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交响中国风”:酝酿十几年的旋律奏响 赵季平落泪

2017-10-11 13:4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艺术原创,夯实中国力量,昨晚,“交响中国风”国家大剧院新作品音乐会在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

王小京 摄

在昨晚的演出中,指挥家张艺执棒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联手钢琴家袁芳,小提琴家宁峰以及扣京、李欣桐、阿木古楞等八位青年歌唱家,为观众们演奏了大剧院近年来的原创歌剧片段和委约新作,其中,杜鸣心的“《北京颂》为钢琴和乐队而作”、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从“青年作曲家计划”中脱颖而出的李博的《飞寒》三部作品均为世界首演,蒙古族著名作曲家三宝所作的歌剧《成吉思汗》也提前露出了“冰山一角”,让观众们一饱耳福。

杜鸣心、赵季平、张千一、雷蕾等作曲家的亮相无疑是昨晚的一大亮点。直到他们从观众席间走上舞台向观众们致谢,不少人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些谱写过无数耳熟能详歌曲的人就坐在自己身边。杜鸣心如今已是89岁高龄,但走起路来依旧腿脚灵便,尤其当听到观众们的喝彩时,杜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神采。演出结束时,作曲家们再次共同上台谢幕,收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幕后 中国作曲薪火传承

昨晚,当《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结束时,音乐厅的气氛被彻底点燃了。虽然是用西洋的音乐形式演奏,这首曲目却融汇着无数的中国元素,厚重而细腻,尤其在小提琴家宁峰的演绎之下,博大汹涌又曲折动人的情愫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赵季平把它定义为关乎人类博爱的“大爱”。现年72岁的赵季平写出过无数经典的旋律,但当《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酝酿了十几年的主题响起,赵季平还是流下了眼泪。中场时,赵季平特地到后台来感谢宁峰的演奏。在赵季平看来,能把作品交付到一位认真负责的演奏家手中,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我七月份把谱子给了宁峰,看了他的谱面,我真的觉得非常震撼。”赵季平说,“弓法该怎么用,乐队出来之前自己的肢体该怎么运用,他都写得特别详细,这种严谨的作风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非常感动。”

话音刚落,赵季平就被大家热情地请去合影。此时音乐厅的后台聚集了几代中国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中既有李博这样初出茅庐的青年一代,也有张千一、雷蕾、赵麟、三宝这些当代乐坛的顶梁柱,更有像杜鸣心、赵季平一般成名几十年的作曲界泰斗。今年89岁的杜鸣心是芭蕾舞剧音乐“鱼美人”和“红色娘子军”的作曲,虽然年岁已高,耳朵有些不太好,杜鸣心却依然笔耕不辍。戴着眼镜、穿着笔挺西装的他一派儒雅,精神头十足。这次,杜鸣心带来的《北京颂》把京城古老的历史和现代化的都市节奏融为了一炉,特别是当长笛化作的鸟鸣声和极具老北京风味的旋律在音乐厅中响起时,那些拎着鸟笼子穿行在胡同里的旧时光仿佛去而复返,所有观众都被这位老人敏捷的才思折服了。“《北京颂》应该有一些北京民俗的东西,我用了不少老儿歌和京剧的片段《夜深沉》,所以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很亲切。”说话时,杜鸣心始终面带微笑,话语清晰,而他创作这部作品也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今年89了,写这部作品完全是用手写,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我正在准备写一部歌剧。”杜鸣心同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长保健康的秘诀:“心态一定要平和。现在国家在创作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这对作曲家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 高倩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