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四合院:说说“三庙一塔”

2017-10-14 17:3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自从解放初期,进入潞河中学高中上学,通县,就不止是我妈妈的娘家,不止是我寒暑假才能光顾的地方。这里已经由我妈妈的娘家变成了我的娘家,又顺理成章,变成了我女儿的娘家……

作者:何维仁


插图 王金辉

上高中时一方面因为功课忙,再方面因为通县城镇地方小: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围起来就那么点地方,所以,能看和想看的地方首先应当是燃灯佛舍利塔了。燃灯佛舍利塔在通州城内北部,当时,能靠近塔身的机会不多。读高中时,见到爸爸写的关于“塔”的简介和传说。简介不外是:塔建于南北朝周宇文时期,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曾因一次地震塔身倾斜,后在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但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又遭破坏。我的外祖父1929年逃荒到通州城时,一副小挑儿,前面挑着5岁的老舅,后边挑着家里的锅碗瓢盆,落脚点就在舍利塔下。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姥姥都去看塔,也就有了以下的关于塔的介绍:塔原高56米,基围38.4米,直径11.6米,砖木八角形十三层。小时,总听姥姥念叨:天灵灵,地灵灵,玲珑宝塔十三层。

我在上学时偶尔去看过燃灯佛舍利塔,也翻过文稿儿,知道了塔身各面均有砖雕,塔身各角有佛像,能够数清的有104尊,数了几次后,方知八面玲珑的含义,以及每面13尊。“哇!又一个13。”当时我好奇怪又兴奋!至于每根椽子各悬一枚铜铃。就不好数了,后来在文献上才见到记载2232枚,每枚外壁刻有善男信女的名字。当年,估计没有我姥爷的名字,因为他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去挂铃儿?!

至于为什么叫“燃灯佛舍利塔”呢?因为塔身正南劵洞内供燃灯佛故名,其它三面则是假门假窗了。在第十三层正南面有一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后查资料方知: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悬佛像415尊,曾在塔顶长有榆树一株,后为保护古塔,已将榆树移植塔下。移下后,方知,塔顶长树已为罕见,再历两世纪巍然屹立,更是通州塔之奇迹。

至于传说版本就多了。

相传燃灯佛舍利塔是为了珍藏燃灯佛舍利而建,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和珍贵的佛祖舍利子。此塔距潞河数百米,塔影垂映河中,乾隆称之“郡城塔影落枝头”,后在1987年修建中又发现了新的证据,那就是,在第13层的灶门砖刻上,有古诗一首:“巍巍古塔镇潞陵,时赖周唐人建立。”可见,确认为北周建筑。

姥爷口中的传说是:通州城北的潞河里住着一条白色的孽龙,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全部喝干,使两岸庄稼地干枯而死,夏天再把“满肚子坏水”吐出来,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淹没了村庄和农田。为了和白龙斗争,百姓们春天掘井,夏天筑堤,但白龙以沙填井,用洪水冲垮堤岸。后来,百姓不屈不挠,与白龙进行殊死搏斗,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大帝派天神下凡为百姓建了这座宝塔,把白龙镇于塔下。

我上高中时,我的父亲曾在《通县志》里详细地写了这么一件事:过去从南方运皇宫里需要的南方丝绸、稀有水果和一些进贡宝物,都是用连夜走的船只运货,水路有比陆路有更大的风险,因为要连夜走驿站、赶码头,还会遇到风浪、水盗;况且南方地势低,南方山清水秀,“寒冬腊月”好生活。北方地势高,水盗容易在干旱闹灾的地方出现,所以,在大运河的北源头,在皇上脚底下的通州、河北三河等地,每到春季“青黄不接”时,就会出现抢粮、盗船的现象,和河水泛滥成灾的天灾人祸。传说有一年,有一家人姓周,周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又奸又滑,好吃懒做,投机取巧,而老二却是老实本分,勇敢降敌。那年正好赶上大雨成灾,河道决口,弄得河道里的船“人仰船翻”,那一定是河里的白龙作怪了。周家两个儿子被派去降龙,老二奋勇作战了九九八十一天,结果,降服了妖龙,治服了泛滥的河水,该运到皇宫里的货物,如期送到。皇宫和百姓有出钱的有出力的,共同建造了玲珑宝塔,并把妖龙封在塔中。哪知周家老大,一天活儿没干,整天和一堆土豪恶霸们吃喝玩乐,在塔将要把缚住的妖龙锁进塔底的一瞬间,却买通妖怪把老二一起牵进塔中。老二在塔底的南边正劵洞的洞口叫喊了七七四十九天,而后死在塔内,老二死后,塔里的灯永远亮着。传说中的老二本来没有名字,后来一个披着袈裟的从西而来的老和尚,在塔前烧了七天香之后,临走时告诉当地人,里边的老二本名周通,他已经成佛上天了。

随后,不知道是运河的河水已经通畅了,还是以后再也不用这河道运物资了,总之,塔、通州塔、燃灯佛舍利塔,就只剩下一个又一个的传说。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说法:燃灯佛在使用自已神威将白龙镇于塔下的同时,还派来两个光明使者--塔鹰和金鸡镇守宝塔。后来塔鹰被招回西天,而金鸡却对舍利塔恋恋不舍。分别时:金鸡忧伤地对塔鹰说:“你走后,我将形只影单,连给我挡阳光的都没有了”。塔鹰听后,就从远处衔来一枚榆钱儿(榆树的种子),不久,古塔顶上就长出了一颗塔榆,为金鸡遮风挡雨、而金鸡也清晨立于树杈之中,为勤劳的百姓司晨。

三庙一塔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也称“三教庙”,是三座独立的庙宇,占地约12000平方米。“三庙”指的是文庙(儒家学府,学宫)紫清宫(红孩子庙)、佑胜教寺。三教(儒、释、道)在通县城里这占地只12000平方米的地儿,形成个“品”字的布局,前边我记过:燃灯佛舍利塔建于北周,而紫清宫建于明代中期,合并起来应当有400年历史了。

在我的父亲母亲上学时,父辈们上学大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学校、俗称洋学堂,比如早期的潞河中学(初、高中)富育女中(初中)男师(中专,只招男生)、女师(中专,只招女生),而他们的同龄人或他们的长辈,则有在三教庙上学和传教的弟子了。三教庙属佛教,当时通州多条河流的下梢,每逢雨季、三面水来,闹水灾,我家有一个光棍大舅,解放前平时在庙里学字,念经;闹水灾时赈灾救荒,就住在佑胜教寺里,佑胜寺又称“塔庵”庙里的人服务于每逢初一、十五烧香念佛的善男信女,我的“大舅”从小无父无母,就在这里长大。

后来,在我将要高中毕业时,燃灯佛舍利塔被圈进河北省通县专员公署院内,非工作人员已经不许进入院内;再后来,通县由河北划为北京市远郊区,这里成了“花丝镶嵌厂”厂址;再后来,污染的厂子迁拆,“文物保护单位”已提到改造日程,这“三庙一塔”就成了中小学生学习历史的基地;文保部门参观旅游胜地;佛教信徒初一、十五烧香念佛场所。古老的燃灯佛舍利塔,“品”字形的三教合一“文庙”、“紫清宫”、“佑胜教寺”,也就成了古老的通州历史的遗证。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