上绘画,从而发明了内画鼻烟壶。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