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男子辞职留学2年花40万 回国工作月薪反降2000元

2017-09-06 14:42 编辑:TF005 来源:腾讯新闻

早上8点半,小杰一路小跑赶到公司,在最后一分钟打上了卡。对待这份工作,他是既珍惜、也有些得过且过。

在杭州某培训机构的展示墙上,贴着很多去往世界各地留学生的介绍。记者 严嘉俊 摄

去年从挪威研究生毕业回国后,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可对于现状,他却苦水很多。

“我现在在一家无人机公司做设计,我的工作看似朝九晚五,实则随机性加班。工资嘛……”说到这里,他有些犹豫:“怪难为情的,就六千。我是工作一年后再选择出国的,其实出国前,我的月薪是八千。”

两年的时间, 40万元的花费,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转化为可见的收入。在小杰心中,这显然是一场贬值了的留学经历。在朋友圈子里,小杰是一个十分开朗、爱和别人谈天说地的人。但对于留学回国后的生活,他却越来越不愿多说。

出国留学,支付相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成本;毕业后回国发展,用海外经历与所学知识换取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曾经,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心中,是一笔值得投资的“教育账”。

可如今,海外留学的性价比早已不复从前。

海归的心理预期与现实差距到底有多大?快报随机采访了50位回国工作的海归,聆听了他们回国求职、就业的酸甜苦辣。

父母指责虚度光阴 工作经历缺少与心理落差 造成“水土不服”

小杰夏天爱穿短袖拖鞋,冬天标配冲锋衣,平时爱运动和登山。这都是出国前的工作带给他的“后遗症”。

三年前,小杰从一所大学轮机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当了海员。工作就是负责日常轮机的维护,半年出海,半年休假,每逢出海,生活就极其单调,钓鱼、游泳已经是最好的娱乐。“这也养成了现在话多、嘴碎的习惯。”开朗的他总是不忘“自黑”。

那时候,拿着8000元的工资,小杰的日子过得也还算潇洒,只是工作实在枯燥辛苦。一年下来,他攒了些钱,和家里一合计,还是出国读个研究生吧,改变一下就业方向。

运气不错的小杰,顺利申请到了世界百强科技大学的offer,花两年时间攻读了产品与系统设计专业,研究船舶上的模块设计。国外的生活很潇洒,性格开朗的他常和外国朋友一起聚会,其间还谈了一个英国女友,可以说过得意气风发。

学成后,带着海外所学与经历,小杰背着行囊回到祖国。如数量庞大的国内应届毕业生一样,他也要面对就业的现实。回国后,小杰干劲十足,希望能在北上广打拼一番,可现实却让他非常无奈。他给马士基、来福士等知名外企投出的海量简历都毫无回音。接着,他又广泛撒网,给所有机械制造公司都发了简历,也都石沉大海。在家里蹲了四个月后,父母越来越焦急,不断指责他在国外的这两年是虚度光阴!

无奈的他只好再次降低预期,找了现在每月6000元的工作。

像小杰一样遭遇的人并不少,怀抱着海外履历,这些海归往往希望能敲开一线企业的大门,但求职路上却布满荆棘。

在快报随机采访的50位海归中,仅有11位认为自己在求职阶段适应得很好;有28位表示,在求职中发现,相比国内毕业生,自己工作经历的缺失成了就业的主要障碍;有16位表示,自己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并不了解;有20位认为,最后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心理预设有强大落差。

失意时,小杰总结过自己工资低的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是北上广地区竞争激烈,和自己一起应聘的不少都是美国常青藤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近年来留学生越来越多,文凭含金量不复从前,企业在评判海归时更为苛刻;最后,他认为跟自己所就读的是传统型专业有一定关系。

72%海归毕业后

选择马上回国就业

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回国就业依旧是他们的首选。这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国内就业机会多、国外难留等因素不无关系。“希望回国与亲人朋友相聚”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成为大家提及的最多话题。

在快报随机采访的50位海归中,本科毕业占比20%,硕士占比80%。有72%的海归在完成留学生活中选择马上回国就业,有10%选择先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再归国就业,还有14%选择暂不就业。

大多数海归都有一个共识:国外难留,国内也不错。对于回国的选择,不少海归还提到了国外就业、移民政策、文化融入等问题。近几年来,国外高校毕业后,想留下来越来越难,很多国家的移民政策越来越苛刻。

就业优势不明显

高投入、低回报

仅有10%的海归对现状表示满意

小费去年9月从英国华威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回国后,她立马投入了就业大潮。“不顺利,太不顺利了!”出于个人考虑,她想去上海闯一闯,可当时一轮浩浩荡荡的秋招刚刚结束,大企业的岗位需求已经不多。

小费认为,刚回国时,不少留学生都同她一样,对自己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对自己的竞争力也会有错误的判断。

“当我去面试时,发现同期竞争的都是国内211、985毕业的研究生。而企业相对来说会更认可国内的学校。并且,这些国内名校毕业生大多已经在知名企业完成了2-3段的工作实习。用熟不用生,企业的逻辑我们也能够理解。”

“本以为语言能为我的求职加一份筹码,但工作后发现,日常的英语已经足够,除非你就职于外资企业或语言相关工作。在这样的基准下,同期应聘者的能力几乎是持平的,那也就直接导致了薪水的差距不大。”

在快报50位随机采访的海归中,仅有22%的海归进入外资企业,24%进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则成为他们流向最多的地方,占比42%,还有6%进入事业单位,2%选择了创业。

关于海归们最不满意的薪水问题,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也可见端倪。在50位海归中,有28%的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起薪在6001元-8000元的最多,占40%;在8001元-10000元、10001元-20000元和20001元以上的分别占18%、10%和4%。而近七成的海归对于回国后的第一份薪水的期待值在6000元以上。

就留学支出来说,仅有8%的海归每年留学花费在10万以内,有20%的花费在10万到20万之间,花费20万至30万的最多,占比40%,还有24%的花费在30万到50万之间,8%每年花费在50万以上。

高支出形成高预期,低回报造成心理落差,情绪低落在所难免。

提起现状,仅有10%的海归表示对现状满意,有36%直接选择了“不满意”选项,其余54%在过渡段挣扎,表示“暂时满意”,因为“降低预期”是他们求职初期的最大表现。

如今大量留学生归国,企业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标准,有的企业会根据学校知名度,在求职者薪水中体现一笔“名校毕业费”。但海外高校纷杂,海归能力也参差不齐,除一份文凭外,一些单位的HR没有足够的信息去判断一个海归文凭的含金量。

面对海归起薪的“低开”,一位知名留学行业人士表示:“用人单位招聘,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其中工作经验很重要。刚毕业的海归和其他应聘者比起来,没有比别人强多少。如果要看海归的发展,最起码要等个四五年,甚至是看未来十年。25岁到35岁,10年里是否能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或者创业成功。”

面对自己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未来发展能否“高走”?在我们的小调查中,大部分海归在迷茫中还是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虽说现在薪水不高,但出国的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和思维、能力各方面都有了锻炼。

 

来源:腾讯新闻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