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今天召开 有哪些酷炫科技将大展风采?

2017-08-23 11:40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23日讯,经过一场彻夜的小雨,北京亦创园区弥漫着浓浓絮语般的湿气。初秋的清晨天微凉,却挡不住荣昌东街地铁口的客流织起的热浪,人们沿着正实行汽车限行的宏达南路说说笑笑、匆匆向前,去欣赏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召开。甘南 摄

今天起到8月27日,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召开。在这场全球机器人的年度狂欢中,有哪些酷炫科技大展风采?机器人表现出了什么共同“性格”?将各路机器人带至大会的业界翘楚又分享了哪些前沿成果?本报记者将全程跟踪大会,每日为您奉上焦点、热点、炫点。

炫酷

加湿器取货架全都活了

“让人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一家机器人公司张贴的特大广告标语下,人人都在触摸和聆听科技的脉搏和律动。

加湿器和取货架全都活起来了。来自普诺斯博的这两款机器,因为安装了evo通用智能底盘,正在围着B场馆的西南角一圈圈“遛弯儿”。原来,只要通过激光雷达把地图扫描进机器控制端,在系统内给它一个密令,机器就能把整个场地逛一遍。

机器人也会“变脸”。一款名叫“奥叮”的服务型机器人,只要接到“给我变个脸”的命令,就会使劲地晃晃脑袋,然后在头部扭转之间呈现展现不同的脸谱,还配上了“变脸——变脸——”的歌词。
5个一模一样的Pepper机器人,今天已经抬头挺胸,上岗微笑。它们具备问答服务等基本功能,还可以用于专业行业的二次开发。昨天下午,它们还在展馆内的角落里集合充电,当时,它们全部耸拉着脑袋,弯着腰,放松着手指,为第二天的工作积攒”体力“。

虽然这里不是医院,人们却争先恐后体验着一款适用于医院门厅的智能导诊机器人。病人只要在机器人屏幕上呈现的男生或女生的简笔画中点击不舒服的部位,马上就能得到咨询科室、检测位置等必要信息。

“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就像大会前一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所说:“机器人就是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的标志。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追踪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高深

标配人脸识别语音交互

“你好,Alpha!”“在哦!”“我回家了。”用户说完这句话,Alpha就自动把家里的空调、灯光和窗帘全部打开。来自UBTECH公司的智能管家Alpha2不仅能听懂用户说话,还能依照用户提前设定的需求启动智能家居服务。

记者发现,语音交互能力几乎成为现场服务及陪伴型机器人一张共同的名片。记者随机采访了AB两馆内的20个此类型机器人,不管是问天气、问路况还是普通聊天,都能得到类似与人对话时得到的答案。

人脸识别也将成为机器人配备的一大共同技能。比如一个名叫“I宝教育”的陪伴型机器人,可以通过识别用户的长相而喊出不同的称呼:对年轻一点的女士喊姐姐,碰到年龄大一点的喊阿姨,见到年老的女士则叫奶奶。木爷机器人公司一款叫“酷奇”的机器人,长着类人的外形,也具备人脸识别的功能。如果用户把身份证对着机器人扫描一下,这位用户下次再来时,机器人就会认出此人并直呼其名,或者根据姓氏喊一句“江先生”“王女士”。

现场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博览会现场,一向“冷静”“理智”的机器人们,居然也会搞个“智商下线”或是“突然袭击”,“无厘头”起来。

“无影手”

一位参展商没备Wi-Fi,而大会的网络又总是时断时续,因此,这家公司的一款教育机器人,“智商”也一会儿上线,一会儿下线。联网时,它可以和人类进行语音交流,聪明伶俐;不联网时,只能靠点击屏幕来操控它,笨拙萌宠。

一位男士对着机器人说:“给我跳支舞!”这时,没联上网的机器人没有任何反应。男子说:“看来你听不懂啊,那我手动选一个跳舞功能吧。”说着,男子把厚厚的眼镜片贴向机器人的屏幕。这时,网络信号突然来了,机器人的“智商”也紧跟着上线,开始手舞足蹈起来,而那名紧贴着机器人屏幕的男子的脑袋,则“啪”的一下,挨了机器人“当头一棒”。

“玩砸了”

一出排练好的情景剧,变成了真实版喜剧。

某公司的一款机器人,据称能检测出过境人员携带的违禁品。于是,公司导演了一个小品:一位身藏违禁品的男子在过安检门时,身上的违禁品并没被查出来,可他走到机器人旁时,机器人却能响起警报,男子身上的违禁品被发现,以此表明机器人聪慧过人。

小品表演开始了。男子嚣张地喊:“哈哈,违禁品没被查出来!”然后他故意走到机器人旁,可机器人并没像预定的那样有什么反应。这名演员又特意动作夸张地围着机器人绕了一圈,更大声地叫嚣道:“刚才我的违禁品没被查出来!”观众们笑着看向机器人——这位联网且有电的机器人可能睡着了,还是静如处子,呆若木鸡。

工作人员尴尬地笑着,并向记者解释道:“看来还没调试好,再调试一下……”

“恶作剧”

在广州数控展台,安放着两只安静的大舞狮,看上去像是展台的点缀。谁知,在一名女士路过展台时,一只大红狮子突然发出“咔”的一声清脆巨响,同时眨了一下圆圆的大眼睛,吓得这名正巧路过的女士抱紧了双臂。

原来,这两只体型庞大的狮子下面,是一台可以搬运货物的机器人,狮子眨眼睛也是由于机器人的操作。女士说道:“我还以为是个摆设,原来是披着狮子外衣的机器人,眨眨眼睛都能吓人一跳!”工作人员则不失时机地介绍:“明天这里可有一场机器人舞狮的精彩表演,欢迎参观!”

本报记者 殷呈悦

亮点

海上缉私无人机

在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一架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从外形和块头上,这架无人机和送货无人机相似,但它的作用更神通广大——海上缉私。

“它就相当于一个侦察兵。”中航智副总裁王俊介绍,无人机破解了海关缉私中的取证难题。这架无人机飞行高度为3000米到4000米,续航时间5个小时,最远可以飞100公里。在茫茫大海上,海关人员只需要放出这只“千里眼”,就能实时进行拍照取证。而且,无人机还搭载了人脸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除了海上缉私,无人机还可用于电力作业等领域。比如两山之间、水库之间大跨幅的挂线,过去是用人工完成,不但作业时间长,施工难度大,而且危险性高。有了无人机,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而且效率非常高。

一提无人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主要应用于航拍的“大疆”。王俊笑称,其实在竞标时两家公司从未遇上过。他介绍,中航智的无人机是工业级的,采用了共轴双旋翼技术,具有机身尺寸小、机动性好、整机寿命长、可靠性高、载荷高等特点。

与一般的直升机不同,中航智的无人直升机没有尾翼,而是上下双层旋翼,这也成为了该公司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业内一提到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大致的印象。”王俊自豪地说,作为总部在亦庄的一家创新企业,他们不仅与世界水平同步,而且在国际上拥有基础发明专利,具备了“弯道超车”的实力。

记者 王琪鹏

对话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

数字劳动力规模将不断扩大

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论坛环节昨日开幕,博览会今起至27日对民众开放。在活动现场,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曲道奎表示,未来的劳动力将出现两大阵营:人力劳动力和数字劳动力,且后者的规模会不断扩大。

“一带一路”建设对机器人产业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类型与中国十分类似,同时又滞后于中国。对于“一带一路”国家来说,人力成本不是问题,而通过技术手段保证产品质量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最丰富的应用经验。“一带一路”国家亟需中国的应用经验,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很好的平台。

为什么说机器人“需求巨大”又“产能过剩”?

需求确实是巨大的。中国机器人市场自2013年以来就是全球最大的,且连续多年都呈每年30%的增速。这个速度还在不断提高,未来的市场将会更大。这不仅仅由于劳动力成本的短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未来制造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制造业将由人类与机器设备为主导的模式,转化为智能制造模式,由机器人起主导作用。这将带来智能装备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而产能过剩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是由于技术的巨大突破和生产效率的进步造成的。这不代表市场需求不大,而是效率的提高使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彻底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之间就必然面临着剧烈的竞争,过去单纯追求低成本、批量化生产将逐渐被高技术含量、高个性化、高附加值的生产所取代。这将倒逼中国企业更加关注创新、关注技术的先导性和产品的差异化,促使中国企业在发展模式上的升级。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是否存在着发展“瓶颈”?

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不存在“瓶颈”。由于市场巨大,多种要素和资源都在机器人领域全面集中,每天都有新的企业在这个行业诞生,海外人才快速回归。可以说,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赶超世界的最佳机遇。

当然,快速发展必然出现问题。由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走在新的起跑线上,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复制。新一代机器人技术本身又处在迭代更新的阶段,传统在革新,新秩序尚未建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为什么中国岗位的机器人“替代率”这么低?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工作岗位的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23%,国际平均替代率是0.58%,这意味着中国有99.77%的工作还不能被机器人替代。替代率低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但保有量的增速有了明显的提升,2016年同比增长30.9%。市场需求空间还很大,机器人密度低说明了市场空间的潜力。

机器人的应用将给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吗?

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存在一个明显差异——机器的功能。前三次革命中,机器取代的都是“人类的肌肉”,但四次工业革命将是对智能的取代。

机器人的应用、无人工厂的出现无疑会使许多领域的传统岗位消失,其中首当其中的要数制造业,低技能工作将完全智能装备化。这当然将带来大量的失业与岗位转变。同时,这必将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就像十年前,我们无法预知围绕智能手机会出现这么多新岗位一样,我们也预想不到未来围绕人工智能会出现哪些新的岗位。但毫无疑问,新的岗位一定会出现。因此,未来的劳动力将出现两大阵营:人力劳动力和数字劳动力,且后者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工作时间会越来越短,工作品质将越来越高,这是社会的进步。

怎样调整发展给人力劳动力带来的“阵痛”?一方面要进行就业培训,以配合产业的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要做好社会保障,对暂时的失业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

本报记者 孙乐琪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