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MILLE里查德米尔 前沿创新与机械美学
常看本刊的读者,想必对于RICHARD MILLE里查德米尔这个瑞士高端精密腕表品牌不会陌生。钟表领域,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多要讲求一个出身门地、历史底蕴,进而论资排辈一番。而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RICHARD MILLE当属一个异类。
与很多瑞士制表品牌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不同,Richard Mille先生最初的制表理念便是以传统制表的精神、先进的科技材料、精密繁复的制表工艺,完成其天马行空的制表创意。2001年,RICHARD MILLE以此为准则推出其第一块腕表RM 001,仿若平地一声雷,RICHARDMILLE逐渐享誉国际,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与瞩目,也收获了众多拥趸,从此走上了特立独行的制表之路。阐释尖端技术性与创新性、符合建筑美学结构、并传达极强的视觉美感,这是RICHARD MILLE为自己树立的一以贯之的三大标准。正是拥有这样的准则,RICHARD
MILLE轻易便收获了走在世界潮流前沿的精英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对腕表的专业技术与美学要求都有着高于常人标准的专业运动员与演艺明星。因而,我们常常见到在重大赛事进程中,专业运动员佩戴着RICHARD MILLE的腕表驰骋在赛场上的现象,这本身便说明了RICHARD MILLE腕表自内而外经得住剧烈运动考验的卓越性能。在诸如高尔夫、网球、短跑等运动之中,运动员手腕瞬时所爆发的力度都是极大的,这对佩戴于手腕上的腕表要求极高。而RICHARD MILLE腕表的特性恰好都可以满足专业运动员的需求。超轻,极度坚硬抗震耐冲击,贴合度极好,“宛如第二层肌肤”的腕表便这样在一次次比赛中与运动员并肩作战,也证明了自己。
从RICHARD MILLE品牌成立至今,一共生产超过70种款式,但年生产数量仅三千余只。这其中所下的功夫与腕表的精致程度可想而知。RICHARD MILLE每一个表壳设计的建构需要300至400小时,且时常突破性地引入或者创造出全腕表行业惊艳的高科技材质。从2012年的全新ATZ白陶瓷、蓝宝石,到2014年的TPT®碳纤维、再到2017年的Graph TPT™与传统的金、不锈钢等腕表主流材质相比,这些材料的名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正是这些新材料的不断研发,RICHARD MILLE一次次颠覆了制表业机械的概念。其研发的超轻材料最大程度地减轻腕表的重量,极其坚韧的特性大幅提高腕表耐冲击的性能,几乎坚不可摧,无致敏性,抗紫外线性能良好这些或是应用于航空航天,或是应用于赛车的材料,每一次在腕表上的应用都可谓是RICHARD MILLE给腕表行业带来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也正是因为在材质与结构设计上走在前沿,RICHARD MILLE才有实力挑战诸多本来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继2004年推出仅仅48克重的陀飞轮腕表RM006之后,又屡次挑战陀飞轮腕表的重量极限,29克的RM 009,20克的RM 027,19克的RM 27-01,要知道,19克大概就是三枚一元硬币的重量!还有与纳达尔合作的RM 27-03,陀飞轮机芯可以承受高达10000g的冲击力!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尖端材料的应用并没有以任何腕表上的牺牲为代价。在超轻耐冲击之外,RICHARD MILLE不仅致力于追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佩戴体验,更注重在腕表中体现机械的美感。
机械美学无处不在。作为一种艺术和设计的逻辑延伸,机械美学在RICHARD MILLE腕表上的体现,既有冰冷机械的规律之美,又在镂空的设计之中显现出一种张力的释放。精密而细微的部件在RICHARD MILLE的“操纵”之下,循规蹈矩地按部就班于各自位置之上,在彼此相连之中,展现机械的奇妙韵律。而当我们把视野从个体扩展到整体来看,在点与线、线与面的组合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要冲破束缚、打破常规、活出自我的坚定信念。也许正是这种冷静与张扬,循规蹈矩与追求个性的矛盾,更让每一枚RICHARD MILLE腕表呈现出一种独树一帜的机械美学,足以让每一位独具高级审美的表主欣然买单。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郜洁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