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北晚记者走进非洲实拍②:中国企业让乌干达人看到希望

2014-08-11 11:13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8月9日,非洲,这片遥远而古老的大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提起非洲,脑海中浮现的是战乱、饥荒、种族冲突。然而,今天现实中的非洲大陆,那些曾经与这些名词紧密相连的国家早已发生了蜕变,优美的自然环境、法制而稳定的社会、丰富的市场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进非洲,旅游、创业、投资。古老的大陆正在与中国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推出连续报道《走进非洲》,带您浮光掠影崭新的非洲。

D38F1113

中国工厂的叔叔每次造访达尼大村都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客人。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家人的好朋友,还会带来好吃的东西。

D38F1373

达尼大村,妇女当街烹煮牛肉汤。

D38F1412

地处赤道附近,乌干达人衣着普遍简单但不乏色彩。

D38F1516

废旧车轮是村里孩子值得炫耀的玩具。

GAN_2992

因为多数普通人没有土地产权,一旦地主告知土地要另作他用,搬家便在所难免。板房便于移动,为搬家提供了方便。

主打

鲍勃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的、另一个只有9个月大。

2014年8月11日,达尼大(danida)村位于乌干达金贾市郊区,是距离中资企业巨人铝业最近的当地原住民自然村。由于厂里头天晚上进行原料熔铸的生产,需要有人整晚值守,经过一个整夜的加班,技术骨干、39岁的鲍勃可以在位于村子中间的自家板房里饱饱地睡到午后。我们来访之时,养足精神的黑人兄弟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来中国人开办的工厂工作之前,我在印度老板开的衬衫厂工作了11年。你知道,当时我的工资少得可怜,大概一个月才96000块(乌干达先令,约合人民币240元)。现在我的日工资就有11400左右(约合人民币三十多元),不仅如此,我在这里还学到了电焊的技术,像熔铸机、挤压机等等,经过中国师傅的指导,我都已经能够操作。我的孩子和爱人不用再担心生活,当然,我会在这里一直工作下去。是的,一直在这儿,直到退休。”

金贾市作为乌干达第二大城市。依托尼罗河源头维多利亚湖强大的水利及渔业资源成为该国少有的富庶之地。乌干达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推行了小学免费教育及普通病患免费医疗。尽管如此,受历史及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仍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徘徊。

中国企业家来非投资办厂让很多当地普通家庭看到了希望。以往,在外国人开办的工厂,普通黑人员工的入职工资最高能给到每天3000先令(约合人民币7.5元),在中国人开办的工厂,新员工入职每日都有4000先令的收入,而且管一顿中饭。如果连续工作三个月,劳资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很快就会加薪。更有较为丰厚的年终奖励、平时奖励等不断激励着当地年轻人的干劲儿。现在,家里有一个人在中国人开办的工厂工作已经成为在当地很有面子的事情。

像鲍勃一样,很多当地青年人更看重的是中国工厂对自己职业技能的培养还有浓浓的人情味儿。采访中鲍勃反复说“以前的老板好刻薄,相比起来,中国老板更好,中国人更好……”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刘航 甘南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