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阎步克的《波峰与波谷》 采用制度史观研究社会历史变迁

2017-08-11 08:43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10日讯,北大教授阎步克的《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政治文化的角度,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制度史观”,即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

作者:张弘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阎步克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里所说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牵涉到“制”,后一个牵涉到“人”,两者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由此,作者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其间,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阎步克认为,周代是封建制、贵族制,战国秦汉的巨大政治转型,在制度上,就是君权、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创立;在势力方面,是军功阶层、文吏、士人三种新兴力量的崛起。秦代的政治制度,是法家和文吏之功,儒生群体则是王莽改制的主要推手。魏晋以下,士人与氏族发展,造成了士庶对立。东晋还一度出现门阀政治,皇权低落。而南北朝的政治史,某种意义上就是南朝的文化氏族与北朝的军功贵族的竞争史。阎步克先生的老师田余庆先生认为,南朝皇权重振的动力来自次等氏族,阎步克先生补充了这一说法,他认为,江左次等氏族重振皇权的动量,远不如北朝军功贵族大。

此外,政治文化也是本书叙述主线。作为文明古国,战国诸子发展出各种政治学说,之后法、道、儒、玄竞起。以周礼为名的典章制度文化,形成了一个“政治文化模板”,引发了各种制度复古的努力,阎步克称之为“古礼复兴运动”,其荦荦大端首推王莽变法、北周改制。秦汉几个世纪统一大帝国的显赫治绩,在魏晋南北朝也构成了一个政治文化模板,维系着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十几万字的篇幅,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阎步克先生对历史脉络的把握能力,显示了一个优秀历史学家的举重若轻。

北师大教授王子今的《王霸之道:礼法并重的政治制度》认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国的文化理想就是政治理想,政治是中国历史车轮的轴心。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国体设计、德刑关系有着精致的设计与阐述。从周公制礼,到商鞅变法,中国古代社会由宗法封建王国发展为统一郡县帝国,其政治和文化制度在礼法并存、王霸杂用的张力之中不断地变革、更张。兴亡成败,载舟覆舟,为后世留下有益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塑造了中国人情理兼顾、改革变通的政治性格。本书为作者的文集,所收文章篇幅短小,但考证详实,熔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例如,33页关于“周期律”文献来源的考据,即是如此。

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的政治制度。相对而言,宋代更重视文治,总体上“厚待”士大夫和文人。宋徽宗赵佶皇帝做得不好,但他擅长绘画,并创造出“瘦金体”书法,堪称杰出的艺术家。赵佶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即便如此,也难免有人失意于朝堂而心生退意。《宋代隐士居士文化与文学》(张海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显示,宋代的隐士和居士利用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主要从文化、审美的维度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实践,他们创造了富有生命激情和审美意趣的文化艺术成果,其中,政治、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的内涵异常丰富,称得上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书的上编为专题论述,是从文学、史学、哲学等多个角度探讨宋代隐士和居士的文化与文学。下编为宋代隐士、居士的叙录,收录隐士570人、居士291人,对每位都撰写小传并注明其主要文献线索。

然而,超脱功名利禄并不容易。思想家邵雍不与科举,不入仕途。他自号安乐先生,其生命哲学就是快乐哲学,主张快活做人,身心闲逸安静,气韵平和淡泊,兴趣高远优雅。他主张“以物观物”,以此作为快活的秘诀。但是,他的诗歌显示,他总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计较得失,略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但他也不停告诫自己应当忘却。在宋代,文人自称居士成为时尚。所谓居士,即居家不仕的人。如李清照号称易安居士,朱淑真号称幽栖居士。文人居士之外,另有佛门居士。大体而言,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格局中,宋代的知识人仍以修齐治平为本,大部分人,在仕途失意之后,才寄情山水,从事诗歌等文化创造。宋代文人居士的生活状况即便不是最为惬意,但在帝制时代,已经殊为不易。以研究而论,《宋代隐士居士文化与文学》偏于文学而疏于历史,长于陈述而短于剖析。下编所附资料,颇具文献价值。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