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军事

看我瞬间七十二变 轮式装甲车加载模块成“变形金刚”

2017-09-16 10:06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9近日的一场演习上,展示了我军的数款新型战车。除了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外,8×8轮式装甲车和8×8全地形车展现了“瞬间变身”的能力,被评价如同“变形金刚”。本期,就为您聊一聊轮式装甲车的那些事儿。

二战中德国的装甲指挥车

苏俄BTR80装甲车

格罗兹尼巷战中的装甲车

法军装甲车车窗被塔利班狙击手击中未穿透

塔利班缴获的美制轮式装甲车

概念渊源 比坦克早了半个多世纪

装甲车,顾名思义,就是加装了装甲防护的车辆,一般是军用或警用。坦克和自行火炮,如果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也可以认为属于一种特殊的装甲车。不过通常而言,这哥俩分别具有特殊用途。坦克是直接靠着自身的坦克炮和强装甲防护力,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自行火炮的主体则是一门大炮,用于远程提供火力支援,给它装上车辆底盘就是为了便于机动而已。而通常说的装甲车,主要是发挥其“车”的作用,能够运载一定数量的人员、物资或设备投入到战斗中。装甲车运载的可能是直接具有战斗能力的士兵,也可能是后勤支持人员,还可能是武器、物资和其他特殊设备。但总体来说,这里面的车辆是一个载体,在载体加装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不同的作用。

历史上最早的装甲车,是1855年英国人科恩发明的,就是在轮式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他还为此获得了专利权。这辆车比一战中坦克的发明要早了半个多世纪。但蒸汽机过于笨重,这种装甲车被首相斥责为“胡闹”。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发明了实用性装甲车。这种装甲车本来计划用到次年爆发的布尔战争中,然而1902年才完成,此时战争基本已告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最先研制出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车。车上有轻型装甲和一挺机枪。二战期间,随着机械化部队在欧洲战场的应用,装甲车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冷战时期两大集团的军备竞赛,使装甲车种类更加多样化。而步兵向机械化发展的趋势,也促使各国陆军装甲车的普及。冷战结束后,世界并未和平。随着不对称战争的兴起,新型装甲车更是不断涌现,在战场上一显身手。

兄弟比拼 轮式和履带式谁更强?

装甲车按照行走装置来划分,可以分为轮式装甲车和履带式装甲车。其中的轮式装甲车,就是以轮胎作为行走装置的装甲车,车身下方装有4个、6个、8个乃至多达10个巨大的轮胎;履带式装甲车则是安装了两条履带,有的直接用坦克车的底盘。轮式装甲车通常用AXB的方式表示其轮胎个数和驱动轮个数,例如8X4,表示8个轮胎,其中有4个驱动轮。显然,同等条件下,驱动轮的个数越多,装甲车的动力越强劲,机动性能越好,同时也越耗油。

轮式装甲车和履带装甲车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履带式装甲车由于两条履带的接触面大,越野性能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爬坡上坎轻松愉快,在松软的雪地、沼泽更是很有优势。然而全金属的履带底盘,重量比轮胎要大得多,造成全车过重,对公路、桥梁的承重要求很高,空运压力也更大。履带车还是油老虎,烧汽油的胃口极大,技术成本较高,对后勤的要求大。

相对的,轮式装甲车越野能力、爬坡能力都不如履带车辆,然而轻便灵活,易于机动,橡胶轮胎不容易压坏公路,较轻的重量也不怕压垮桥梁,甚至用大型飞机进行空运都更省事。轮式车辆在公路上的通行速度也比履带式车辆高。同时,轮式装甲车相对造价低廉,维修保养成本也低。

早期的装甲车辆,轮式是主流,主要原因是当时履带式车辆在动力系统、转向系统、载重能力等方面还不完善,且结构复杂,造价高昂,而轮式车辆更为成熟可靠。二战时期还出现过轮式和履带结合的半履带车辆,即将轮式车辆的后轮改为履带式,而沿用其发动机、变速箱。这种车辆的优缺点介于轮式和履带之间,不过整体来看结构复杂、保养困难,因此二战后逐渐被淘汰了。在今日,履带式车辆的技术也日趋成熟,成本更不是问题,因此选择轮式车辆的原因,除了轮式车辆本身在越野性能等方面突飞猛进外,主要考虑其轻便灵活、易于部署、能耗低等优势了。

冲锋陷阵 从“只挨揍”到“协同作战”

轮式装甲车按照性能用途,可以分为许多种,其中最传统的种类是“装甲运输车”,即用于运输人员或物资的装甲车。最早的装甲车就是在汽车上加装装甲和武器(如机关枪或小炮),装甲用于增加防御,武器用于自卫,但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还是由汽车来担任,对他们的战斗要求并不高。因此,早期的装甲车都可以归于装甲运输车。虽然在必要时刻,装甲运输车也会以自身的火力投入战斗,但整体来说,主要任务还是在战斗中进行运输。他们一旦遭遇敌方的重型炮火或者坦克部队,基本上就是干挨揍没法还手的。

二战后,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各国开始琢磨,装甲车最好不光是运送步兵,还要能发挥本身的装甲和火力威力,与其携带的步兵一起参加战斗,免得这么大一辆车只能当个运输平台,太浪费了。于是,步兵战斗车(简称步战车)开始出现。最早的步战车是法国人在50年代研制的。到70年代,苏联、西德、南斯拉夫、以色列等也都先后装备了步战车。80年代初,美军也装备了步战车。

整体来说,装甲运输车是以运输为主,整体质量较轻(一般不超过10多吨),运载量较大,装甲防护和火力较弱,速度较快,可谓“皮薄馅大”。而步战车在运输的同时,还要承担“协同作战”的任务,故而装甲较为厚重(一般能够抵挡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攻击),火力较强(俄罗斯的步战车甚至装备有100毫米火炮)。由于承载了这些装甲和武器系统,步战车的重量要超过装甲运输车,机动力也受到影响。步战车既能让士兵从车身上的射击孔朝外开火,也能在短时间内让车载步兵下车,散开成为战斗队形,然后人车协同作战。不过,从运输效率来看,步战车是不如装甲运输车的。

尽管装甲运输车和步战车两者各有长短,但随着军事科技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开始模糊。装甲运输车早在诞生之初,便承担作战任务,如今逐渐提升装甲、增强火力,加强人车协同作战。很多时候,步战车和装甲运输车的称呼会被混叫,同一种车型可能两个名字都有人叫。整体趋势来看,是装甲运输车的步战车化,或者说步战车逐渐取代装甲运输车的位置。不过即使如此,未来车辆中也还有倾向于运输加强型和倾向于作战加强型的区别。

百变大咖 在同一平台加载不同模块实现功能转换

现代装甲车除了装甲运输车和步兵战斗车两大作战类型外,还有多种型号,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功用。很多时候,在同一车体平台上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就能实现车型的转换。当然,每一种功用侧重的性能不同,对承载的平台也有不同的要求:

装甲侦察车,指用于侦察战场情报的装甲车辆。一般来说,车体较小,装甲较薄弱,火力也较步战车小得多,同时速度较快,机动性能较好。它承载有专门的侦察设备和通信工具,能够在大部队未到的地方侦察地形地貌、敌军动态和其他信息。在未来,装甲侦察车的无人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装甲指挥车,是指具有装甲保护的移动指挥部,主要功能一是将指挥官、参谋为主的指挥机关迅速运输到前线战场,就地进行指挥;二是使得指挥机关能够跟着行进中的部队,实现“边走边指挥”。早期的装甲指挥车,往往是在一辆卡车或拖车上安置指挥人员、电台等设施,然后加上装甲防护。现在的装甲指挥车常常是以装甲运兵车改装而成,扩大内部空间,增加外设装备,容纳参谋人员、通讯器材和其他设备。装甲指挥车的实际防护能力并不强,甚至弱于普通的装甲运输车,火力也接近于无。不过,它本身不会冲锋在一线,往往伴随着周围的其他战斗车辆甚至武装直升机护卫,所以这一点倒也可以接受。

装甲通信车,主要是指载通信设备的装甲车辆,作为地面通信的移动中继点,或者接受到卫星信号后再以无线电波乃至有线电的形式转达给其他通信单位和部队,以此来延伸通信的有效距离。一般的装甲通信车都是用装甲运输车辆改装,装甲防护力一般,火力很弱。

装甲救护车,是指在战场上进行医疗救护的装甲车辆。最简单的装甲救护车,只是运送医疗人员和简单的医疗设备,到前线进行抢救,或因陋就简地将重伤员运送到后方。更先进一些的装甲救护车,配备有一些基础医疗设施,能进行简单的生命维持和抢救等工作。装甲救护车防御力薄弱,武器装备也很少。从国际公约来说,禁止交战双方攻击彼此的医疗人员和场所,因此装甲救护车主要防范流弹和盗匪即可。

装甲扫雷车,是用于清除地雷的装甲车辆,主要在装甲车上加装扫雷设备,或直接设计专门的装甲扫雷车。由于雷区本身相当危险,而且还有战场上扫雷的可能,因此装甲扫雷车往往装甲防护较强,也有一定的自卫火力,但机动力较弱。由于扫雷工作的风险,装甲扫雷车以履带式底盘的较为多见,轮式相对较少。
装甲架桥车,是装有车桥及其架设、撤收装置的装甲车辆,可以用于快速架设桥梁,令部队迅速通过河流。因为通常有伴随的部队,所以一般有一定装甲防止敌军炮击,但武器装备较弱或没有。

装甲回收车,主要在战场上抢救、回收及修理发生损坏或者陷入泥坑难以行动的车辆。其装备拖曳和工程维修设备。装甲防护中等,配备少数自卫火力。不过,因为这项工作本身需要的大动力以及可能在各种复杂地形下工作,所以装甲回收车以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的较多。

警用装甲车,主要是各国警方用于弹压暴乱,或者对付装备精良的少数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警用装甲车的吨位通常小于军用装甲车,装甲也不如军用装甲车厚实,但足以防范一般的恐暴武器袭击,车窗用特殊玻璃制作,不易打碎。警用装甲车在武装方面也远不如步兵战车或装甲运输车,但可能装备水炮以驱散失控人群。

发展趋势 如同乐高积木一样灵活装卸

未来轮式装甲车的发展趋势,首先当然是军事科技进步带来的基础战斗力提升,例如更先进的发动机和悬挂系统带来更快的速度和机动性能;威力更强大的各种武器;功能更先进的车载设备等。但从普遍角度来说,轮式装甲车将向多样化、模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首先是多样化。随着未来战争模式的改变,战场环境多样,战斗目的也会更加多变。早期的轮式装甲车仅限于装甲运输车,如今已经出现了10多个不同的分类,未来这样的分类也会更多。

其次是模块化。功能的细分将对生产、运行和维护都带来压力,对应的策略就是通用组建与模块加载。简单来说,轮式装甲车的车身作为一个平台,在上面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如装甲、武器、通信设备等,以此实现不同的车辆类型和功用,这种模式将越来越精细化。甚至车身本身,也可以被分解为发动机、车体、车轮等不同模块,如同乐高积木一样灵活装卸。某个模块受损,只要更换受损的组件,即可重新恢复战斗力。

其三是信息化。就单车而言,装甲车的各个功能模块,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和指挥,将本车位置情报、速度情报、武器信息、路况情报、敌方信息等综合,从而获得最佳作战方案,并以火控系统指挥射击。就整体而言,一辆装甲车的各种信息,通过指挥车、通信车,与友车及我方卫星、后方指挥部获得的信息进行快速交互,将战场上所有装甲车组合成一个有机的作战网络,信息共享,攻防共担,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战斗效果。

打上战场

一战末期,英国大型装甲车可运载20名士兵,保护士兵免遭枪弹威胁,但因为待在里面太憋屈了,士兵们并不领情,还嘲笑这装甲车为“沙丁鱼罐头”和“带轮的棺材”。

1918年8月,英军一个战车营的12辆装甲车向德军阵地突进,使德军官兵仓惶溃逃,英军士兵随后下车占领了德军阵地。

二战初期,德军以“闪击战”横扫欧洲,使对手来不及反击就被击溃。战争中,飞机的俯冲式轰炸和坦克的突进,是撕裂敌阵的要诀,同时步兵必须快速跟进。因此德军大量使用了装甲车,提高了步兵的前进速度。后来在苏德战场上,双方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大军的突进,钢铁洪流中,也包含数以千计的装甲车辆。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使用了数千辆装甲车,使得伊朗方面损伤惨重。

苏军在阿富汗的冒险中,投入了大批轮式装甲车。比如先进的BTR-80 8x8两栖人员输送车1986年服役后,立刻就在阿富汗展开了实战。可惜,在美国人训练的伊斯兰游击队(其中就有塔利班前身)的狙击下,这些装甲车经常成为山谷中埋伏的火箭炮手的靶子。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和美军各自投入数千辆装甲车。不过,伊拉克的装甲车大都在沙漠上被联军空袭炸成燃烧的废铁。而美军的装甲车则携带着士兵,跟随坦克长驱直入,很快击溃了伊拉克的防线。

数年后的车臣战争中,俄罗斯也投入了大批装甲车,但面对受到西方支持的车臣部队,损伤惨重。格罗兹尼巷战的第一阶段,参战的120辆装甲车损失了102辆。
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北约部队在阿富汗基本都是以装甲车队作为战斗序列。不得不说,面对日益先进的北约装甲车,装备简陋的塔利班部队很受伤。曾经有阿富汗狙击手在战斗中准确击中了法国装甲车的玻璃窗,然而却无法穿透,最终反被法军消灭。

只是,先进的装甲车面对弱势的武装分子,也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伊拉克战场的101空军突击师官兵表示,虽然有的战友认为搭乘装甲车可能会安全一些,但该师装备的新式“斯特瑞克”装甲车体型过于庞大,很容易成为袭击目标。他们部队曾有一辆“斯特瑞克”装甲车遭到不明武器的攻击,结果烧成了一堆废铁。而在阿富汗,塔利班也公布了不少缴获的美制轮式装甲车照片,令美军颜面尽失。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