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戏剧新生代: 90后的舞台剧金童丁一滕

2017-09-18 11:19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9月18日讯,中国当代剧坛,不止有声名显赫的名导大腕,也有一群充满才华和激情、极具创意和潜力的青年戏剧人。他们当中不少人并非科班出身,却因为由衷热爱而走上戏剧之路;他们大多能编能导能演,舞台和剧场成为他们张扬个性、创造艺术、表达思想的最好空间。

丁一滕 资料图

中国当代剧坛,不止有声名显赫的名导大腕,也有一群充满才华和激情、极具创意和潜力的青年戏剧人。他们当中不少人并非科班出身,却因为由衷热爱而走上戏剧之路;他们大多能编能导能演,舞台和剧场成为他们张扬个性、创造艺术、表达思想的最好空间;他们让当下的中国戏剧生态呈现出活跃、丰富、多元的生机状态。今年的北京青年戏剧节也推出了一批“青年戏剧领袖”“戏剧新锐”。但其实他们也许并不想当什么“领袖”,而只想做真实的自己,自由的生长和创作。今日起,本报推出“戏剧新生代”栏目,展示青年戏剧力量,关注戏剧未来。

生活中腼腆乖巧,一上舞台便变得恣情肆意

长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丁一滕,生活中腼腆乖巧,沉静中透着灵气。然而一登上舞台,他便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穿越古今,超脱性别,怼天怼地,毫不屈服,恣情肆意的激情燃烧令人震惊。看过丁一滕现场演出的观众,很难不被他身上的那股劲儿打动:既放浪形骸,又真诚动人;既荒诞不经,又严肃认真;既充满哲思,又接地气儿;能作词作曲,会自弹自唱,外语和京片子都一样说得地道有味儿。

丁一滕的成长经历有些特殊,1991年生于北京的他,2002年开始,跟随母亲到美国费城生活了两年。爱玩的他,常混迹于黑人和流浪汉中,因此个人音乐风格也受黑人影响比较大,说唱音乐成为他的一大爱好,在他日后的舞台作品中常常出现。

2004年,丁一滕回国读初中;2007年,开始接触话剧。还在读高中的他就带着全班同学排《狮子王》,并且开始尝试自己谱曲。那时的他就已经拿奖拿到手软,但心里并不满足。2010年,丁一滕作为“戏剧特长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并加入了北国剧社,成为剧社的“台柱子”,在十几部校园戏剧中担当男一号。2011年,丁一滕主演的《最后的小丑》参加大学生戏剧节在中戏首演;2012年,丁一滕以非职业演员的身份参演了黄盈导演的话剧《卤煮》;之后又参加了话剧《活着》的全国海选演员报名,并且由此开始了和孟京辉导演的合作。

在《活着》中,丁一滕被选中饰演男女主角黄渤和袁泉的儿子有庆,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戏演完,黄渤对丁一滕说:“你的眼睛里有特别真的东西,这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而对于丁一滕来说,最重要的是,他在剧中的表演,打动了曾一直不赞成他选择话剧作为事业的母亲,“看完之后,她为我的专注落泪了。”

演完《活着》,丁一滕正式签约孟京辉工作室,参演了孟京辉导演的两部名作《我爱XXX》和《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我爱XXX》里,丁一滕开始独立作词作曲。演出时,一束追光打在丁一滕身上,他带着墨镜,弹着尤克里里,自弹自唱小曲儿《惨》,让这段极富个人气息的表达,成为令现场观众印象深刻的一幕。《我爱XXX》的编剧史航看完戏后,说道:“我觉得丁一滕是老孟的年轻一代演员中最好的一个。”

受邀丹麦学习交流,开始导演创作方面的探索

丁一滕和孟京辉工作室另外两位90后的“怪咖”演员关笑天、丁博轩一起组成了“二丁一笑”戏剧男团,开始探索更具个人风格的创作方式。2014年,“二丁一笑”排演了改编自哲学家罗素《论幸福》的《寻欢作乐》,通过将经典哲学文本解构为跳跃和怪诞的片段式情节,去表达对现代人幸福方式的看法。“我们摧毁旧的价值观,重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丁一滕说。对他而言,舞台上的表达和释放,是不同于枯燥现实生活的快乐,“现代人寻找幸福的过程,近似于一种寻找刺激的过程,但我想追寻的是超越生活的快乐,它不该只是简单的低级的,对现在的我而言,舞台有一种更近似于‘存在的意义’。”

《寻欢作乐》首演当日,正好是丁一滕中戏研究生复试的日子。这一年秋天,他考上了中戏导演系研究生,主演的《女仆》也于这一年在北京首演,并在同年10月参加了乌镇戏剧节。《女仆》中的歌曲从词曲创作到演唱,全都由丁一滕完成。

《女仆》演出期间,有一天下午排练时,丁一滕不小心剁到了手,鲜血淋漓,被送到医院缝了三针,但立刻又返回剧场,裹着纱布带伤参加当晚演出。“我们死也不会放弃挣扎的权利。”丁一滕在剧中发出的呐喊振聋发聩。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叫好,丁一滕则向大家鞠躬致谢:“感谢大家陪我们做了一个梦,一个生活中不敢做的梦。”

时任乌镇戏剧节荣誉主席的国际戏剧大师、欧丁剧团创始人尤金尼奥·巴尔巴也在现场观看了《女仆》的演出,看完后直接去后台对丁一滕说:“你们表演中的那种残酷性,让我为之震惊,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东西了!”大师还对丁一滕发出了邀请。2015年,丁一滕受邀去丹麦欧丁剧院学习交流,并开始了在导演创作方面的探索。回国后,丁一滕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拥抱麦克白》参加了当年的北京青年戏剧节。看完戏后,孟京辉对丁一滕说:“你找到了你们这代人的表达语汇。”
之后,丁一滕被邀请加入了丹麦风之桥剧团,成为剧团唯一一位亚洲演员;并且和北欧戏剧实验室开始合作丁一滕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窦娥》。该剧虽然取材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但却极为实验先锋,以超越冤屈悲伤的方式,对命运和信仰发出质疑和反思,传达着强烈的个人表达和广博的世界观。丁一滕大胆将中国戏曲文本与技巧同西方现代派哲学思维与实验形式相结合,让窦娥具有了命运觉醒和主动献身的自觉性,这也是年轻的丁一滕对待世界的态度。

学会了享受戏剧艺术带来的无尽乐趣

“我想探讨的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去哪儿寻求答案。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人们对于自身存在都是有质疑的。我父亲去世时,我痛苦地躺在雪地里,那时候我特别羡慕窦娥,她能得到老天的回应。人与天的关系,就像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给我很多触动。”丁一滕说,“我对生活有很多疑问,我想要探寻的东西,需要有一个出口、一个对象,去倾诉。但没人给我回应。往深了想,如果得到回应又能怎么样,下一步可能还是虚无,会有更多痛苦。不可知的世界如此残酷,是继续等待?苟且隐忍?还是奋起反抗?窦娥向天发问,荒诞的世界永远没有真正的答案,面对现身的老天,窦娥主动选择了反抗命运。”
《窦娥》在北京首演、西安巡演之后,丁一滕又带着《窦娥》衍发的一部小戏《山阳祭》参加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当时《山阳祭》是民间夺冠呼声最高的作品,但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竟然有年轻的剧评人比丁一滕还难过,表示要为这个结果“跳河”。

然而,有着更高更远追求的丁一滕,并不在意一次比赛的结果。他又去了丹麦,戏剧大师尤金尼奥·巴尔巴邀请他作为主角,参演欧丁剧团全球巡演剧目《慢性人生》。

2017年5月,丁一滕带着尤金尼奥·巴尔巴留给他的一个关于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命题——“一个醉诗人的梦”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新戏的创作,沿着实验之路继续前行。

9月,第十届北京青年戏剧节上,他的最新作品《醉梦诗仙》亮相。在戏中,丁一滕演绎了一个因为醉酒而溺水误入另一界的失意诗人。在丁一滕看来,中国诗人自古以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其精神的巅峰性让人钦佩。与之同时存在的,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内在逍遥与洒脱。“拯救”与“逍遥”是中国有志之士千古冲突中的两种抉择,也是两条并行不悖却又曲折反复的心路历程。

第二场演出时,丁一滕由于太过投入,谢幕时情不自禁哭了,面对着现场观众和特意赶来看他演出的两位老友关笑天和丁博轩,泪流不止。演出结束后,他在微信中写道:“我现在比以前拥有的更多,但我始终没变。”

“戏剧给我力量,甚至给我‘存在的意义’。”如今的丁一滕,已经获得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学位。从北师大到中戏,从孟京辉工作室到欧丁剧团,从北京到美国到丹麦到巴西到古巴到世界各地,他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持续燃烧着对戏剧纯粹的热爱与坚持,享受着戏剧艺术带来的无尽乐趣,不骄不躁,不断发现戏剧新的面貌,突破自己,实现一个又一个关于戏剧的梦想。他说:“我相信,我们这代人也可以有更有力的表达。”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积累与努力,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带着身边的人“一起飞”。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和他的戏剧都充满着巨大的潜力和生机。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