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笑指星河论古今: 敦刻尔克大撤退何以成为奇迹?

2017-09-07 16:51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民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既是败退的代名词,也是奇迹的代名词。那么,对于我国不那么熟悉二战史的普通观众来说,观看电影《敦刻尔克》时一定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德国人好像只是派了空军轰炸、潜艇偷袭,最关键的陆军为什么只会对着空船玩打靶,而不认认真真地消灭包围圈里的英军,反而坐视他们乘船逃跑呢?只看见英法联军奋力逃跑,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吃败仗,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说一说。

作者:赵孟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这两个最强大的军事强国却并没有认真地进攻德国,而是宣而不战,使得西线出现了战争史上的奇观“静坐战”。就这样,英法坐视了小兄弟波兰的灭亡。

1940年4月,德军开始腾出手来,在西线展开行动。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占了丹麦和挪威,然后在5月10日开始进攻英法。

法国面对它东边的强邻和宿敌德国,一直是心怀畏惧的。以巴黎为核心的工业区,是法国经济重心和战争潜力的主要来源,绝对不能丢失。为了保卫这一政治经济中心,法国在一战前就在两国相邻地段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地带,在一战后则进一步将其加强为所谓“马其诺防线”。对于这一坚固筑垒防线,德军也十分忌惮,因为如果正面进攻之,必将遭受极其惨重的伤亡。所以,德军在两次大战中的进攻,都避开了这一地带,而选择在北翼迂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主力根据“施里芬计划”绕到比利时的平原地带进行突破。他们几乎就要成功了,但是最终在巴黎近郊的马恩河被英法联军阻截住,最终导致了战争失败。二战时,希特勒和德军将领们吸取了教训,转而从比利时和马其诺防线之间的卢森堡—阿登森林一线实施主要突破。

根据这个被称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德军在西线投入了A、B、C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15个师,约300万人,2700余辆坦克和突击炮,约7500门火炮、1815架作战飞机。其中,C集团军群在最南面,对法国马其诺防线发动佯攻,牵制防线里的法军。B集团军群在最北面,侵入中立国比利时和荷兰。英法联军总司令、法国人莫里斯·甘末林将军认为德国会重演“施里芬计划”,并针对性地制定了“D计划”。当德军从比利时、荷兰杀来后,他马上命令英法联军第1集团军群主力北上比利时,以与德军主力决战。

然而,德军真正的突击集团是在中部的A集团军群。它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妖刀,从德、比、法、卢四国交界处刺出,穿越了被认为很难穿越的阿登森林,达到了奇袭的效果。其中克莱斯特指挥的装甲集群,下辖第15、19、41装甲军,集中使用坦克,再一次发挥了闪击战的非凡威力,迅速突破了马斯河,打垮了当面的比利时和法国军队,一路狂飙,以每昼夜50多公里的速度直向英吉利海峡冲去。

直到此时,后知后觉的甘末林将军才意识到,自己在敌军主要突破方向上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他慌忙调整部署,组织预备队实施反击。但是法军表现不佳,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势。20日,德军进至海边,法国、英国、比利时的重兵集团后路被截断,被合围在敦刻尔克至麦茨之间的狭长地带,随时有可能被全部歼灭。

英国远征军共有10个师,其中9个处于这个大口袋中。经过21日失败的阿拉斯反击,英国人痛苦地意识到,南下突围已经不再可能,于是下决心从敦刻尔克把远征军撤回英国本土。26日晚,他们启动了“发电机行动”,动员大量船只,包括许多小型民船,在海空军的保护下,横渡海峡,来挽救他们的小伙子们。

但是,要在强悍的德军眼皮底下撤退,谈何容易!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5月24日下午,包围圈西翼的A集团军群下发了希特勒的命令,精锐的装甲部队在运河一线停了下来,攻势戛然而止。直到26日晚这一命令才被取消。这使得英法联军获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造成了敦刻尔克的奇迹,也让古德里安(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等德军将领痛惜不已:到口的肥肉,就这样眼睁睁地让它飞走了。

战后的许多论著,尤其是德军将领们的回忆录,都把德军这次错失歼敌良机的原因归之于希特勒神经质的决定。希特勒反正已经是众恶所归,各种责任推给他最简单方便。然而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原来,希特勒和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都认为,装甲部队经过快速穿插,损失很大,部队也非常疲劳,急需休整。毕竟,以装甲部队继续进攻包围圈中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必然遭受重大损失,会影响接下来消灭巴黎方向法军主力的战斗。而彻底击败法国才是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如果把宝贵的装甲部队消耗在敦刻尔克,则很可能因小失大,甚至可能两面受敌,造成被动,招致战争的失败。毕竟一次大战德军止步于巴黎城下,最终导致失败,仍然殷鉴不远。事后诸葛亮地评论当时的决策,是很轻松的。但是对于当时的德军上层来说,这种选择是有其道理的,有全局观,分清主次,甚至可能是很正确的。虽然放走了几十万英法联军,却保存了精锐,规避了风险,保证了法国战役的迅速胜利,这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而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元帅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有点喜剧性的作用。他见陆军势如破竹地击败了英法军队,觉得空军的风头和功劳被抢走了,于是拍胸脯向希特勒表示,不需要陆军出马,空军单独就可以把包围圈里的英法联军消灭。希特勒也听信了他的保证。这并不是戈林唯一一次把牛皮吹破,他在日后还会多次害苦德国人。可见为了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而损坏总体利益的事情,危害是多么大。

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3.8万人,其中包括9万名法国人,为后来的战斗保留了珍贵的种子。虽然重型装备都抛弃在海边了,但是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撤回这些训练有素的军人,英国可能就只能靠童子军来保卫了。很可能英国就不会再有信心与德国继续打下去,而与之媾和,而美国也有可能不会参与欧洲的战争。整个世界历史都将改写。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