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天意市场25年风雨:贺卡黄金年代不再 三“军”仅剩一人

2017-09-19 11:27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天意停业前的几天,竹亚芹一直睡不好觉。营业最后一天的那个早上,她开车的时候再也忍不住泪水。天意停业了,也意味着她终于可以“退休”了,而此前的三十多年的时光,她都把自己牢牢地“拴”在了摊位上。

从天意开业至今,她在天意度过了完整的25年。竹亚芹和丈夫张建军的贺卡柜台经历了人们买不起高档贺卡的酸涩年代,走过了一个学生就要买上百张贺卡的黄金年代,也走到了网络拜年、手机拜年逐步取代传统贺卡的年代。在这里,夫妻俩不仅养育了家庭儿女,还置办了房产、汽车。

“我们想回承德老家养老啦。北京的房子,就留给孩子住吧。”竹亚芹说。

这次是真的甩货

最后几天的天意市场顾客盈门,尤其是最后一天特别热闹,很多商户感叹,已经有多年没见过市场里这么热闹了。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既有黄皮肤,也有黑皮肤、白皮肤。很多人都会在天意标志性的装饰品前举起手机拍个照,比如市场门口的十二生肖、西天取经师徒四人的雕像。

张建军、竹亚芹夫妻俩心里都舍不得。他们也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甩货,自家的贺卡基本已经卖完,柜台留给同行好友们摆上他家的商品。

每条通道里也都站满了人,摊位号牌上挂着“百拿不厌”的标语,柜台上则挂着“甩货”之类的牌子。一只台灯5元、十元,各种家居小装饰品十件起卖,“着急”的不仅是商户,“前天还有,怎么今天就没啦?”憋着低价淘货的市民眼睛仔细寻找着可心的物件。

“您去网上都找不到这么低的价钱了。”商户们的生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电商的冲击,但此时他们说起这句话,底气格外足,“因为是真的甩货了,是真的。”有商户说,京城街头常见各种“清仓”、“甩货”,但多数都是促销手段,“清仓货卖两三年的比比皆是。”

但天意不一样,“有几个店铺的存货量能和我们相比?”而且很多店铺停业时,只要把存货以进货价出售给其他店铺就行了;而天意的商户,“我们的库房太大了,即便低价往外甩,也很难甩完。北京各地的批发市场关得差不多了,如果销往外地,我们还要搭一笔运费。”所以有的商户干脆以更低的价格,吸引市民乃至外地商人前来购买。

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么多年,算是挣着钱了,不在乎最后这点儿啦。”

贺卡三军硕果仅存

以往,夫妻二人的档口“富莱亚”前,不仅柜台上摆满,四周的墙壁上也会挂满各种贺卡,而今空空荡荡。

虽然是个普通商户,但这对夫妻在天意的地位有些特殊:53岁的丈夫和同龄的妻子,是这里最早的商户之一,天意开业即在此设摊。天意市场曾经有过“三大军”的说法,三个名字带“军”的商户,既算“老资格”,生意做得也好,而且三个人都以经营贺卡小礼品为主。

如今,“三大军”中,一人因身体不好已经不干了,另一人转行做体育用品生意,只剩下张建军还坚持着贺卡生意。同时代的其他老商户,有的转行,有的回家,有的出租了柜台,坚持在一线柜台工作的人已经不多。

“最早那批老商户都挣着钱了。有的人有本事,把生意做大,做成公司工厂,我就一直守着柜台。”最鼎盛的时候,他在几家类似的批发市场都有多个档口柜台,但如今随着贺卡不再风靡,他的生意锐减,这也是其他老商户离开的原因。

那批老同行,用张建军的话说,几乎没有人沾染吃喝嫖赌抽的恶习,“我们这一代商户大都来自外地,小时候日子都挺苦,所以也不会享受,更不会瞎糟践钱。”

于是中午时分的天意市场里常见这一幕,张建军和妻子竹亚芹一边忙活着,一边商量吃点儿啥饭。天意有个餐厅,饭菜不错,不过这半天干得挺累,夫妻决定,叫点儿外卖。

“我们这些老个体户吃过苦。偶尔叫一顿外卖,奢侈一下不算什么。”竹亚芹说。

从竹家炉到富莱亚

两口子都是承德人丰宁人。妻子来北京做生意,比丈夫还要早几年。改革开放之初,十多岁的竹亚芹中时学毕业不久,陪着爷爷来到北京看肺病,发现北京已经萌发了“自由市场”,活跃而热闹。老人家先动了心。

解放初年,竹家曾是远近闻名的“竹家炉”,以打造刀剪为名。上世纪80年代初,借着老手艺,爷爷从当地的作坊工厂收来一些积压生锈的刀剪,经打磨修复后,带着竹亚芹来北京摆摊。红桥市场当年连铁棚子都没有,北太平庄市场热闹非凡,都留下过她和爷爷的足迹。

而此刻,张建军正在老家做水果生意。张建军和妻子是初中同学。一次偶遇,俩人一聊,原来都“干个体”呢。后来经一段时期的恋爱,喜结良缘。

1986年张建军也来到了北京,首先在北太平庄农贸市场落脚,平常卖些生活用品,逢年过节做贺卡生意。上货的地方则是河北白沟,“一批保定商贩,最开始卖草织生活用品,后来开始批发小商品。是他们带动了整个地区乃至附近省市的小商品经济。”没有太多本钱的年代,张建军常常骑车从北太平庄到木樨园乘坐长途车,至白沟上货后休息一晚,第二天提着大包小包再乘长途车返回。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与家人曾落脚红桥市场,生意做得不错。至1990年月坛开办天外天市场,他再次租下柜台。很快天外天市场火爆京城,1991年底,天意市场开始筹备、试营业,他又租下了天意的柜台。

从天外天到天意,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天外天市场乃是使用地下室人防工程改建,因此时常受到雨水倒灌的困扰。2004年夏天,一场大雨导致地下室的市场被淹没,无数商户梦断于此,而他恰好不久前已将生意全部转移到天意。

至今又是二十多年过去,天意从绿色铁棚子的简陋市场,变成了几栋高楼大厦组成的市场。他为自己的柜台档口起名“富莱亚”,虽然已是远近有名,但“没什么原因,咱就是随口起的名字。”

一年卖出百万张卡

摊位“富莱亚”以经营贺卡为主,妻子看摊,丈夫则每年夏天便开始跑南方找货源,因为当时主流产品均来自南方厂家。工人工资不过百十来元的年代,南方的贺卡工厂就有着先进理念,高薪雇用着专业的设计师,闲暇时候老板出资,让设计师各地旅游寻找灵感。而设计师们也很愿意“接地气”,见到张建军这样的客户,掏钱请吃饭,求转达一些消费者的建议。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送贺卡成为逢年过节的流行。“尤其是学生。”一排小脑瓜将摊位围绕个水泄不通,因为种类实在太多,很多学生挑来挑去无从下手。“一个人就三分钟啊,三分钟挑不出来就走吧,去别的地方买吧。”竹亚芹站在柜台里吆喝着。

短短一季,两口子的摊位能卖出去几十万张贺卡,一年更是卖到上百万张。然而生意有乐也有苦,前一年贺卡大热,第二年商户们都囤货,可能就造成供需失衡。1997年,他以去年市场状况为参考,决定“倾家荡产”地进货,结果市场价格大跌。

那个寒冷的冬天,张建军找来了130卡车,将整仓库贺卡一车车运到郊区便宜的仓库里。“运了一整天,不知多少趟。我实在是没有心情去数了。”这些贺卡后来处理了很久才卖光。

正是这些风雨的练就,让夫妻始终没有离开一线柜台。除了稍年长的面相,更多时间里他们就像普通的小伙计一样默默干活。

踏实回承德养老啦

“关张之后歇一段儿再说吧。太累了。”提到未来,竹亚芹疲惫的脸上露出微笑。而两口子目前的决定,是回到承德的老家养老。女儿刚大学毕业不久,天意关闭前的这段日子,常来到市场里陪伴母亲。1992年11月17日,也就是天意市场正式开业之前一天,女儿出生。而之前天意试营业期间,挺着大肚子的竹亚芹还坚持在摊位上照应着。

而张建军感觉,这些年贺卡生意虽不好做,却一直有着固定的需求。一些人逐渐放弃了发个短信微信拜年的做法,认为这样太随意。市场撤销之后,究竟是安享“退休”的生活,或是换个地方再创一番辉煌,张建军还有些“雄心犹在”。

据他们了解,不少曾在天意经营的商户,都会在此次停业后选择回乡养老或是去外地发展。“因为北京的城市功能变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硕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