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微信推“不常联系的朋友”新功能 社交时代你的朋友成色如何

2017-08-24 10:2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24日讯,继推出“朋友圈三天可见”后,微信日前又推出了一个新功能--“不常联系的朋友”。用户可以把与自己“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以及“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的人筛选出来,以便“采取下一步行动”。

插图 宋溪

多年前,便有人唱起“看起来朋友很多,知心的没几个”。在社交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你是否也有相同感受?你怎么对待那些“不常联系的朋友”?是狠心删掉,抑或搁置一旁,还是……

果断

“很多好友就像‘僵尸粉’,留着占地儿”

“你看,我这么简单几步,就能看到哪些人是‘一锤子买卖’。”当得知可以查看“不常联系的朋友”时,今年32岁的谭峰迫不及待开始测试。

在某创业公司工作的谭峰,隔三差五就会认识一些“新朋友”。目前,他手机里总共有2300多名好友,但他透露,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工作而认识添加,工作完成后,便很少有来往。除开工作所需,与谭峰真正熟悉、有生活交集的好友,“说十分之一并不夸张。”

谭峰回忆,即使是这200多名“老友”,也在“刷新我对朋友的定义”。去年春节前,谭峰趁着回老家过年,想约一位朋友叙旧。当他在微信发出“哥们,在吗?”四个字时,微信却冷冰冰弹出了“XXX开启了朋友验证”的字样。“那一刻我简直气炸了,他把我删了我都不知道,有点自取其辱。”

“还有一位同学更让我心塞”。今年3月,加好友大半年都没说过话的同学,突然给谭峰发来一个消息,称他将在“五一”结婚,邀请谭峰出席婚礼。“难道,加我好友就为了份子钱?”

这两件事,让谭峰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朋友圈做“减法”。有点“社交恐惧症”的他认为,朋友并不需要多,能常联系、有真感情的好友最有价值,其他则可果断删除。“现在很多好友就像‘僵尸粉’一样,没互动、没交情,有什么意义?留着还占地儿,手机运行都慢了。”

淡然

“不常联系很正常,不是非删不可”

吴佳琳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微信通讯录有300多人,保持日常联系的,除了男朋友之外,也就两个发小。然而,她对记者表示,这些好友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可能删除。

在社交方面,吴佳琳坦言自己从不愿轻易打扰别人。空余时间,自己会看看校友群、社团群,关心朋友们在聊些什么。一般情况下,“看看就够了,有事说事就好”,很少发言。只有特别好的朋友,她才偶尔分享有趣的内容,或者做些调侃交流。

“微信就像电话簿一样,方便联系,但也不是说有了对方电话就得煲电话粥呀。”吴佳琳说,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她平日里也会外出做一些实践学习,免不了跟受访者互加微信,“一般实践任务完成后,便很少有契机再联系了。”不过,那些出于学习工作需要而添加、平时很少联系的人,也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出来“冒个泡”。“有一次,先前所在实习单位的老师突然找帮忙,要帮着收齐同学们的作业等等”。因此,如果直接删除那些不常联系的人,也可能给今后的进一步沟通联络造成麻烦。

微信推出“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让吴佳琳在好友的管理上一目了然。但她同时认为,即使好友不常联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本身就没有那个精力”。就算一些好友平时没有说话,也不是非删不可,“实在讨厌的人,双向屏蔽朋友圈也就罢了”。

依赖

经常被“朋友”删,不敢轻易删“朋友”

身为“微商”的黄奕选,其微信“好友”更特殊。在他近1500人的“好友”通讯录里,真正认识的不过200人左右。微信对于他来说,“不单是一种社交工具,也是生财之道”。

在黄奕选真正认识的约200人中,称得上是“熟人”的,只有近50个。黄奕选称自己有过多次被别人删掉的经历。在他眼中,一些微信“朋友”会时不时跳出来问价、讲价;有的“朋友”则很“短暂”——谈到价格双方都能接受了,又说要再考虑一下。等到第二天,他再次询问买家意向时,才发现对方已将他删除。当然,他有时也会主动删除对方。“要买东西的人很爽快,那些不买的人则太磨叽,磨叽到你都不想回他。”

“买过东西的人,微信就留着”。近1300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是黄奕选从事“微商”两年以来积累的最大财富。不止如此,黄奕选坦言,“和客户熟悉了之后,他们就会非常信任你,也会把你推荐给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久而久之,黄奕选微信里的“朋友”越积越多。

在黄奕选眼中,所谓“不常联系的朋友”,多半是能给他带来金钱利益的人,“删不得也屏蔽不得”。在平时,为了防止混乱,他会给家人、亲戚添加备注和标签,把当天沟通过的客户在微信“置顶”,重要的客户给予特殊备注……对于他来说,微信推出“不常联系的朋友”这个新功能,“有没有都一样”。

说法
人际关系和社交伦理有了更多选择

中国艺术研究院网络文艺研究专家孙佳山长期专注网络文化和社会心理研究。他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微信的属性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流工具,开始有着越来越浓重的社交媒介的属性。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流工具,正在全面介入到我们全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伦理中,近来其不同版本的不断更新所增加的这些新功能,恰恰表明它们在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来适应现实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伦理。比如,“朋友圈三天可见”、“不常联系的朋友”都是在为不同程度、层次的社会人际交往提供便利,这也侧面说明微信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国民性的信息交流工具。

现有的争议正在于,人们还是拿手机、QQ时代的社交伦理来要求微信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本身其实是一个错位,因为微信是综合了包括手机、QQ在内等多重媒介形态的信息交流工具和社交工具的产物。以亲疏关系来衡量微信好友,显然是从社交媒介的角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实情况是,某些微信好友可能仅仅是为了信息交流而添加,并没有社交媒介的诉求。

从这个大的时代脉络和背景来考量,微信之所以要推出“朋友圈三天可见”、“不常联系的朋友”等功能,就不难理解。因为微信具有更强的社交媒介属性,和手机、QQ相比明显不同。仅以添加好友为例,在过去两个人要加为QQ好友,大多是因为确实有一定的社交往来或者交流密切度。而现在,即使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也往往会为了方便联系,而主动添加微信。这也说明微信在今天的人际关系、社交伦理中介入得更深入、更全面。

想法
还有哪些功能被期待

群聊置底

某些群聊加入后不方便退出,为了不被打扰,用户只好设置为消息免打扰,乃至删除群聊内容。不过,一旦群聊里有人发言,其仍会显示在聊天页面顶部。若能将不想查看的群聊置底,便能“眼不见为净”了。

临时好友

对于临时需要联系的人,可选择添加对方为临时好友。临时好友之间如果超过24小时无消息往来,则表明临时会话结束,系统可以自动双向删除。

看文章时一键回消息

阅读订阅文章时,收到好友消息,是要先退出订阅号回复好友,还是暂将好友消息搁一旁呢?如果能在文章界面和聊天界面之间一键切换,即可两全。

实时告知用户被删

一方悄悄把另一方删除,另一方在不主动联系的情况下是无法知晓的。双向删除又显得有些简单粗暴。最好的做法是,告知用户哪些联系人已将其删除,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清理。

点赞同一朋友圈不予通知

对于自己点赞、评论过的朋友圈,如果有其他好友也参与评论,或许有通知的必要;但如果好友只是点赞朋友圈,则不必通知。

(以上根据网友观点及采访对象意见整理)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 李松林 实习生 黄松炜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