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老人的需求,你意想不到:有的想泡澡 有的想出去走走

2017-10-30 13:4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0月30日讯,上周三,一场重阳节主题的为老服务公益活动在海淀区曙光花园望山园小区举行。活动主办方是一家能够提供失智照护、助餐助浴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商,他们不但带来了自己的主打产品,还请来了师傅免费为老人们理发、磨刀。除此之外,主办方还在现场设置了“心愿墙”,征集老人的需求。结果,和养老沾不上边的磨菜刀,却成了活动现场最“火”的服务项目。这个结果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在贴满老人心愿的“心愿墙”上,老人们希望社区里能有一个“小饭桌”

老人的“心愿”

■我希望能休息一天,能有人替我照顾老伴一天。

■希望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86岁生日。

■一对乒乓球拍,可以锻炼身体。

■希望女儿重阳节带我去鲜花港看花。

■老伴每月需要去医院做透析,打车极为不便,希望有人可以协助陪同就医一次。

■希望有老年小饭桌,家里子女忙,老人吃饭是个问题。

■买菜拎不动,我想有个能带着老伴一起出门的电动车。

■年纪大了,希望有人帮我擦玻璃。

■想要一个定位手表,方便家人找到我。

■想去颐和园玩。

都是为老服务 唯独磨菜刀的摊位排起了长队

上午9点半,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主办方“二毛照护”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发出去了十个号。磨刀师傅旁边,十把待磨的菜刀被贴上了标签,摆成了整齐的一排。

看见小区里来了磨刀师傅,老人们纷纷上楼去取。不一会儿,一传十,十传百,小区的小广场里就围了几十人。不过,后来的老人只能排队等候了——活动大概两个小时,磨刀师傅最多只能磨20把,剩下的号要等活动正式开始才能发下去。有的老人见排号无望,便直接找到师傅商量,等活动结束自掏腰包磨刀。

相比之下,活动现场其他两个服务项目的摊位,则显得有些冷清。即便是免费理发,排队等候的老人也只有一两个。“家里用的刀用了好多年都钝了,可是戗剪子磨菜刀的师傅太难找了。”住在小区7号楼的一位大妈说,她这次带了两把菜刀,两把剪刀,但是活动限定每人只能磨一把,而且只磨菜刀,她决定盯到最后,等活动结束了把这些老家伙什儿都处理一遍。

“磨刀家家都需要啊,最好一年来个两三次。现在倒好,根本见不着。”一位老人道出了磨刀火爆的“奥妙”:这个小区是个封闭式的社区,平时总会到各个社区转悠的磨刀师傅根本进不来。偶尔能听到磨刀师傅的吆喝声,等跑下楼来看,也已经找不到人了。所以,磨刀虽然是个小事,在老人这里却成了一个靠运气才能解决的难题。尤其是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仍在家中承担烧菜做饭的工作,刀用着不顺手,就成了老人心里的一个疙瘩。

“我们一开始也感到很意外,这个原因也是我们问老人问出来的。”“二毛照护”的联合创始人范晔告诉记者,活动现场的这位磨刀师傅,已经是和他们第三次合作了。范晔说,他们发现老人的这一“刚需”后,每次办活动都会带着他。

门口餐厅不少 “老年饭桌”却呼声最高

在活动现场布置的“心愿墙”上,老人的需求也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在几十份“有效心愿”中,希望在社区里办一个“老年小饭桌”的声音最为突出。“希望小区有一个老人爱心食堂”,一位老人这样写道。

82岁的侯大妈是一位独居老人,因为年事已高,女儿不敢让她自己下厨房。每天中午,66岁的女儿都要从崇文门跑过来给她做饭。在心愿卡上,侯大妈的女儿也把社区里开办“小饭桌”放到了第一位。她说,外卖油大,让配餐公司送餐也不方便,下楼就能吃到热乎饭是最好的了。

不但高龄老人有需求,一些刚迈入老年人行列的老人对此也很赞成。“做得动我也不想自己做了。”62岁的于大妈是家里的“大厨”,但中午那一顿,她往往都是凑合。“早上孩子们上学上班,匆匆忙忙就走了。中午他们又不回来,自己吃饭就不想那么麻烦了。”她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以后她也就慢慢告别厨房了,总会面临着吃饭问题。但是,外面的饭馆并不是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她还是希望能够吃得健康一些。她还提出建议:小区西面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社区可以和那里的食堂合作。

记者发现,小区周边能使用老年助残卡的饭馆不在少数,吃饭问题并不应是困扰老人的问题。更奇怪的是,许多为老服务商都有做饭助餐的服务,可以到老人家中上门做饭,但老人们对此反应平淡。范晔说,他们也曾帮老人联系过一些专门做养老餐的公司,老人们的反应也不积极。

在范晔看来,老人们希望在社区里建一个“小饭桌”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老人真的年纪大了,干什么都不方便;一方面是老人很孤单,希望能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他介绍,这个小区的老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都比较强,他们并不是物质上匮乏,而是情感上的需求更多。

坐公交就能到 却想去香山颐和园转转

在和老人的交流中,记者发现,许多老人都有“出去走走”的意愿。但是年纪大了,有的老人已经坐上了轮椅,“出去走走”就不再那么容易。

“我们很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是为了照顾孩子才成了邻居,但是彼此还不熟悉,如果能够组织集体出游,可以增进一下了解。”一位老人说道。不过,她也认为这种活动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因为一旦老人身体出现状况,组织者“负不了责任”。

在“心愿墙”上,有多位老人写的是希望去一趟香山、颐和园。令人玩味的是,老人们居住的小区离这两个地方都不远,而且附近都有直达的公交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老人往往是常年多病、行动不便、出不了远门,因而能去周边的景点转一转就很满足了。

在不久前的一次活动中,“二毛照护”就帮助一位66岁的老人实现了去公园走走的心愿。这位老人的老伴去世,自己又身患尿毒症、长年需要做透析,去公园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老人的心愿后,就租了辆无障碍福祉车,拉着老人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玩了一圈。在公园里,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对汇总的心愿进行整理,然后筛选出一部分来帮助老人完成。

根据“二毛照护”线上线下的统计,许多老人的心愿其实都比较简单。有的老人希望能够泡一个澡,有的老人希望在浴室安装一个防漏电插座,还有的心愿是一个洗脚盆、一个定位手表、一副老花镜、一副乒乓球拍……老年人的关注点虽然小,但往往都是实际问题。在养老逐渐成为一种产业的今天,这些“小”的需求是不能被忽略的。

老人的想法 为何与旁人想的不一样

贺晔介绍,他们在和老人交流时,会发现老人其实有各种各样的隐型需求。许多隐性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需求,只是老人不愿为此付费。“比如心理慰藉每个人都需要,但老人却不觉得这是一种服务。”还有一种情况是,老人有需求,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满足。他说,老人上了年纪都有防摔倒的意识,但是如果和他们直接谈“适老化改造”,交流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老人缺乏信息渠道,还有就是消费意识保守。

“我们通过心愿搜集,也是想看看能不能通过这些需求,开发出一些新产品出来。”贺晔说,通过对有效需求的筛选,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从而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他介绍,许多老人提出来了爬楼机的需求,但是爬楼机价格高昂,而且使用率不会太高,所以他们会探索一种新的模式,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够上下楼,又不至于太贵。“我们不会买一个爬楼机,而是可能会提供一个廉价的租赁,比如‘共享爬楼机’,这应该还是有市场的。当然,安装爬楼机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需要和街道、社区沟通,同时又要让老人能够接受,保证它的运营。”

他表示,老人的心愿和他们的预判虽然有一些偏差,但总体上还是符合他们的预期。谈到这种“偏差”,他反思说,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在打扫卫生、做饭等日常家务中往往力不从心,这个困难旁人也许能够理解,但旁人不能替代承受这种痛苦。“比如有的老人需要助浴,旁人能理解老人洗澡会很困难,但他们毕竟不是老人,无法设身处地去体会到这种难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