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北京有条预防自杀热线 心理援助热线:“话”疗打开心结

2017-08-30 11:4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8月30日讯,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北京,有一条预防自杀热线(800—810—1117,手机、IP、分机用户:010—82951332)。这是由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立的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目前是全国唯一一条对公众免费的、公益的专业心理援助热线。

这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成立于2002年12月,2010年6月18日成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热线面向全国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免费咨询服务。热线开通15年来,共接听来电近30万个,其中包括1万多次有高危自杀倾向的电话,挽救了很多生命。

热线太热只有1/3能够被接听

梁红是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她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心理援助热线越来越热,可以说是“热得烫手”——仅在今年上半年,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量就高达7万多次,这个数量接近去年全年的总来电量。目前热线共有30多名接线员,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7万多个来电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电话能够被接听起来。

为什么心理援助热线越来越热?梁红说,这与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门诊中经常能遇到主要来寻求心理帮助的患者。”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比较少见的,以往人们更多关注自己的躯体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热线这么热,还与热线电话上了“热搜”有关系。梁红说,很多想要自杀的人会通过网络搜索自杀的方式或者相约去自杀。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进行预防自杀的提示,能够降低自杀的“易得性”。记者尝试在百度上搜索“如何自杀”,第一条弹出来是这样的搜索结果:“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紧跟着的是“北京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咨询热线:010-82951332。”梁红解释说,由于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开头的免费电话只能用座机拨打,手机用户就需要打这个电话。“我们也在进行努力,争取申请到5位数的特服号码,这样,用手机或座机都可以免费拨打电话。”记者发现,这条搜索结果点开之后,链接着全国多个预防自杀热线电话;用360或者搜狗等搜索引擎搜索“如何自杀”,也会弹出同样的搜索结果。

梁红说,现在来电者来自全国各地。“我们有时也会建议来电者拨打当地的热线电话,不过很多人更信任我们的热线,认为我们的接线员更专业。”根据分析,目前,来电求助前三位主要问题分别是:精神心理问题,与家人关系问题及与朋友、同事、同学关系问题。一半以上来电是通过网络得知热线号码,来电者中男女比例相近,男性稍微多一点;从年龄上来看,青年人来电占多数,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居多。

所有来电中,一般心理咨询占了一半。有些人可能就是咨询一些精神专科疾病的相关问题,有些人就是因为学习压力或者人际关系障碍来电,他们目前可能没有自杀倾向。“但是,如果现在把问题处理好,就避免了未来问题激化,导致出现更严重的问题。”除一般心理咨询外,另一半来电者是有自杀倾向的。梁红说,接线员要在有自杀倾向的来电中,判断出哪些来电属于高危来电,这些高危来电是电话干预的重点。为了让更多的高危来电者能够把电话打进来,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也希望接线员尽快处理完一般咨询电话,让排队的电话能够尽快进来,“毕竟,我们无法从电话号码中判断出来到底谁才是高危者。”

一句话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目前,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共有30多名接线员,他们日夜轮流在这里值守。彻夜倾听,只为能在来电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找到一个人说说。

白雁和李春玲都是这里的接线员。对于她们来说,一句话或许不可能彻底拯救一个人、一个家庭,但能让来电者再想想,也许就是生与死之间的差距。
2008年,白雁大学毕业后加入到心理援助热线的队伍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大学专攻心理学的白雁很快开始接听电话。“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当初接听的第一个电话的内容了,但对第一个高危电话印象特别深刻。”白雁所说的高危,是指来电者自杀倾向处于高度危险的状态,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自杀行为。那是个深夜,打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电话中,她的情绪特别不好,一直在哭泣,她说,不想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感到如此悲观?经过询问,白雁得知她是因为先生有了外遇,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才决定要自杀,并且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在白雁的帮助下,她决定暂时放下自杀的念头。随后,白雁的同事又对这位女士进行了回访,得知她没有自杀。第一个高危电话干预成功让白雁觉得自己的努力很有意义。

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很多时候,接线员也会感到非常无力。前两年,白雁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电话。电话里,小伙子的声音虚弱,思维混乱。白雁很快判断出,这是个高危电话:小伙子说,他已经在宾馆里烧炭自杀,门窗都已经密封好了。白雁连忙在电话里引导小伙子进行自救,她让小伙子走到窗前、打开窗户。但是那时来电者意识已经有些混乱,他说,窗户打不开。接下来的一句话,让白雁更感到着急:小伙子说,手机快没电了。很快,电话断了。再打回去,不通;再打,还是不通;再打,依然不同。接下来的三天中,心理援助热线的值班人员轮番拨打小伙子的电话,但始终没有接通。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白雁都会有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不仅仅是遗憾,更觉得无力,我们能做的太有限了。”

有力量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

接了将近10年的电话,有时候白雁也会出现职业疲劳。“热线刚刚开通那几年,来电量不多;这几年,来电越来越多。”特别忙的时候,白雁会觉得太累了。但就在她感到疲倦时,有时一个来电者的反馈电话,就能让她重新开心起来。电话里,当初想自杀的来电者告诉白雁,“我自己当时太冲动了,幸好打了电话。”他们会补充说一句:“我现在挺好的,谢谢你!”白雁说,由于接线员日夜倒班,其实,当初给来电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未必就是她,但这样的电话能让白雁和同事们开心很久。

两年前,李春玲还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她平时喜欢心理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正在招募接线员,于是毅然决定回国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一名喜欢心理学的对外汉语教师,跨界到一名从事心理工作的接线员,挑战不小。两年来的接线员历程,让李春玲觉得不仅仅跟同事们学到了很多,跟来电者也学到了很多。当然,最开心的时候,还是能够帮助到一个人,让一个人放下自杀的念头。
前段时间,李春玲接到了一个高中生的电话。这个男孩本来不希望到学习压力特别大的重点高中去学习,但父母坚持自己的意见。在“不喜欢的学校”里,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和谐,他感到非常迷茫。“我不知道未来应该往哪里走。”男孩决定自杀,他已经买好了农药放在手边。他说,自己现在的情绪很不好,打完电话就准备喝农药了。李春玲很快评估出男孩属于自杀的高危人群,“要让他尽可能的放弃自杀的想法。”这个男孩因为成绩不好感到很焦虑,失去了目标,特别迷茫,李春玲便开导他:“其实,目标并不是在一瞬间,现在这种年纪也可以迷茫。”男孩觉得和同学们的关系不好,李春玲试着询问他:“那这种关系是不是可以改变的呢?似乎也是可以改变的……”经过1个多小时耐心疏导,男孩终于放下了自杀的想法。后来回访时,男孩告诉热线的工作人员,“现在一切都挺好的。”

每当回访到这样的来电者,李春玲和她的同事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能够有力量帮助一个人,特别幸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 文并图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