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宫匠”楼朋竹:不止修复古画 更是传承技艺

2017-10-28 11:52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0月28日讯,连续几年,每周乘高铁往返于北京和青岛之间,年近六旬的楼朋竹说她并不觉得辛苦,因为那边有学生正在等她。楼朋竹家学渊源,其外公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故宫博物院顶级书画很多是张伯驹所捐。

一幅开裂严重的字画每一道裂纹都需要使用补条进行隐补,以起到加强的作用,书画文物修复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心。

一幅书画文物修复要经过30多道工序,根据破损程度不同,很多道工序需要反复使用。

传统书画装裱工艺中许多指标很难量化,比如纸张不同、吸水性不同、胶汎水的配比浓度就不同,很多都是凭经验。

全色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绘画基础,颜色要小面积一层一层地补上去。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书画文物,在修复、重裱过程中,楼朋竹的原则是能保留的尽量保留。

对于重彩作品修复、重裱要进行固色,修复、重裱中的手法和速度也很重要。

1976年,高中毕业后,楼朋竹随家人来到北京,边照顾外公外婆生活、边学习文化知识。那时,张家来的客人都是书画、收藏界的大家,受此影响,父母一辈也多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张家的第三代人。

一次,外婆的一幅画装裱时裱坏了,外婆回来就顺嘴对楼朋竹说了一句“你学装裱吧,以后给姥姥裱画。”18岁那年,楼朋竹被介绍到北京画院,正式拜师王庆仁学习北派装裱。楼朋竹回忆说,就是那时给自己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也使她与外公外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至今日,一谈起1982年去世的外公张伯驹,楼朋竹还情不自禁地流泪。

24岁那年,楼朋竹进入首都博物馆,正值故宫博物院南派装裱师傅孙承枝退休受聘于首都博物馆传授古书画修复,遂拜其为师。之后,楼朋竹在书画文物修复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任职期间主要承担首都博物馆古代书画类文物、古籍善本类文物以及纸、绢类现状文物的修复工作。

在一次给馆藏旧画去霉的过程中,楼朋竹无意间发现了使用的淀粉酶使画心与命纸成功分离,开启了首都博物馆生物酶揭展技术的课题研究。揭裱是困扰古书画修复、重裱的“千年难题”,其最大的困难在于裱褙糨糊粘连画心、命纸等,很难完整揭裱。历代古书画揭裱就算依靠良工高手,也很难保证不失手揭损毁作。生物酶揭展古书画技术,就是用淀粉酶高活性、专一性、低温性的特性分解淀粉,作用于传统书画装裱所用的黏结剂,融化裱褙使用的糨糊,可均匀分开画心和命纸,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古书画的损害。经过6年多的实验和上千次的反复应用,用于古书画保护的生物酶揭展剂终获成功。

退休后的楼朋竹依然离不开她钟爱的专业,为让这门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楼朋竹不仅受聘于北京、青岛等地大学相关专业,自己还创办公司,与北京博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培养古书画修复装裱专业新人。作为非遗传承人,楼朋竹将在11月走进“寻找工匠”朝阳区非遗传习课堂,为社会公开招募的爱好者授课。

借着“工匠”的谐音,楼朋竹给她的公司取名“宫匠”,体现着对外公的思念。在她的信念里,有两件事是她必须做的,“一是对于古书画修复的任务;一是对修复技艺的传承。做好这两件事,也算对我外公有个交代吧!”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程功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