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画廊 > 在线画展

田迎人静物油画《太阳的替身》

2017-09-11 09:34 编辑:admin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太阳的替身(静物油画)

 

细数一下吧,画家田迎人笔下的这一束瓶花,有多少种颜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它至少有这七种颜色呢。

太阳作为光源,具有七种颜色,每一个吹过肥皂泡的孩子,都曾亲眼所见。孙悟空拔一根汗毛,一吹,就变成了许多毛猴;太阳拔出一根金色的毫毛,一吹,就变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想必,淘气的画家是这样想的。因此,她的这幅静物画的名字,叫做《太阳的替身》。

田画家小时候是非常淘气的,没有一个大艺术家曾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或许他的想法诡异,异于常人,这一点似乎确定无疑。毕加索上小学时,不愿意思考诸如“二加一等于几”的问题,他认为学会了“一加一等于二”就完全OK。田迎人小时候对人长着一双对眼格外好奇,她整天把自己的食指架在鼻梁上,苦练对眼的功夫,终于修成正果。只要她愿意,就能够随时表演对眼给你看……

的确,凡是搞艺术的人,在性格、秉性上“各色”一点儿,都是利大于弊。这种与“求同存异”相反的思维方式,即“求异存同”的价值取向,恰恰是一位艺术创作者的“独门绝技”,或曰思维习惯上价值连城的“金鸡独立”。

当一束鲜亮的瓶花,灿烂夺目,成为宇宙中太阳系的主角儿——太阳的替身时,我们的眸子就和内心世界一起就被点亮,沉睡已久的想象力也被激活,在一片空旷、烂漫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既然太阳通过光合作用作用于花草树木,那么花朵作为“太阳的替身”就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在这幅充满生命活力的静物画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明亮的阳光的质感,仿佛触手可及的热辣、滚烫,它不是稚嫩娇羞的二月的阳光,或老气横秋的九月的阳光,而是如日中天的俊朗无比的五月的阳光……是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没有光鲜,哪有靓丽?!没有温暖,哪有绽放?!没有光照,哪有荣耀?!没有凝视,哪有风光?!

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动物的出现先于植物。

艺术史告诉我们,在三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最先将野兽纳入视野,西班牙与法国的岩洞壁画中曾出现捕牛的场面。而花花草草的出现则是近千百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动物画诞生了很久很久以后,才出现了植物画。而静物画(创始于17世纪荷兰),即以描绘花卉、蔬果、器皿、餐具等为主的画种,其历史不过三四百年。其代表性画家有法国的夏尔丹(1699~1779)、塞尚(1839~1906)、荷兰的梵高(1853~1890)、西班牙的毕加索(1881~1973)等,而其成就是一致的,即“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

我们在田画家的一幅幅静物画中,也会深深体味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两个关键词:“生命”、“动感”。

静物画,虽然描画的是相对静止的物体,然而,它真正要表现、刻画的却是灵动的“生命”。而“动感”,则在于精神的张力、情感的勃发、情绪的灌注、思维的穿越……

毋庸讳言,静物画的艺术形式,常常作为美术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与训练的方式,就像小品之于戏剧,临帖之于书法,把杆之于舞蹈,练声之于歌唱……然而,早在17世纪,静物画之荷兰画派就已经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细腻、华丽、精美、质感。此后数百年间,它又经历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等不同流派的浸淫与渗透,佳作频频,硕果累累。

即便如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田画家的作品《太阳的替身》,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幅静物画佳构。因为,此前的历史上,尚未有一幅静物画的内容,能够直接与作为恒星存在的天体——太阳,产生如此直接的、深邃的、血亲一般的联系。正是:

“一叶草,有珍珠佩戴;一朵花,包裹着太阳”。

相关推荐:【田迎人油画作品评析】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彭俐/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