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发布 “隔壁老王”带您轻松品聊斋

2017-08-20 10:25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20日讯,昨天,网名“红庙老王”的文化学者王咏赋的《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在王府井书店举行了新书首发式,这近2000页4册的分类全评本是近年来罕见的面向大众的普及本,也是王咏赋近十年研究《聊斋》的最新成果。

“红庙老王”王咏赋是媒体人,1977高考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后学新闻、办报纸四十年,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著有《报纸版面学》一书。“红庙老王”业余兴趣广泛,在网上以研究《聊斋》知名,他认为原著虽然精彩,但文字深奥,不易读懂,编排老套,就用了近十年的时间逐字逐句解读,将497个故事逐篇分段、分节、夹注,每篇故事后写一篇充满现代趣味的点评。

王咏赋第一次读《聊斋》是在37年前,那时他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买来一套“铸雪斋钞本”的《聊斋》,没注释,不分段,费了牛劲才将全书啃了一遍,却连十分之一也没看懂。当时的感觉是:这部书内涵丰富,想象奇特,文字精妙,值得细细品味,但它的编排方式很糟糕,若能改一改就好了。

到了新的世纪,普通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阅读《聊斋》原著越来越困难,这让王咏赋想起自己第一次读《聊斋》的情景。他开始思考:怎样为普通读者架设一个通往“聊学”的梯子呢?王咏赋说:“我是做报纸出身的,我用新闻人的眼光来看《聊斋》,所以我的初衷是扫除文本障碍,让《聊斋》走出学者书斋,走到百姓中间。”

从“古代老王”到“现代老王”

对《聊斋》的点评王咏赋并不是第一人,此书问世后在民间和学术界都有很多的评注和解读。王咏赋在写作之前还看了古代名人的经典点评版本,他说最著名的“古代老王”王金范的点评本,还有“评点《聊斋》第一人”的“古代老老王”王士禛的点评。

不过王咏赋发现,点评人虽多,但逐篇点评的却不多见,他只见过一种,还是选编本。于是“现代老王”试着为每篇作品写评语,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评价这部书。每篇点评少则两三百字、多则一千多字,总共创作了点评三十多万字。王咏赋称自己的评语都是“有感而发、率性而为、无拘无束,也许很幼稚、很片面、很浅薄,甚至是一派胡言,但这些都是原创,发自内心”。

“现代老王”还给每一篇故事添加了一个现代的题目。比如《阿纤》一篇被王咏赋取题目为“老鼠爱大米”,《珠儿》取题目为“小鬼当家”。王咏赋看来,这种处理方式不是不尊重原著,而是帮助原著更顺畅地得走进大众。王咏赋的解读很有现代特点,他说,对鬼物,我们不妨运用“科幻思维”,将其视为“时空穿越者”、“变形金刚”。

发现蒲松龄的大秘密

王咏赋的具体目标是:凡高中以上读者都能走近《聊斋》原著,读得顺——轻松阅读,省时省力,像读现代文学作品一样连贯、顺畅;读得懂——知道每篇作品说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读得透——领会作者旨意,感受作品妙趣,产生无尽联想。

从2008年起,王咏赋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潜心研读《聊斋》。在收集、参考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丰富独到的人生体验,他对《聊斋》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先是自创一套古籍整理法,给原文分段、做夹注、加主语,让沉闷的文本变得轻快、易读,让读者不必在原文与注释间翻来翻去,不必猜测无主句的主语是什么。

最创新的是,王咏赋对全书近500篇作品进行分类,经过反复探索和验证,根据《聊斋》各篇目里“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确立了“鬼、神、人、妖”四个分类,创造性地将全书分编为《鬼魂集》《神仙集》《人世集》《妖怪集》四册。王咏赋在反复的摸索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原来蒲松龄是按照这四个界别大体平衡来写作的,每个界别有多少篇、多少字,不偏不倚,等量齐观。而原本未经分类的近497个故事题材跳跃,蒲松龄写作时凑够了一侧就订成了一卷,没有分类,内容驳杂。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陈梦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