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画廊 > 画展资讯

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中国巡展•北京站

2017-10-02 09:1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5日至10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广州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瑞士苏黎世设计博物馆、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李惠利)

策展人:吴帆(北京站)

艺术总监:张子康

 

览详情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和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中国巡展将于9月15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揭开首展序幕,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0月8日并于今年10月至12月巡展至上海和广州。活跃于1960和70年代的瑞士平面设计师与设计教育家沃夫冈·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在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基础上,打破了媒介与技术中的限制和常规,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铅活字排印、底片拼贴等媒介与手段开创了全新的平面设计语言,他通过设计教学与实践影响了从世界各国慕名而来的年轻设计师,其中来自美国的设计师将被称为“新浪潮”的文字设计从瑞士巴塞尔带到了北美。这股浪潮与彼时在美国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对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次展览得到了苏黎世设计博物馆(Museum für Gestaltung Zurich)的大力支持。苏黎世设计博物馆藏回顾总结了魏因加特几十年以来的所有作品,通过这次展览在中国大陆第一次也是最完整地介绍魏因加特的设计作品。超过200件由魏因加特捐赠的设计作品、过程手稿及其学生作品将在本次巡展中展出。

瑞士平面设计师与设计教育家沃夫冈·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生于二战时期的德国,年轻时期在斯图加特接受了专业的字体排印训练,之后赴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Schule für Gestaltung Basel)深造。1960年代中期,魏因加特开始了他的实验文字设计与抽象图形构成,并受到瑞士国际主义设计代表人物时任平面设计系主任的阿敏·霍夫曼(Armin Hofmann)的注意。尽管魏因加特的设计作品和当时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迥异,霍夫曼仍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能量,1968年霍夫曼邀请魏因加特在学院任教。随后的几十年间,魏因加特通过设计教学与实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从世界各国闻名而来的年轻设计师。其中以Dan Friedman和April Greiman等为代表的美国设计师将被称为“新浪潮”的文字设计从瑞士巴塞尔带到了北美,而这股浪潮与彼时在美国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对平面设计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被称为“顽童”(enfantterrible)的魏因加特因其反叛精神为人所知,他善于打破媒介与技术中的限制和常规,创作的手段和媒介跨越了手工和机械铅活字排版、多重底片拼贴、复印机、凸版印刷与平版胶印等,甚至还尝试性地使用了数字化设计工具。他突破了铅活字排版中水平和直角方式构成的天然限制,大胆地改造字母与词语间距,通过使用多种字号形成强烈对比,灵活运用铅字素材和自创的材料改变整体的构成方式。1970年代,魏因加特将半色调底片结合拼贴手法,利用照排技术设计出具有丰富层次和独特质感的海报印刷作品。魏因加特种种超前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尽管发生于数字化设计浪潮来临之前,但却教科书般地向后辈设计师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平面设计语言的可能。

魏因加特长期从事研究性的平面设计工作,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深化。这种深化的设计语言所蕴含和发散出的能量对现当代平面设计产生了超越时代和媒介的影响。魏因加特“背叛”的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尽管继续影响着世界并被不断地发展,但是他激发的“新浪潮”以及其后汇入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却以另一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广度与深度。

魏因加特的活跃时期早在中国对外开放、当代平面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和知识萌发之前,对于大多数中国设计师而言或许还有一些陌生。当下中国的平面设计语言和视觉文化正在快速发展、媒介和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迭代变迁,而文字设计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在中国设计界和设计教育中也在被不断地强调。在这样一种中国语境里“重温”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是为了把一种超越时代与媒介的重要设计传统和思潮化入本土设计的文脉。希望这个展览以及越来越多这样的引介可以为现代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视觉语言的丰富贡献经验和参考,为中国设计师在媒介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基础上形成深厚的现代设计观和方法论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