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潞河中学数学教师祁京生 分享宝藏的“钻井人”

2017-09-08 10:03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如果要找一个关键词来定义祁京生的前半生,那么这个词非“潞河中学”莫属——1976年,他进入潞河中学度过了5年的中学时光,四年后大学毕业,他再次回到潞河,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祁京生和学生们在一起

即使现在已经顶着“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的光环,祁京生依然觉得,教育事业是一口无边无际的深井,他乐于做一个钻井人,将掘取出来的宝藏与学生分享。

看你这性格适合

你就去做老师吧

一句话成就一位名师

“我看你这性格挺适合当老师的,你就去做老师吧。”1981年,祁京生高中毕业面临志愿填报,班主任老师刘纯朴的一句话,成就了现在的一任名师。

要知道,凭借一句话就决定祁京生命运的这位刘纯朴老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祁京生和同学们当年心目中的大偶像。他的事迹曾得到了邓小平的批示,还被授予了“模范班主任”称号。从他身上,祁京生对教师这个职业萌生了最初的崇拜和向往,“他真是全身心地爱着我们这群学生”。祁京生还记得,小学毕业刚知道自己被潞河中学录取,身为班主任的刘纯朴就已经上了门,“刘老师的家访可不是个简单的形式”。在家访中,刘纯朴会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入学之后“对症下药”,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其在班级中担任不同的职责。

1976年,祁京生入学后不久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学校时不时会受到余震的冲击,每次余震发生后,刘纯朴都会组织学生先行撤出教室,自己永远殿后;以校为家,把自己累到晕倒在讲台上.......几十年过去了,关于刘老师这些点滴的小事在祁京生的脑海中依然留有深深的印记,“那个年代的老师真的太了不起了。”

最让祁京生佩服的,还是刘老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在祁京生眼里,刘老师像是拥有一种魔力,无论多么调皮捣蛋的孩子到了他手里,立马成了天赋异禀的人。“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在小学是有名的淘气大王,都有点儿受小学老师的’嫌弃’,结果在刘老师的训练下,初二就拿了数学竞赛的大奖,保送去了北大。”现在的祁京生再回头看,当时的刘老师哪有什么魔力,无非是耐心和爱,“小孩子为什么淘气,那是因为他旺盛的精力无处折腾,只要将这部分精力引导到合适的地方,那么他就能够发挥所长。”

从刘老师身上,祁京生看到了一名好教师应该有的样子。

“您讲课像背课似的”

学生意见恰似当头一棒

从此他一节课至少要备三遍

1985年大学毕业,以新的身份回到潞河中学的祁京生一腔热血,准备像自己当年的班主任一样,在课堂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也确实肯下苦功夫,给自己做了规定,不试讲不进教室。因此,每次上课之前,他都要自己找一间空教室进行“彩排”,直到把要教的内容弄得滚瓜乱熟。几个月后,自己班级的成绩果然不错,跟孩子们的关系处得也很好,祁京生一片春风得意,觉得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但是,考试后向学生们“征集意见”时收上来的一张小纸条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其中一张写着“老师您讲课跟背课似的”。“哎哟,看到这张小纸条把我给伤的呀,眼泪差点儿掉下来。说实话,自己当时征集意见本来也是希望学生表扬表扬自己。”祁京生第一次意识到教学的难处,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对教材的理解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教法。怎么把内容吃透而不是照本宣科,如何融入自己的理解并且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出去,这里面的学问可太大了。

祁京生开始一节节地听老教师的课,“自己不行就先从模仿开始呗,模仿次数多了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也就学会了该如何超越。”

师傅朱公显是他的榜样。朱公显是祁京生在潞河中学读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也是他任教时所在数学组的组长。在朱老师的课堂上,从来不是照本宣科地把现成的数学知识直接讲给学生,或把学生往教师设计好的思维“窄胡同”里挤,而总是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想办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亲自试验、观察、归纳,得出结论和应用经验。他总是把“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挂在嘴边。此外,朱老师几乎在每节课得出数学概念、定理后都喜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自己编一道有关这个知识的问题?”“看似挺简单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检验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暴露存在的问题和训练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收敛型思维和创造型思维。”祁京生这样解读。

朱老师的课怎么就能讲得这么好?祁京生无意中破解了这一谜题。那时,每天早晨学生上早读前,朱老师都会来到办公室,静静地坐在桌前准备上课;即使是上午三四节的课,朱老师也是这么早来到学校,有时还在纸上写着什么。有一次祁京生忍不住好奇凑上前发现,纸上工工整整地写满了授课提纲和授课的主要内容,就连许多教师不很重视的板书设计也一清二楚。祁京生这才知道,朱老师每一节课至少都要备三遍:寒、暑假里备完下一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并写出教案;在上课的头天晚上备好第二遍,将课上涉及到的习题进行提前推演;在上课前的早晨备好第三遍,提取出课堂提纲和精华。

年轻的祁京生将这一传统接了过来,直到今天。

课上课下肯下功夫

摸索出独特教学模式

他的课引来全校老师学习

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里,有人做你榜样,有人给你力量。如果说刘纯朴和朱公显是祁京生的榜样,那么,潞河中学退休老校长张世义和前教学主管教学校长李亚杰则在他一路前行时给了他莫大的力量。

工作几年后,祁京生已经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在课堂上,他强调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前人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数学规律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这一教学模式被两位校长在一次随堂听课发现后,不仅将祁京生一周的数学课都变成了拉来全校老师学习的公开课,还多次跑到现在的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为祁京生争取来了报名通道已经关闭的教研机会。

更让祁京生感动的是,有一年自己心脏病手术,家里无人照看的小孩偷偷跑出去找奶奶。不知情的家里人以为孩子走丢,两位校长瞒着生病的祁京生,发动全校老师半夜走上通州的大街小巷。现在想起来,祁京生还是觉得非常感动,“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两位父母辈的老人无非是看到我肯下功夫,出于爱惜人才才愿意为我提供成长的平台。”

回想自己从教的几十年,祁京生充满感恩:感恩与潞河的相遇,让自己在教育沃土里一路成长;感恩良师益友,让自己避开弯路,成长得更加顺畅;也感恩自己的学生,让自己收获别样的成就与感动。

老师,我想对您说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真正喜欢我的老师寥寥无几,我真正钦佩的老师亦没有几个人,虽然我不敢肯定地说您会记住我,毕竟您关注过我,……但我的确从心底钦佩您,您是最好的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做事要分清时间地点,做人要有个人的原则,以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严谨的态度和坚持的品格。……是您让我明确自己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信任与最多的宽容,……。” 一名在重点大学学习的普通的毕业生这样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