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是梦 幼儿园+养老院模式可复制吗?

2017-09-18 11:04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9月18日讯,在双井恭和苑,一条百余米的连廊通向乐成国际幼儿园,让这里入住的200多位老人与孩子成了邻居。每次“一老一小”活动,老人们走过去,为孩子们送去传统文化;孩子们走过来,给老人们带来欢歌笑语。更多时候,老人们只是到幼儿园做一次观众,孩子们到养老院玩一场游戏,便能让彼此收获一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独特体验。

照片由双井恭和苑提供

现场--耄耋老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上午十点,三十多个来自乐成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进入连廊,走向另一端的养老院。在老人们眼中,这条由景观艺术家精心设计的连廊仿若穿越时光的隧道。

隧道入口处,《世界》主题的黑板报以俏皮孩童吹泡泡为起点,串联起一幅幅线条简明、色彩鲜丽的童趣插画。漫步在大树间的七彩云朵下,可以感受云树合一、光影斑驳的美好时光。再往前行,“知足常乐”“人长寿”“良年”等六枚齐白石的印章在米色墙壁上依次排开,最后一个拐角处,雕塑家潘松的《家》和篆体的“心”在竹林掩映下凸显出来。

“来了!来了!”二楼多功能厅里,五六十位耄耋老人正翘首等待着,楼下孩子们轻快的脚步声和清脆的说笑声,让他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爷爷奶奶好!”孩子们挥着手,涌上舞台席地而坐,台下老人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你们好!我们一块儿唱歌好吗?”

“好!”

“雪绒花会唱吗?”

“会!”

作为领唱,歌剧《江姐》的第一代扮演者,85岁的空政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蒋祖缋让《一老一小合唱课》很快进入主题。身着酒红色上衣、竖条纹阔腿裤的她,嗓音依旧圆润饱满。一旁的钢琴伴奏响起,孩子们齐声开唱,“Edelweiss, edelweiss,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再来一首《The more we get together》好吗?”

“好!”

眼看孩子们越唱越起劲,坐在前排轮椅上的“开心果奶奶”李毓秀情不自禁地打起了节拍,90多岁的凌如镛也推着老伴赶来。

“爷爷奶奶也给你们唱首歌,《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听到熟悉的旋律,87岁的指挥家李执恭有些激动,举起手中的歌词高声唱起来。

唱完歌,孩子们蹦跳着来到老人中间。

“一根、两根……八根……有好多黑头发呢!”五岁半的小姑娘站在张海蝉面前,轻抚着她满头的银发仔细数着,“我的奶奶没有白头发,我的姥姥有,但她染了。”张海蝉笑呵呵地拉着小姑娘的手,跟她拉着家常,“我家里也有两个小孩,男孩比你大些,六岁多了,女孩只有五个月。”

面对国际幼儿园的孩子,91岁的熊斗寅毫无压力,翻译出身的他直接用英语聊起天来,还跟孩子们一起拍起了合照,“照片我已经传到加拿大那边去了,现在微信很方便,给孩子们也看看。”

变化--“有种返老还童的感觉,比过去阳光多了”

照片由双井恭和苑提供

“家里已经十多年没有过这么小的孩子了,一见他们就有种返老还童的感觉。”入住恭和苑之前,蒋祖缋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在加拿大生活,“一整天都没人说话,谁要是给我打个电话,我就能煲上一个小时的电话粥。”

相比之下,熊斗寅曾经幸福许多,“当时三代同堂,一到周末,大孙女唱歌,小孙女跳舞,家里热热闹闹的。”然而,2013年底老伴儿突然离世,再加上儿子一家移民加拿大,熊斗寅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

这份落寞,双井恭和苑社工部主任张洁很能理解,“有的老人到了晚年缺少天伦之乐,变得少言寡语,内心有种孤独感。我们需要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像去年开始的‘一老一小’模式,就是希望尽可能满足老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老人和孩子不仅可以共同参与特定主题的合唱课、手工课,平时还能互相“串门”,“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去幼儿园看看孩子们,孩子们也到养老院这边的花园玩,很自然地融入彼此的生活。”

跟孩子们的接触,让蒋祖缋的生活重新燃起了激情,“孩子一玩起来就活跃了,天性得到释放,我们的情绪也跟着被调动起来。跟他们一起唱歌,还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整个人比过去阳光多了。”

如今,蒋祖缋每周都会参加合唱团的活动,“住在这里的老人自己组织的,大家一起弹弹琴、唱唱歌,给孩子们唱的就是我们平时练的曲目。”

熊斗寅也是合唱团的一员,“学了六七十首,专门弄了个大册子装乐谱。”今年6月,熊斗寅用了半天时间,一气呵成写了首《一老一小就是好》,很快被传唱开来--
“一老一小就是好,孙男孙女都不少,老幼齐聚恭和家,三代同堂乐呀乐陶陶;左邻乐成国际校,右有幼儿园通道,一老一小常相聚,歌舞游戏好呀好热闹;习古颂今传文化,尊老爱幼趣事多,老小亲如一家人,天伦之乐这呀这里瞧……”

受益的不止是老人。“每次活动,孩子们都很开心,很愿意过来,家长也支持我们安排这样的活动。”乐成国际幼儿园的刘老师表示,“入住恭和苑的老人中卧虎藏龙,很多都是造诣极深的专家,可以给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孩子们在跟老人的互动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很自然地学会尊重老人,知道如何跟老人相处,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观点--“大规模复制很困难,可以借鉴其中的精髓”

“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建在一起,这种提倡代际融合、代际学习的理念是非常好的,对老人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对于恭和苑的“一老一小”模式,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认同。

在他看来,老人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既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找到发挥余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又能获得精神方面的多元社会支持,有助于老人保持年轻心态,延缓衰老;孩子通过近距离接触老人,也能对“尊老敬老”有更直观的感受,同时获得文化传承,丰富他们的生活。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要做这样的尝试,类似的实践也的确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但始终并没有成为主流或常态,因为这对机构的要求是很高的。”杜鹏指出,一方面,要在理念上认识到这种模式的意义,积极推动活动的开展,并且需要有专业人员对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和指导,比如做游戏,要尽可能让老人和孩子同时参与。活动期间,现场要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确保安全,在安全措施上做得比较完善,毕竟老人和孩子本身都是高风险人群。而这些,无疑都会增加成本。

另一方面,老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不同,不是所有老人都适合参与其中。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的家人,都可能心存一定的顾虑。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条件都很不错,但养老机构很少有能达到高标准的,特别是在卫生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对一般养老机构来说,首要任务还是提高照料本身的质量,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没必要盲目跟风。即使尝试这种模式,也应当事先做好全方位的评估和准备,并吸取以往一些机构失败的教训,避免‘昙花一现’。”杜鹏告诉记者,目前来说,大规模复制这种模式还很困难,但可以提取借鉴其中的精髓,在现有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改进。

“本质上来说,这种模式还是希望增加老人的社会接触面,尤其是孩子。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中小学生到养老机构去做活动,也可以邀请老人给孩子们讲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杜鹏谈到,这种互动并不需要是全天候的,更多的时间里,老人和孩子还是要相对独立地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实习生 陈洁玲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