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乌兰布统昔日羊倌儿的“生意经”:旅游致富

2017-11-01 14:06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从一个羊倌儿到现在拥有数十辆接待用车、近200人接待能力的地区最大旅游接待户,韩忠财和张桂霞始终没有忘记,是北京游客给他们上了实实在在的一课。

韩忠财对当地的自然风貌极为熟悉,哪个季节哪里的景色最美他都了然于胸。他脑子里存着数十个最佳景物拍摄点,以满足不同拍摄题材的需求。他把这归功于当年的放羊。

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旅游景区与河北省塞罕坝景区交界处大约1公里的公路边,有一座名字很奇特的村庄——烟子窑村,这里居住的都是红山军马场的职工和家属。1986年,17岁的韩忠财招工来到红山军马场,他的任务是放羊。

烟子窑34号是韩忠财夫妇居住了10多年的家,也是他们创业起步的地方。由于长时间没有人住,院里长满了杂草。

“这个村里的村民一直过着放马、放羊和农业劳动的日子,还很少与外界联系。那时候生活可艰苦了,我们是仨人一组放一百六十来只羊,一出去半年不能回家。放羊远离人群,自己总感觉要脱离社会,时间长了,社会上的事啥也不知道了,再放羊人就废了。” 韩忠财回忆着,“后来就四处打听有啥可干的。上世纪80年代末,来旅游的人多了,开始是承德附近的游客,后来是北京来的,我就把自家的两间房用来做接待,是地区第一家农家接待户。又从朋友那里借来25元钱,焊了个烧烤箱,又花50元钱买了一只小羊羔。5斤羊肉出了90多串羊肉串,在自家院子里给游客烤,连带出售羊骨架一共挣了500多元,这就是我做生意的第一桶金。”

去年,韩忠财新建成的35个蒙古包全部采用电“驱动”的温控系统,炕是电加热、暖气是电暖气。没有客人的时候不消耗能源,这些经营之道都是韩忠财从游客身上得来的灵感。

韩忠财夫妇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总说,是游客给他们上的社会大学。

儿子韩东旭大学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家帮忙,一家三口分工明确,儿子负责网络、宣传推广,妻子主管客房和后勤,自己负责对外联络、迎来送往。

“那时候北京来的游客特多,占到四分之一,带来许多信息,眼界也开阔,让我对很多事有了新的认识,视野开阔了。通过和游客交流,我意识到再不能拿旅游只当普通商品卖,要学会做文化,做文化首先就要交朋友。

韩忠财拥有自家的蔬菜大棚,他还养羊、养鸡,他的“韩家菜”所需原料都产自自家,不用去市场采购。

前些年,乌兰布统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道路状况很糟糕,有些驾车来玩儿的游客在路上遇到了陷车、迷路等情况,只要找到我,我都会帮助他们。有的游客病了,找我帮忙,我就带他们到医院救治。这些游客也因此成了我的朋友,特别是北京的游客。”韩忠财会记住游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游客也都亲切地叫他们“四哥”和“四嫂”。

韩忠财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服务,自己也跟着学摄影。他的摄影器材大多是这些摄影朋友赠送的。

靠旅游过上了富裕日子,而更多的变化是在思想上。村子里,韩忠财是第一个拥有电话、传真机、电脑等新设备的,他认为旅游产业信息是主体。“冬季的坝上不是没事干,而是很多人不了解情况不敢来。许多民俗摄影的题材外人找不到,是一个待开发的资源。”经过几年的观察摸索,韩忠财今年要做一个大胆尝试——冬季不停业。“冬季可以玩雪、沙漠穿越,体验过年的民俗,可以玩的内容多了,今年我要让冬季的乌兰布统热闹起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程功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