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猫儿胡同

北京供电故事:夏日胡同里 那些令人怀念的熟悉场景

2017-08-25 17:28 编辑:TF008 来源:猫儿胡同

一个月前的7月13日,连日的高温让北京迎来了又一个“破纪录”的日子——北京电网最大负荷达到2254万千瓦。那天下午,住在西扬威胡同16号里院80多岁的王老爷子,舒舒服服在家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的午休。睡醒一觉他要出去遛弯,虽然出去一趟不会太长时间,但他还是随手关掉了空调,“回来再开。”

西扬威胡同16号。为啥要说它?您往后看。

从上个世纪50年的架线工人到90年代的市内供电局局长,74岁的王耀杰老先生已退休多年,但也以一直挂念着北京的供电情况。“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供电终于跟上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胡同里的王老爷子清楚地记得电力紧张、频繁停电的生活,正因为那些经历,他至今保持着节约用电的习惯;而老局长则在此之上加了一条对市民的期待:“错峰用电”是节约用电的“新概念”。

历年北京用电
屡破纪录

据北京地方志《电力工业志》记载,改革开放前1975年的北京,全市用电的最大负荷为96.15万千瓦。接下来的很多年里,北京的最大负荷稳步增长,至1985年达到184.1万千瓦,1995年达到了409.1万千瓦。

此后的十多年里,虽然一些工业搬出北京,但商业用电、民用电水平,随着空调等电器的普及迎来一个个高峰,至2013年达到了1776万千瓦,2016年达到了1909.3万千瓦。

至今年达到高峰,国网北京电力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娄奇鹤接受采访谈到,空调等降温类电器增长明显,占到了供电负荷的约52%,“首次超过全网负荷一半。”供电新纪录数据被发布的同时,“北京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西扬威胡同16号的
今昔用电

“运行平稳”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夏天的室内享受冷气,而不必忍受停电带来的麻烦。提到停电,西扬威胡同16号的居民们印象都很深刻,正因电力改造,这个小院曾经登上了1996年的北京晚报。很平凡的小院子,里面拥挤狭窄。

当时小院一共29户居民,共用着一块5A的电表,换算下来电表的负荷不过是1100瓦,还不及现在一台家用空调的功率。在居委会治保主任的奔走下,房管部门终于为小院的电力进行了一次增容改造。

这个院子就位于胡同南侧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里。居民们说,这个院子曾经是满清贵族的马棚,至解放前就已经住进了不少居民,除了一排靠北的房屋外,其他的房屋都是后来逐渐搭盖起来的,也正是因此,院落里挤满了房屋。

与之相对应的,是如今院门口墙壁上“挤满”的30多块电表。每块电表容量均在数10A至100A。


满墙电表

夏天想在院子里找到在家的居民格外简单,只要听着哪家房顶上传来“嗡嗡”的空调室外机就行了。“进来聊,里面凉快。”年过八旬的王老爷子热情地将记者请进家里,“进步太大了,不仅安了空调,还有了煤改电,现在冷暖都靠电,但已经很多年没停过电啦。”

几位居民聊起了当初院子里停电的状况,“早年间咱家里除了个灯泡都没啥电器,偶尔会拉闸才停电;但自从80年代有了电冰箱等电器,咱院子里经常憋保险。”当时院子里实际上有两块电表,其中一块为3A,另一块5A,分别负责全院一共二三十户居民的用电。两块电表“就装在现在您看到那一墙电表的位置。”


小院里面。

每天断电具体多少次已经很难说清,“十几次根本就不算新鲜。”尽管电表容量小,但为了用电,居民们只能换上更粗的保险丝甚至铁丝、铜丝,“啪”就打个火球的情况时常发生,院子里懂电的居民担心着木头电表箱的火灾隐患,却还得主动爬上凳子换保险丝。

“邻里关系也不好。当年咱这院子没人敢安装空调,但仍然憋保险,就有人怀疑是邻居在用电炉子。”邻里间的风言风语不时穿到对方耳朵里,闹得东家西家见面都不爱聊天了。

“很多年之后我们明白了,当时家家用煤炉、煤气罐,并没有人用电炉子。只是常规的那些电器就已经让电表不堪重任,才闹得大家彼此猜忌。”


胡同生活本应是这样,拥挤而温馨。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