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教师节向老师们问好 盲人学校语文老师李莺燕:把黑暗暖成七彩

2017-09-08 09:29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工作22年后,李莺燕终于在今年卸下了班主任的担子;然而,她还是改不了早上7点半就到教室的习惯:给心爱的绿萝、文竹、水竹、吊兰浇上水,伺弄好鱼缸里的小鱼儿,开窗通风把教室打扫干净,静静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她始终相信,这片盎然的绿意,孩子们用心是能看见的。

老师,蛋糕好“漂亮”啊!

是的,李老师在教室等待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她是北京市盲人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

戴上眼罩

从教室到宿舍

从食堂到操场

跟孩子们一起体验黑暗

9月4日下午两点,李老师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课的主题之一,是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李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雀跃地举起了手,坐在第二排的祺祺荣幸地成为了第一个分享者。

缓缓起立,手慢慢摸索着桌边,脚步随之移动,正前五六步,右转两三步后转身,祺祺顺利走到了讲台一侧。李老师告诉记者,三年级孩子的脑子里已经基本建立了学校的路线图,这是过去几年反复训练和不断强化的结果。来到盲人学校的孩子们,一年级前几个月的任务,就是摸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空间定位。

“发言时应该站在讲台什么位置?”“讲台中间!”李莺燕和孩子们一起提示着这时仍站在讲台一侧的祺祺。“那我们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找到讲台的中间?”祺祺迟疑地往左手边挪了几步,又挪了回来,双手摸着背后的多媒体机器,有点儿拿不定主意。“来,往左走,多媒体有条缝,摸到那条缝,你就站到中间了。”李老师给了祺祺一个简便的方法。

刚工作时,李莺燕可没这么多办法。1995年从师范学校特殊教育班毕业,刚到周围还是一片菜地的盲人学校时,李老师着实经历了一番“新人的无措”。那时的她还没有习惯用盲人的“眼睛”来看世界,跟学生说话时还会用到“你到我这儿来”这种他们无法定位的语言。为此,李老师戴上眼罩,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操场,跟孩子们一起体验黑暗。

语文课本上“嫩绿的小草”“春天的笋芽”“凶猛的大象”,更是难坏了她。如何把这些普通孩子看一眼图片就能理解的形象,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们?既然没有视觉,那就充分发挥听觉和触觉的灵敏吧。想明白了这一点,李莺燕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带到了田野里,带到了标本室,让他们用双手代替眼睛,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祺祺在教室迷路了

却被“放任不管”

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求助

找到讲台中间位置的祺祺,兴高采烈地分享了自己在奶奶家的假期生活之后,开始慢慢走下讲台。摸到第一排的课桌,继续摸椅子时,却摸到了坐在第一排的小伙伴。往后挪步转向,再向前挪几步,祺祺原地转起了圈。李老师悄悄告诉记者,看上去孩子像是在故意磨蹭不回位子,其实他这是迷路了。“有时候他能这样转一整节课,我就放任他转一节课。”放任不管的李老师其实是“别有用心”,她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求助。“比如在迷路时,请求同桌拍下手。”在李老师看来,寻求帮助是孩子们需要学会的重要一课。最终,在同桌程程要上前分享时,听到桌椅碰撞声音后的祺祺,准确调整方向,回到了座位。

程程告诉小伙伴们,她在假期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文昌发射基地,“看”到了贝壳上美丽的花纹;天天回到了河南老家,第一次坐火车很兴奋,“看”到二姨家装了新的立式大空调;壮壮则“看”电视、玩游戏,听相声,度过了一个悠闲惬意的假期……孩子们的讲述里,有带着海腥味的微风吹拂,有充满乡村野趣的田园生活,有闹得鸡飞狗跳的嬉戏玩耍……他们自然地把“好看”“漂亮”挂在嘴上。

听到这些字眼的李老师感到特别欣慰,“我从来不在孩子们面前回避他们的缺陷”。从上课的第一天起,李老师就反复告诉孩子们,人分好多种,就像世界上有男有女一样,人也有能看见和看不见的。伤残或者看不见这件事本身,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者条件。“人只有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缺陷,才能进行缺陷补偿。”

既要进行言语训练

也能进行感统训练

有时还兼任康复师

老师们成了“全能选手”

假期生活分享告一段落,新学期的学习正式启动。“A组的孩子先写字;B组的孩子默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同一个班级里不同组别的孩子,课堂任务怎么还不一样呢?原来,在李老师的课堂里共有10个孩子,其中6个孩子全盲,是A组;另有4个孩子是低视力者,为B组,这4个孩子在助视器的帮助下,可以通过字体的放大来阅读识字。

“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能达到一定的视力要求,我们就不会放弃教他们学习识字。”李老师觉得,盲人孩子最终的目标是要融入社会,而要进入社会,认识公交指示牌、看懂广告海报等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切都离不开识字。

孩子情况不同,教学如何进行?李老师采取了“分类教学”的办法,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低视生学习生字。这样,在课堂上学习课文时,双方基本可以保持同步。在此前带的学生里,还有的孩子听力不好,与这样的孩子交流时,李老师会戴上小扩音喇叭,平时上课也会注意多站在这样的孩子身边。

除了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个性化教学,盲人孩子们开始涌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给李老师和同事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据李老师观察,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盲人孩子开始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多障”,比如自闭倾向、失语倾向,有的甚至还带有攻击行为。“上着上着课突然站起来了,把鞋子脱了,不穿袜子了,我们都觉得太正常了。”此外,随着社会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盲人学生的数量虽然有了一定减少,但是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却也下降不少。拿李老师班上10个学生来说,目前只有3个孩子达到了独立住宿的标准。“其实我们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能独立洗漱。”李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有的孩子来说,上厕所、喝水这样的小事情都要经过特殊的训练。为此,学校会在开学第一个月,只让孩子们上20分钟的课,留出世间来练习上厕所,第二个月上课时间延长到30分钟,在第三个月才将上课时间延长到40分钟。

为了应对孩子们出现的新情况,学校对老师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于是,李老师和同事们便都成了“全能选手”:既能对语言能力欠缺的特需孩子进行言语训练;也能帮助孩子们进行感统训练,让他们学会从外界获得包括听觉、嗅觉、触觉等在内的感觉信息;有时还要兼任康复师的角色,帮助孩子们进行肌肉训练。对这所有的一切,李老师乐在其中:每次听到自己教过的学生结婚了、找到工作了,那都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老师,我想对你说

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们用一首小诗给亲爱的李莺燕老师献上祝福:“曾经我以为我们的天空会是一片黑暗/后来,我发现它早已被您们温暖成了七彩/这个世界充满美丽与遗憾/您总能在我们身上捕捉到耀眼的瞬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