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100多位元首到访的京城小区 您知道是哪儿吗?

2017-08-29 22:58 编辑:TF003 来源:芝麻匠通讯社

2017年8月29日讯,集古老与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新地标的更替引人瞩目;另一方面,住宅区的变迁、开发更是不少人关注的重点。

90年代方庄住宅区夜景 北晚新视觉供图

“北京城最好的房子在哪儿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若是搁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有北京人都会告诉您一个答案:方庄。

这个在当时被称为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住宅区,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富人区”。

明朝“方家庄”

听起来,“方庄”这个名字一点都不洋气,其实这一片原本就是个村庄,它最早的名字叫作方家庄。

1421年,明成祖朱棣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当时的锦衣卫总指挥方觉亮一路护送其进京。

明成祖为奖励方觉亮护驾有功,遂将大兴地封予方家,方家在此圈地形成了庄园,并置祖坟于此,“方家庄”由此产生。明末著名首辅大臣方从哲就是方家后代,不过据说他并没有葬在方家庄。

在明朝,这一带算是荒郊野外。一些从外地逃荒来到京城的人因为无家可归,就成了这里的看坟人。渐渐地,这些人为了解决吃住问题,盖起了简陋的房屋,还在坟地缝隙种上了菜和庄稼,久而久之就成了定居的居民。

到了清朝,这里出现了专为清皇室烧砖的窑户,包括南窑、刘家窑、三盛窑、燕家窑等。解放前这里还有许多寺庙,比如马回店的忠佑寺、方庄大庙、隆喜寺等。

直到六七十年代,方庄一带还是低洼的菜地、苇坑,以及七零八落的破旧平房区。当地居民甚至编了段顺口溜:“地不平,灯不明,夏天积水多蚊蝇。路难走,车难行,磨蹭半天才进城。”

从地理位置上看,方庄位于京城南二环和南三环之间、丰台区的东端,距离天安门广场7公里,东接朝阳区,南通东铁匠营,西连蒲黄榆,北临老崇文区。

谷建华老人绘制的方庄地图 来自北京晚报

1984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张百发副市长任组长的3人领导小组,组织在京顶尖建筑专家,参与方庄住宅区规划设计大奖赛。半年后,专家们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评出了最佳方案,方庄的建设随之提上了日程。

老北京的“富人区”

1985年6月,方庄地区建设工程正式动工。按照要求,这里将建成以住宅区为主,并安排有综合办公楼、工业大厦、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综合住宅区,反映八十年代国内一流的住宅区水平。

直到今天,方庄“古、城、群、星”4个住宅区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以“十”字路为界,以“古城群星”为点,打造的4个花园式小区,4个园之间有一条30米宽的环路作为连接。

来自北京市房管局资料

方庄住宅区打破了当时大多建筑“火柴盒”、“豆腐块”的单一形象,以高层塔式与底层住宅相结合、高层楼与多层板楼相搭配,给京城人民眼前一亮的感觉。

方庄住宅区

直到1998年,这里建成了103栋高层住宅楼,4个住宅区全部竣工,总建筑面积达266万平方米,住宅区面积181万平方米,规模之大相当于3个劲松小区,5个团结湖小区,能容纳7万多人。

住宅区的格局是当时最时髦的“三大一小一多”,即厨房、客厅、厕所大,卧室小,储藏空间多。一进门,各家都有一个“拐脖”,厅及卧室隐在私密处。小区里还铺设了盲道、无障碍通道。不得不说,即便搁今天,这些理念也是前卫的。

方庄是我国第一座无障碍示范小区 来自北京日报

小区内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备。小到副食店、小吃店、洗衣房、自行车库,大到医院、邮局、银行、商业中心、集贸市场、歌舞厅、美食城……应有尽有。还有环境优雅的幼儿园、中小学分布其中,例如方庄第三幼儿园、芳古园小学、芳星园中学等。

一时间,方庄成为北京市接待国外宾客学习、参观、采访人数最多的住宅区,100多位外国元首曾慕名来访,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创下北京记录。

芳星园一区 北晚新视觉供图

当然,在方庄购房置业者也非一般普通平民百姓,这些人当中主要分两个群体:一是单位购房分配给个人的;二是自己购买商品房的。

据一位原外经贸部的职工回忆,那时候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多块钱,这里的房价为每平米1600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3万一平,实属昂贵了。

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北京的“富人区”,不少明星如张国立、刘晓庆、大山、那英、宋丹丹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吃喝玩乐的老地方

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提到方庄更多的是对周边环境的怀念。

蒲芳路上有著名的“美食一条街”,无论在规模还是档次上都不输于簋街。据说是当初簋街改造之时,原本在簋街红得发紫的金鼎轩搬到了方庄,从而带动了周围的人气。都一处、金山城、大清花饺子等有名饭馆也常常宾客盈门。

蒲黄榆的麦当劳,可以算是当时北京城较早的一波洋快餐,住在这片的孩子们都期待着去这里尝尝新鲜。

90年代北京的麦当劳

还有红极一时的贵友大厦。2003年,北京毛线厂和燕莎集团下属的贵友大厦合作,建成了这座总面积256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的现代化商厦。

诞生之初,贵友的定位是“高档商品”,那时候谁在这里买件衣服、买双鞋,绝对是件奢侈的事儿。

方庄贵友大厦

只不过后来随着更多平价、大型商场的兴起,如日中天的贵友逐渐消沉,2013年3月1日宣布停业,刚好经营了十年。

如今方庄热闹的物美大卖场 北晚新视觉供图

时间流逝、城市变迁,几十年间,方庄由当初的菜地、荒郊野岭,发展为后来的“富人区”,到今天又成了不少外地人落脚的地方。

有人说,外地人对北京有一种“错恋”。即他们对京城的爱通常建立在一些浓缩的地标式建筑和一些文化符号上,然而这远不是北京的魂。

真正的老北京,对这片土地的爱,已经投射在这些熟悉的街区、曾经常去的店面中了。

麻团儿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芝麻匠通讯社”,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芝麻匠通讯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