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八旬老人演绎一甲子的爱情 婚礼简单相守一生的爱恋不简单

2017-10-30 13:4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重阳节这天,位于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为住在这里的上百对京籍老人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老人们穿起婚纱礼服,相互搀扶,紧张而兴奋地走上红毯。因为这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都是第一次,在他们恋爱结婚的那个年代,没有钻戒、没有婚纱、没有酒席,两个人的被褥放到一起就算结婚了。尽管婚礼简单,但老人们相互包容、相守一生的爱恋可并不简单。其中,两对八旬老人一甲子的爱情尤为令人动容。

小纸条传递的爱情

丈夫:冯绍宗 87岁

妻子:马丽娟 84岁

结婚年代:1954年 婚龄:63年

“我先讲,你来补充啊。”冯绍宗充满爱意地给老伴儿递了一个眼神,老伴儿马丽娟立刻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坐在一旁静静地倾听。这对拥有63年婚龄的老夫妻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眼神,就能彼此心领神会,而他们63年牢固的爱情也正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

别看冯绍宗老人今年已经87岁,但浑厚的声音、挺拔的身姿依然能辨识出他年轻时的飒爽英姿。他曾经是一名话剧演员,参演过《李双双》,塑造过王进喜,接受过周总理接见,获得过国家领导人的嘉奖;马丽娟老人今年也已经84岁高龄,身材小巧,眉目清秀,舞蹈演员出身,曾是资深的舞台服装道具化妆师。

1947年,同为黑龙江宾县人的冯绍宗和马丽娟分别进入了当时的东北文工二团,冯绍宗当上了话剧演员,马丽娟是舞蹈队演员,两人原本不认识,经人介绍发现彼此缘分不浅:同乡、同学、同单位还是搞文艺的同行。冯绍宗说,正是这“四同”给两人的关系打下牢靠的基础。

认识之后,彼此在心里有了印象,“但在那个大环境里,所有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革命,哪儿允许公开谈恋爱,那是要违反纪律的,小组会上是要检讨的。”冯绍宗对马丽娟虽然有好感,但忙于在外地慰问演出根本没有时间交流,于是就托人给马丽娟递小纸条。第一次,马丽娟收到冯绍宗托人递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我正在西藏演出,演出很忙,反响挺好,你好吗……”。“我的心就跳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马丽娟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的紧张心情。

西藏演出8个月,朝鲜演出3个月,大庆去了一年多,解放海南岛又赶去慰问……冯绍宗走南闯北地跟着单位到处演出,繁重的任务让他和马丽娟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大都靠小纸条传递感情。尽管性格开朗、外形俊朗的冯绍宗身边不乏追求者,但他心里还是中意那个和自己有“四同”关系的马丽娟。

1954年初,两位年轻人已经秘密谈了5年恋爱,冯绍宗向领导表达了结婚的意愿。“那时候都是集体结婚,领导把人叫到一起开个会,宣布一下,晚上把被褥放到一起,就算结婚了。”领导决定将单位几对时机成熟的年轻人叫到一起集体结婚时,冯绍宗刚刚从外地演出赶回来,来不及亲自通知马丽娟。而不明就里的马丽娟完成工作后回到宿舍,忽然发现自己床上的被褥不见了,几个女孩拽起她就走,拉到单位旁边一个理发店帮她剪掉了辫子、烫起头发,这时候才有人告诉她今天她要结婚了。
“我甚至连结婚后住在哪儿都不知道。”马丽娟回忆,烫完头换了一件毛衣和裤子,她就跟着人去了自己家,“在一个胡同里,是单位安排的,屋里摆着暖水瓶、脸盆什么的,床上还有我自己的被褥。”回到单位,“领导宣布完之后,大家唱个歌、跳个舞,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简单的仪式让冯绍宗至今都觉得,亏欠了老伴儿一个像样的婚礼。

婚后的生活依然艰苦,因为工资不高,还要奉养老家的父母,即使是妻子坐月子期间,冯绍宗也买不起营养品。自己长年在外演出,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马丽娟一个人的身上,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要操持家里家外,冯绍宗一直觉得亏欠了老伴儿。如今住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冯绍宗会主动承担很多事情,老伴儿身体不好、不方便去食堂吃饭,他就一日三餐下楼去打饭;老伴儿体弱多病,他就陪同就医帮着取药;老伴儿在家做不了的家务,他全都包圆了……

冯绍宗说,他和老伴的爱情因为有“四同”基础,让彼此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大家都是苦着过来的,谁都不会埋怨谁,经历过之后,很容易满足,能平平安安牵手走到今天,就是幸福。”

每日一吻都像在诀别

丈夫:诸葛俊鸿 88岁

妻子:吴曼坡 88岁

结婚年代:1953年 婚龄:64年

走进诸葛俊鸿和吴曼坡两位老人位于燕达的家,爵士乐伴着咖啡香袅袅飘来,正值下午3点,这是两位老人的下午茶时间。别看两位老人都已经88岁,结婚也已64年,但生活品质和浪漫程度一点儿都不输年轻人。

这样的浪漫与他们两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诸葛俊鸿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吴曼坡则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俄文系的高材生。上世纪50年代初,两个原本不认识的优秀青年被调到刚刚成立的林业部,并同时派往南方担任俄文翻译,协助苏联专家开展工作。从一开始,诸葛俊鸿就对梳着两根大辫子、朴素清秀的吴曼坡一见钟情了。

诸葛俊鸿被派去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跟着苏联专家在岛上开荒。岛上是成片的原始森林,所有人要将这些参天大树砍掉,将土地推平之后,再种植橡胶树。虽然诸葛俊鸿是个翻译,但也要冒着酷暑穿着厚厚的长筒靴,跟着专家在原始森林里工作,非常辛苦。惟一值得欣慰的是,每周能够回到位于湛江附近的总部进行短暂休整,而更关键的是在那儿可以见到给苏联专家当翻译的吴曼坡。

虽然每周只见一次面,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领导决定在1953年7月1日为他俩举行婚礼。“虽然那个年代都是集体婚礼,但我们两个比较幸运的是,当时只有我们一对,所以也算单独举行了婚礼。”当时的婚礼让两位老人至今难忘。因为有很多苏联专家在场,两人的婚礼按照苏联的风俗进行。诸葛俊鸿说,苏联人参加婚礼有个习俗,就是要带两瓶酒,于是100多位苏联专家把当地镇上的酒几乎买光了。200多瓶酒摆了满满一桌,杯子碗碟都拿出来倒酒了,苏联人举着酒杯此起彼伏地喊“高尔基”,就是苦的意思,直到这对新人亲吻之后,才会改喊“斯纳特嘎”,就是甜的意思,并将酒一饮而尽,象征这对新人的爱情由苦变甜。

因为当时生活困难,桌上除了酒,只有一些糖果,甚至连花生都没有,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俊鸿和吴曼坡在中苏友谊下举办的婚礼,让他们终身难忘。

1954年完成开荒任务之后,两人又被调到内蒙古海拉尔参与航空测量的翻译任务,“那边30多度,不过是零下的。”诸葛俊鸿每天要跟着空军和苏联专家坐飞机在空中测绘,吴曼坡在地面当翻译。虽然当时的小两口住在一起,但由于诸葛俊鸿的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吴曼坡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我每天早上8点出门,她就会给我系系围巾、拉拉衣领,再亲吻一下,但我觉得,每次她的吻都有最后诀别的意思。”说到这里,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诸葛俊鸿眼里泛起了泪光。

1955年之后,两位翻译官从前线撤回到北京,从事各类研究和翻译工作,生活相对稳定。“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满心都是工作,一心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多年来,两位翻译官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也出版了不少书籍作品,这都与两个人的相互帮助分不开。吴曼坡在工作之余自学了德语,并利用以往的工作经验,用10多年时间出版了一本《德汉林业辞典》。而诸葛俊鸿几乎每天都帮助她校对稿子,找专家核实拿不准的地方。如今,两位老人的书架上还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这本字典,“除了孩子,这本字典也算是我俩爱情的结晶吧。”吴曼坡笑着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