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私货

北京民间艺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哪儿?天桥绝对“圈粉”无数

2017-09-12 18:36 编辑:admin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提到“北京记忆”,天桥留给老北京人的印象极为深刻。这里是北京民间艺人最集中的地方,有这么一群身怀绝技的“怪人”聚集于此,他们使北京多了一道热闹非凡的“风景线”,至今仍令人怀念。

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张风拍摄于1990年

老天桥艺人篇

民国以后的天桥,不再是仅供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御道,而成了平民的“欢乐场”。尤其在其鼎盛时期,来此“撂地”的艺人多达五、六万人。这些人用自己的真功夫“圈粉”无数,正应了那句“不靠脸蛋靠实力”!

这表演,真过瘾!

平地抠饼

所谓“撂地”,行话叫“画锅”或“平地抠饼”,是指那些在天桥表演的江湖艺人们开演之前,先要用白沙土在空地上撒一个大圆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艺人们特将此比喻为一块饼或一口锅,有了它,就好像有了混饭吃的“铁饭碗”,一家老小的吃喝就不愁了。

天桥八大怪

在北京人眼里,天桥是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是民间曲艺杂耍的代名词。近代诗人易哭庵所作的《天桥曲》一诗中,有如此描绘,“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写尽了天桥演出时的繁华。

这些天桥艺人有的是落魄旗人的后代,有从京郊进城谋生的难民,有下海走穴的伶人.....他们是不演则以,一演惊人,令看客们拍案叫绝!渐渐有了“天桥八大怪”之说。而“天桥八大怪”并非固定的八个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说法。

清朝中后期

第一代“八大怪”,大约出现于清朝中后期。他们的名字很好记【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绝技亦令人过目难忘。

【表演单口相声的穷不怕】

穷不怕,有“相声界的祖师爷”之称。它善于用白沙撒字,与其弟子贫有本合说的相声,在当时颇有名气。据说对口相声、三人相声和太平歌词均为他首创,是典型的靠嘴吃饭。

【以口技扬名的醋溺膏】

醋溺膏,他的看家本领是“口技”,其中的学鸟叫堪称惊艳。能模仿各种禽鸟鸣声,且惟妙惟肖。但凡他一出场,惯常是手拈草珠,身穿纱袍,鬓发杂乱,蓬头垢面,一副古怪扮相。

【边说相声边要钱的韩麻子】

韩麻子,满脸麻子,最善长说单口相声。他经常在把人逗得大笑时,突然停住,两手往腰间一叉,等着要钱。待听众们交了这头回钱,他才肯接着往下说。结果还没说几句呢,又开始二次叉腰要钱。久而久之,便有了“韩麻子叉腰——要钱”这句老北京歇后语。

【即兴创作的盆秃子】

盆秃子,只知道他脑袋秃顶,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拿着一个深有二尺的瓦盆,用一双筷子敲敲打打,边敲边即兴创作,随口唱出的词惹人发笑。

【擅长骑杠和倒立的田瘸子】

田瘸子,幼年在练单杠时,摔折了一条腿。他最令人拍手称快的是两个经典动作,“骑杠”和“二指倒立”。骑杠是将两腿前后分开骑于杠上,向前或向后连续转圈儿;“二指倒立”则是要靠食指和中指的支撑力量,将身体倒立起来。这向来是最为刺激的压轴节目,惊险无比。除此之外,另有些动作譬如:“白猿偷桃”、“刘伶醉卧”、“黄香卧席”等等,都是令观众大呼过瘾的表演。

【扮丑讨钱的丑孙子】

丑孙子,据说长得极其丑陋,活像猪八戒。他的拿手绝活儿虽说也是相声,却是以扮怪相、扮丑态出了名。每到大年初一,人们准能见他披麻戴孝,左手执哭丧棒,右手打着幡儿,哭一声爸爸,叫一声冤,到天桥来讨要几个钱。而大伙儿呢也不嫌他,反倒在哄笑之时遂了他的愿。

【鼻插铁筒的鼻嗡子】

鼻嗡子,经常以这副姿态视人:他腰间挂着铁壶,鼻孔里塞着铁筒,边走边拉呼胡,边敲铁壶边哼唱,时不时鼻子里的铁筒也配合着发声,作为高歌一曲的尾音来博众一笑。

【以手砸石的常傻子】

常傻子的真功夫是“砸石头”,而且是大的鹅卵石。通常他会运足气,然后一掌劈下来,将石头砸碎,或者用手指将其戳碎。之后再强烈向观众兜售他的“百补增力丸”,号称它不仅能强身壮骨,还能冶疗跌打损伤等一系列外伤。当然这只是玩笑。

除了最为人称道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也有各自的绝活儿。

民国初年

第二代“八大怪”,出现在民国初期。他们是:让蛤蟆教书的老头儿、表演滑稽二簧的老云里飞、装扮奇特的花狗熊、耍中幡的王小辫、三指断石的傻王、耍金钟人、数来宝的曹麻子、耍狗熊的程傻子。

【驯蛤蟆教书的老头儿】

当这个又干又瘦,黄胡子,黄眼睛,身穿长袍的老头儿,让大罐子里的蛤蟆就像老师给学生上课那样,叫一声,小蛤蟆便附和一声时,观众诧异的表情可想而知。他用自己的口令,驯兽蛤蟆的本领,实属罕见。

【表演滑稽二簧的老云里飞】

老云里飞在表演时,只戴一顶用纸盒糊起来的帽子,穿一身大褂,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连说带唱,诙谐幽默,引人发笑。

【装扮奇特的花狗熊】

之所以叫花狗熊,是因为演员一般用黑墨涂面,白粉画五官,又是胖乎乎的五短身材。花狗熊在表演时,是夫妻齐上阵。他们身穿打着补丁的黑布褂子和裤子,往场中间一站,像极了又呆又傻的狗熊。

【耍中幡的王小辫】

中幡是一根长约三丈的竹竿,上面悬挂着绸旗,竿上插有五色圆伞,顶端缀有铜铃。伞下是个长方形木框,称为“云盘”。盘两侧各插有三角形彩旗一面,称“顺风旗”,盘下系有黄色的“五谷袋”,象征着五谷丰登。还系有木制的幡板,板下悬挂绸旗,旗面绣有各路神佛号。耍中幡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皆有极强的力度,这一点没人能比得上王小辫。因而他的幡面上才敢写有:“京都王小辫”五个大字。

【三指断石的傻王】

傻王有几个神功,“以胸碎石”、“铁掌拍石”和“三指断石”。只听他“嗨!”地一声大喊,半尺多厚的石块儿瞬间被拍成了碎瓣儿。

【擅长贴画的耍金钟人】

什么是耍金钟?就是将几幅贴在木板上的画儿,透过锃亮如镜子一般的小铜钟来看,边看边转动铜钟,只见画上的物体皆活动起来了。那形态,类似站在哈哈镜前。

【耍狗熊的程傻子】

程傻子表演的绝活有二:其一是耍狗熊,其二是顶碗。狗熊在他面前俯首帖耳,活像只小猫。顶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十三个大小不等的瓷碗一层一个,一直摞到十三个碗,从下到上碗越来越小,远望过去,就像一座十三层的玲珑宝塔。顶碗之后,他还要做出倒立、卧鱼等各种高难度动作,当真厉害!

【数来宝的曹麻子】

数来宝您肯定不陌生,要说这曹麻子的脑袋特别灵光,口齿也灵利,看见什么能说什么,想到什么张口就来,不用事先编好,随便一出口便是一段有滋有味的段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三代“八大怪”。有表演滑稽二簧的小云里飞、拉洋片的大金牙、善于说对口相声的焦德海、骂大街的大兵黄、顶砖的拐子、用气功表演“踢砖”的沈三、以兜售去油皂为生的周绍棠和善于表演“赛活驴”的关德俊。

【表演滑稽二簧的小云里飞】

小云里飞子承父业,表演滑稽二簧。据说他独有两门绝技:能将耳朵壳塞进耳朵眼和用舌头舔鼻子。

【拉洋片的大金牙】

如果您看见个人,他镶着两个金牙,那此人便是“大金牙”。他向来是边唱边敲镲打鼓,有时候光是演唱,便已赢得无数喝彩。他拉的洋片有八个镜头,可供八人同时观赏。

【善说对口相声的焦德海】

此人是穷不怕的传人,他最大的特点便是善于集众家之长,而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骂大街的大兵黄】

提起大兵黄来,天桥当年许多听过他“骂大街”的老人们都纷纷称赞他性情耿直、不畏强暴,是条硬汉子!因他身材魁梧,又是当兵的出身,所以得了个“大兵黄”的绰号。

【摔跤艺人沈三】

沈三大名,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论摔跤,谁能赢他!少年时,他曾拜清满族头等扑护德二爷门下,潜心学习掼跤。后又师承北平国术研究会会首白锦兼学炮拳,之后他将两种技艺相辅相成,无人能敌。

【以兜售药皂为生的周绍棠】

每当您从他身边走过,他总会说您衣服脏了。然后就边说边打开铁匣子,拿出一块小药皂,蘸点水在油点上蹭。蹭几下,稍微一搓,用另一块布蘸水一擦,油点子就没了。他卖到是药皂,您不买也没关系,赏俩钱,不在乎多少,图个高兴~~

【表演顶砖的拐子】

如果您看到有个袒胸露背跪于地,头顶二十余块重达百斤青砖的人,可别小瞧他。待他把青砖卸下来之后,细心的人便会发现,他的头顶上露出了一处拳头大小的凹坑。这功夫可不是表面那么简答。

【表演“赛活驴”的关德俊】

这表演很是好看!表演者需要用竹竿制为驴形,用布蒙上,并在布上绘成驴样,系于腰间。然后做出驴的各种动作,如:“驴子散花”、“驴尥蹶子”、“驴失前蹄”等,真可谓是惟妙惟肖!

听小编说了这么多艺人,不知道您是否觉得有意思呢?若能博您一笑,那就太好了!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