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其他 > 教育

儿童眼中的“刀子嘴” 莫让“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影响孩子一生

2017-08-26 17:06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珮嘉:你好!今天一大早,爸爸打来电话,说是老邻居李阿姨非常喜爱我谈论母爱之界限那本书,并写了信给我。晚上接到信,上面的一个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也正是你曾问我的一个问题:父母是否可以打小孩儿?

作者:零露


“记得那是70多年前了,我当时只有六岁大。一天,都晚上八九点了,我妈也不知怎的,心血来潮,放上了炕桌。别看我妈没文化,她却会写12345,她让我照着写。我玩了一天,人困马乏,写了五六遍,其中的‘2’写歪了。我妈看后非常生气,在骂我笨的同时,还给了我一个大耳刮子。我不敢哭,第二天吐血了……”李阿姨描述的这个来自亲生母亲的大耳刮子,想必会勾起很多人的童年记忆。母亲的手在那瞬间可谓爱恨交织,小孩子若不是长到自己有了孩子的年纪,并遇上一个淘气的“孽种”,是断然体会不到其中的那股子“恨意”的。我曾让琳达读这段文字,试图把“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灌输给她。没想到她却和我急赤白脸地理论起来:“妈,你知道我们小孩子最反感你们大人什么吗?就是你们老说的那句话,‘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为我们好,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啊!父母仗着力气和威严打孩子,还要绑架我们夸你们的暴力。把这说成是爱!我真是难以接受。”听了琳达带着怨气的一通话,我十分尴尬。

在你我看来,有时候,小孩子闹起来,似乎不用强硬的态度就制止不了。你曾说:“我可没有那个耐心和小孩子啰嗦那么多道理,看到毛病不及时制止就是家长的失职,小孩子该打就打,不能任其发展。”你的这话乍听上去也没错,但这却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后来仔细想想这事,我又注意到,这种父母的“恨”作用于孩子身上,往往只能短暂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能真正改变孩子的劣根。他们通过我们的打骂,只是知道了什么是不该做的,但这样的教育里却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该做的。

说到这,我忽然想起前些时候咱俩在哈德逊河畔散步时遇到的那对父子。当时,你告诉说,那父亲是你的好朋友,儿子是非常优秀的留学生,你说:“老见到这父子俩一起散步,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那么有的说?”现在想来,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于此。“优秀”和“有的说”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和孩子探讨人生的道理靠的是平日的积累,一定不要等到遇到事情再用拳头去纠偏。这就如同阴天出门要带上雨伞一样,手上有伞就不愁下雨。若是没有准备,遇上下雨,发脾气、埋怨、指责又有什么用处呢?

此外,不要以为我们的初衷是好意,就可以任意和孩子使用“刀子嘴”。和我很要好的一位画家已经年过半百,对于儿时常挨父亲责罚的经历,至今还使他非常受伤,他说:“小时候,对于父亲过于严厉的管教,我并不会觉得父母是‘刀子嘴豆腐心’,那些无情的打骂,对于还是个小孩子的我,其实就是‘刀子嘴刀子心’。”听着这位平日慈眉善目的画家略带愠怒的语气,他似乎还在生他老父亲的气呢。

再叙

姐姐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