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举办 北京文学见证城市沧桑巨变

2017-10-14 18:3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0月14日讯,“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北京文学力量”主题活动昨日举办,与会作家和评论家借论坛的契机,深入讨论关于北京的书写该怎么去表达,希望共同推动北京的文学事业发展和繁荣。

资料图 老舍先生的铜像 胡铁湘摄

文学中的北京,离不开一种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人文诉求。北京城造就了北京的城市文学,北京文学反过来雕塑了北京的城市形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阎晶明表示,几百年来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与北京有关系,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鲁迅创作的最高峰时期都是发生在北京这座城市,他们不一定都是北京人,但是这就是文化中心的魅力。在鲁迅离开之后,这座城市还有老舍,老舍之后还有一大批的作家,从全国各地涌入这个地方,在这居住、工作和创作,而且以北京为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自王朔以来,北京再次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中心地带,但是在表现上有了一些变异,它不再是以地理方位、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变成一个概念,一种意识形态和语言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北京的文学创作这些年可圈可点的作品比较多,在各种题材齐头并进发展的前提下,小说创作保持一种强劲的势头,此外北京作家的代际衔接比较好,最典型的就是王蒙还在写。王蒙是30后,从王蒙算起30后到90后七代人,这七代里面大家都在写,年轻作家成长的特别快,主要体现在70后的成熟和80后的成长,这些都是很多省不能比的。

与会者认为北京文学是面向全国的开放的北京文学,北京已经不是一个具象意义上的地理空间或者地方性的概念,它其实是一个无形的象征,这样的北京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所在,北京文学应当引领文学的潮流之先,作家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开放的北京文学是接住北京地气、增加北京底气、灌注北京生气,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不忘初心的文学。

北京文学与“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城市文化建设是论坛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北京十月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已召集了不同年龄段的多位知名作家对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进行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等不同文学体裁的选题策划,力求用文学的温度和力量,见证城市的沧桑巨变,串联北京的文化记忆。《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著名作家宁肯认为围绕“一城三带”有无尽的题材,“如果城市也有故乡的话,你最初生活的地方,比如大运河旁、长城旁、永定河旁,就是你的故乡,特别是如果你已离开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青年作家石一枫则认为,北京文学关于“一城三带”城市文化建设的书写,既要书写国家故事,也要有个人故事,个人与国家是紧密相连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邱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