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小戏骨《红楼梦》致力于传承经典 林黛玉还原度最高

2017-10-13 13:47 编辑:TF0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年10月13日讯,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十一长假,一部火爆全网的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对87版《红楼梦》进行了“神还原”,也带我们重温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资料图 “黛玉葬花” 程功摄

剧中,“小戏骨”们演技“开挂”,完全不输一众流量小花。缺乏生活感受和经历的孩子们,在日常如何通过阅读经典入戏?除了对经典版的模仿和借鉴,有什么创新?10月1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该剧导演潘礼平,他分享了拍摄背后的故事。

阅读经典
导演组有多位“红迷”

小戏骨版红楼梦中的小演员们平均年龄只有十多岁,据潘导透露,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如此小的孩子,没有在演艺学校进行专业训练的经历。

选拔出了“好苗子”,在培训时,也丝毫马虎不得。“小戏骨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前期培训,也就是排练,这也是最艰难,我们最花精力去做的一个部分。对招募进剧组的小演员,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立体化的培训,首先要让他们看原著和原剧,学习‘老戏骨’是怎么表演的。此外,还请了各种专业的老师给他们补充礼仪、身段等方面的知识。到了真正拍摄时,导演组会给小演员讲剧情,讲故事,对他们进行指导和调教,最终,让他们的思想灵魂能够穿越到剧中的场景中去,达到与原著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效果。

“在拍摄之前,导演组也深度研读了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有些导演之前就是喜欢看《红楼梦》的‘红迷’。这次,我们根据选择的故事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创作剧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度研读的过程。”潘礼平说。

演绎经典
林黛玉还原度最高

哭得梨花带雨的黛玉,温润练达的宝钗,泼辣精明的王熙凤……每一个角色都被塑造得真实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了不少粉。在潘导心中,小演员周漾玥扮演的林黛玉楚楚可人,还原度最高。

“因为她不仅仅是演戏,而是自己陷进角色中去了,误以为自己就是林黛玉。从排练过程中和那段时间的日常接触来看,我觉得她已经是林黛玉了。所以我曾发出过感慨,还有谁比林黛玉演林黛玉更像林黛玉呢。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只要理解了剧情跟角色,演戏时容易“走火入魔”。演完戏后,我们想办法让她脱离“林黛玉”这个角色,现在她又变得活蹦乱跳,变回了活泼的小孩,而不再像林黛玉了。”

在潘礼平看来,所谓还原度最高不是说还原于原剧,而是说她跟原形人物合二为一,灵魂附体了。“虽然外表、名字不是林黛玉,但是她的思想、情绪,甚至灵魂已经是林黛玉了。”小戏骨也是小孩子,缺乏一些生活的感受和经历,为了让他们尽快入戏,导演组也想尽了办法。“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讲解,对小孩要讲他们能够听懂的话,善于跟他们进行交流。我觉得,任何文学、影视经典,并不是什么高深、专业的东西,大多数讲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包括一些人情世故、人际关系等等,大家都能够理解。哪怕文学价值如此之高的《红楼梦》,它的故事还是很接地气的,是都能够让小朋友理解的。”

传承经典
小戏骨还原神韵和内心世界

四大名著中,除了这次拍摄的《红楼梦》,潘礼平团队此前还涉及过《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而《水浒传》目前正在拍摄当中,“拍名著的时候,重点在于选择怎样的角度和素材,要取其精华来传承。”潘礼平说。

从扮相到表演,“小戏骨”系列很大程度上是对经典版的模仿和借鉴,但是却不局限于此。“我们将这称作对经典的‘神还原’,不仅仅是外在‘形’的还原,还将老作品中人物的神韵和内心世界还原。我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创新在里面。首先,从拍摄手段,场地、服化等方面来看,现在都比以前更先进。此外,如果有把握,我们还会在有些内容和艺术表现上进行创新。但是,模仿和借鉴的前提建立在原著确实是经典这一条件上。有一些作品,原著是经典,但是影视并不是经典,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的程度会更大一些。”

“小戏骨”系列更多的是拍摄名著或者影视上的经典题材,因为其本身致力于传承经典。为什么要传承经典?潘礼平说,“一方面是出于责任,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传给下一代有很多好处,这也是我们老一代人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些经典题材上,我们大有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宝库。这些经典作品都太精彩了,“小戏骨”系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航,今后很值得继续做下去。”

/特别提示/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广场经典诵读”网络投票环节,累计有效投票数5万余票,网页总访问次数30余万次。获奖结果为:一等奖:张书玮;二等奖:何林蔓、何炳华、廖子杨、陈贞贞、张欣妍;三等奖:王子睿、刘敏睿等;周子荀、高尚、吴宜璟、刘若菡、肖懿菲、张婕、孙菡若、燕梓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与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图书馆主办的“2017广场经典诵读”颁奖典礼将于10月22日下午2点在省图书馆举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陈荷

 

来源:华西都市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