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晋江村庄老人日 300多名老人首次聚餐其乐融融

2017-08-16 14:26 编辑:TF005 来源:凤凰网

昨日上午,晋江池店镇浯潭村老人协会里一片欢声笑语。这是本月来,村里的老人们第二次欢聚一堂,共享爱心午餐。

原来,为推动移风易俗,池店镇浯潭村倡议村民简办红白喜事,将剩下的钱捐出来,作为每月1日、15日村中60岁以上老人聚餐的费用。在村两委、村老人协会的牵头下,2015年元月1日,300多名老人首次聚餐。此后,每月两次的聚餐,成为老人们沟通交流的“老人日”,这一办就是两年零八个月。

现场

围坐空调屋内 共享爱心午餐

昨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浯潭村,还没进村老人协会大门,就闻到一阵诱人的饭菜香味扑鼻而来。进门后,只见屋顶的大风扇正“呼呼”地转着,几台空调不间歇地运转,凉风顿时拂去了夏日的酷热。十张桌子旁坐满了老人,大家聊着家长里短,互相嘘寒问暖。

“坐一桌的多为邻里街坊,平日不少老人都是一个人独自在家,不大爱出门。但每月两次的聚餐,老人们都很乐意参加,因为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尽情聊天。”今年86岁的张故阿婆表示,她的儿子孙子都出去工作了,平日里她都独自待在家里,没什么事可做。自从村里办了这个聚餐,她每月都盼着这两天赶紧到来。

和张故阿婆不同,丁水真阿婆的儿孙都在家里头。她说,虽说家里热闹,但她还是最喜欢来这里跟老姐妹伴“话仙”,因此每次聚餐她都没有落下。“很多老人天天在家,平时难得见上一面,这样的聚餐让村里的老人家们有了交流的地方,增进了老人间的感情。”

最里间的小厨房里,二三十个义工正在紧张地洗菜、做汤,三口大锅里的米饭呼呼冒着热气。11点多,饭菜都做好了,饭是咸饭,里面放了香菇、虾米、干贝、五花肉、豆子,再浇上葱花油,香喷喷的,汤则是白萝卜煮瘦肉和丸子汤。在义工帮忙下,老人们打好饭和汤,回到座位上,一边吃一边继续唠嗑。

菜式

经常翻新花样 重阳节最丰盛

“色国,我领一份林厂老人的餐。”11点多,洪怨阿婆吃完了饭,来到角落的一张桌子前,和村老年学校校长李色国打招呼。李色国提起一个红色袋子递给洪怨,然后在桌上的名单里找出林厂的名字,在旁边打了个钩。

记者注意到,这些红色袋子里有两个快餐盒,一个装着米饭,一个装着汤。“这次有48个人没有到现场来,有的生病,有的腿脚不便。”李色国告诉记者,老人们年纪大了,经常会有些小毛病,因此老人学校每次聚餐前都会摸底。没有办法来现场的老人,他们就让老人的亲人、邻居或者志愿者帮忙捎带回去,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美食。

一批人吃完离开后,另一批人陆续到来。浯潭村村委会委员李建辉介绍,他们村有23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350多个,每次前来的都有300人左右。除了一楼的十张桌子,二楼以及相邻的村委会也有,“老人们轮流前来,有的11点多来吃,有的12点多来,没有固定座位。”

李建辉表示,菜式不是固定的。在征求老人们意见的前提下,他们经常会翻新花样,比如馒头配菜汤,米粉汤,卤面,清明节有润饼菜等。义工厨师们还准备了一些养生的菜谱,以清淡为主。每年菜式最丰富的要数重阳节,为老人们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当天会安排10道菜。

义工

村民干部兼职 乐于服务老人

“振昌啊,今天的咸饭太好吃了,太香了!”老人口中的振昌,就是午餐厨师之一的李振昌阿伯,他今年68岁,是村老人协会的副会长。从两年前浯潭村第一次组织老人们聚餐开始,他就和二三十位村民、村干部一起报名当了义工,“我在家里也常常煮饭,其实这没有什么啦!今天我煮给别人吃,明天我年纪大了,别人煮给我吃,大家互相帮助嘛!”

梳着利落头发的李秀治阿姨正在和身边的几位义工聊天。她告诉记者,义工们早上7点多就来这里,洗菜、做饭,聚餐结束后还要刷洗锅碗瓢盆,收拾桌椅,扫地拖地,整理现场,得忙到下午一两点。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很乐意,也觉得很值得。

缘起

简办喜事丧事 捐钱助老扶老

每一次聚餐,虽说人力都是义务劳动,但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需要“真金白银”。像当天这样一场300多人的聚餐,要消耗掉三大锅咸饭,三大桶菜汤,这起码也要几千元。那么,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些钱大部分都是村民的捐款。”李建辉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提倡移风易俗,倡议大家喜事、丧事简办。我们村还组织老人会的老人挨家挨户去动员,比如发喜糖不用每家每户去发,只要亲戚和堂亲发一下就可以。很多村民简办喜事,剩下不少钱,就捐了出来。”他表示,当时有人倡议利用这些钱为村里的老人做点实事,于是就有了这每个月两次的“老人日”。为此,村里和老人协会还出资将老人会一楼进行重新装修,装上风扇、空调,购买桌椅、锅炉、碗筷。一切准备就绪后,2015年1月1日,村里第一次组织了老人们聚餐。

浯潭村村支书李双旭告诉记者,村民喜事、丧事简办的捐款每年约5万元至8万元,加上政府部门的补助,收支基本平衡。现在村民办红白喜事,不再像之前那样大操大办了,都以捐款为荣。“如果以后的捐款更多,不排除会增加聚餐的次数。”他表示,为了应对这样几百人的聚餐,村两委、老人协会、义工都很辛苦,“可我们所有人的想法,就是让老人们不再孤单,多些相聚沟通的机会。”(记者 吴志明 实习记者 陈钰滢/文 林劲峰/图)

 

来源:凤凰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