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盲医备案劳动价值更能体现 流动门槛打通盲人从业更平等

2017-10-26 10:34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0月26日讯,“保障起点公平,维护劳动者权益”,在10月22日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记者招待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要求给予明确回答,更援引十九大报告表示,“要破除社会性流动的障碍,让人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而在盲人医疗按摩从业者就业环境方面,备案工作启动、职称评审纳入序列……种种“利好”也于不久前陆续出台。有别于普通盲人按摩的“盲医”是怎样从事与看待工作的?相关政策能否给这一群体的职业之路带来光明?

盲医日常:每天治疗20余名患者 用微信、QQ与病人沟通

褐色地砖,红梁绿窗,两棵茂盛的古树从玻璃屋顶特制的洞口伸向天空。作为拥有近60年历史的中医按摩专科医院,北京按摩医院的就诊大厅充满古典雅致的韵味。

正值上午,秋日阳光将室内映得温暖明亮。身穿白大褂的项痹病科主治医师崔发毅,正在诊室床边熟练地为26岁的患者小田进行治疗。他时而用掌,时而用肘,以不同的力道和手法按摩小田的颈肩部。15分钟过后,小田起身,脸上显出轻松的神情。

“你这个肌肉劳损,以后还是要注意姿势……仅仅第二次治疗,崔发毅却显然记得小田的病情。盲人特有对声音的敏感,让他几乎能够辨出每一位近期做过按摩的病人。在这里,如崔发毅般的盲人按摩大夫共有81位,占到全院163名大夫的近二分之一。比起明眼医生,盲人大夫们的技术毫不逊色,甚至更受患者推崇。

“患者对我们(盲人医生)基本上认可度是很高的,当然个别患者也会抱有疑问,那我就尽力把病治好。”送走患者,崔发毅擦擦额头细密的汗珠,摸索着整理起病床。

自从于北京联大特殊教育学院推拿专业毕业后应聘入院,38岁的崔发毅已经在北京按摩医院工作了15个年头。每天要为20名左右患者,进行约30个部位的治疗。双手伸出来,拇指下方的大鱼际尤为厚实发达,却十分柔软。“按摩的力量是柔和而渗透的,不会摩擦使蛮力。”

据介绍,来这里就诊的病人先由检诊科医生开出治疗单,再派到各个按摩大夫的诊室。此后的数次按摩,便由病人和大夫约时间来完成。为了方便预约就诊,崔发毅和不少病人加了微信、QQ。他笑言,虽然视力受限,利用读屏软件操作手机,除了图片看不了,文字、声音,包括上网浏览,都没有问题。

正说着,崔发毅的手机提示有未读短信。摁开屏幕,一个电子女声以极快语速报出一段数字,并读出短信内容--“崔大夫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崔发毅边笑边按了几个按钮,对着手机说了句“不客气”,回复了出去。“这是之前的一位病人,加班时间太长,症状突然加重,想把治疗提前到今天,正巧有个病人临时有事来不了,我就通知他过来了。”工作多年,类似的感谢对崔发毅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而他最开心、最希望听到的,则是病人告诉他“我好了,以后不用来了!”

备案落地:流动门槛打通,盲人从业有了平等身份

能够进入北京按摩医院,在崔发毅看来是件很幸运的事。“我们院在盲人按摩领域比较有历史、有规模,把我们和明眼医生都视作‘医生’,待遇上也是同工同酬。”
然而崔发毅同届的12名同学,尽管接受的都是专业的医疗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卫生系统在盲人医疗按摩方面的“说法”存在空白,除了和他一起入院工作的两人外,其他人在就业上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尴尬。“比如去别的医院应聘不接收,想办医疗诊所办不下来等等,学的是正规医疗,却只能做保健。”

2010年,卫生部、人社部等联合发文,开设面向全国盲人的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合格者可以拿到《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崔发毅将之形容为“开了一扇门”。他回忆,当时院里对这项考试很重视,希望凡是符合报名条件的盲人按摩大夫都去参加。“需要根据大纲进行准备,通过率不是很高。”

参加首届考试的崔发毅顺利获得了资格证书,然而他发现盲人医疗按摩的就业障碍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格拿到了,配套的备案制度却迟迟未出。直到七年后,北京市卫计委、市残联等联合启动备案工作,终于令“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的,可以以个人开业或者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的方式来服务”这一政策在本市落地。

“人才引入、流动会更加顺畅。”北京按摩医院副院长张凯欢评价,“备案制度的出台与落地标志着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医疗机构执业的通道正式打开,保证了盲人从事医疗按摩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除了备案制度落地,今年更早时,北京还启动了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同样意义非凡。

张凯欢介绍,“之前我们医院参照明眼医生标准,建立了一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考评体系,院里内部评职称。‘自己评自己’是为了保证盲人医生的职业发展,但并没有纳入北京市人社局卫生系列,规范统一管理。这些医生在院内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一旦流动到社会上,几乎得不到承认。”

而在多方努力下,今年北京将“盲人医疗按摩专业”纳入卫生专业技术序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可以跟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一样参加职称评审了,此举使得盲人医疗按摩“归入”医疗行业显得更为顺畅,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自我晋升都很有帮助。

政策之后:建设与盲人共事的氛围与文化

完成了上午的工作,崔发毅走出诊室。几乎同一时间,便有工作人员迎上前来,引导他走到楼梯边。摸到熟悉的扶手,崔发毅向对方道谢后,便自己一步步上楼去了。

在北京按摩医院,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无论室内室外都铺设有标准醒目的盲道。崔发毅感慨,医院对盲人大夫特别关照。“各个路口、节点都安排了保安,差不多是专人专送了。”

“我们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几十年下来,医院残健融合、关爱互助的文化氛围浓厚。”张凯欢介绍,针对新来院的员工,院方每年都会组织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医学人文和明盲配合教育让他们熟知盲人同事的习惯,怎么与他们共事等等。“比如带着盲人走,明眼人一定要走在前面半步,诊室物品的摆放,要求用完必须放回原位,盲人才能找得到,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我们的和谐文化。”基于此,张凯欢认为政策的出台只是完成了“硬件建设”,真正让盲人医生进入普通医院并自由流动,仍需为营造“软性环境”而努力。"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