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过河看影戏 上海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

2017-11-02 17:51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2日讯,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电影梦开始的地方,那么北四川路就是造梦的摇篮。

作者:徐明


1857年,礼查饭店迁至苏州河口、韦尔斯桥北堍
安东尼奥·雷玛斯建起铁房子放映电影

●1897年,电影漂洋过海来到上海,走进北四川路附近的礼查饭店,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由此实现。

●1908年,北四川路旁的乍浦路上,“虹口活动影戏园”开门迎客,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宣告问世。

●20世纪上半叶,北四川路一带先后拥有32家电影院、46家电影公司,占据了上海影业的半壁江山。过河看影戏,成为上海市民的时尚潮流。

礼查饭店的白布,是点亮中国电影的第一块银幕

1897年5月22日,一个礼拜六的夜晚,地处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花园桥北堍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黄浦路15号),人来车往,好不热闹。不过这一天,许多来客似乎并没有打算住宿或用餐,进了大堂,就直奔阿斯脱厅(Astor Hall)。在这个富丽堂皇的大厅里,一台从未有人见过的机器稳稳地立在中间,正前方墙上,悬着一块白布,在它的四周,一排排座椅依次展开。欢快轻柔的夜曲弥漫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兴奋好奇的神情写在每一位客人的脸上。

晚上9点整,服务生将阿斯脱厅的大门轻轻掩上,室内的灯光暗了下来,客人们或坐或站,但无一例外,全都屏息凝神。黑暗中,只听“啪”的一声,大厅中间的神秘机器突然射出一束炫目的光,打亮了前方的白布。这一瞬间,无数双眼睛都睁大了。

120年前礼查饭店的这一瞬间,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走入历史。然而,倘若告诉你,礼查饭店点亮的白布,是中国的第一块电影银幕,你会不会像阿斯脱厅里的客人一样睁大眼睛?

没错,两个甲子前那个初夏的夜晚,在礼查饭店阿斯脱厅所发生的,正是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从这一天起,中国电影开始了跨越3个世纪的梦幻之旅。

不过,且慢,好像以往的中国电影史可不是这么说的!在许多电影史家的描述中,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参见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电影旧称“影戏”是没错的,但是被称为“影戏”的,倒不见得都是电影。据考证,“影戏”最早指的是咱们中国祖传的皮影戏。到了晚清,幻灯和电影相继走入中国,为了便于区分,我国人民便将幻灯称为“外国影戏”、“西洋影戏”,电影则称为“电光影戏”或“机器电光影戏”(黄德泉《电影初到上海考》)。按此推论,徐园的“西洋影戏”,实为幻灯,而非电影。

实际上,早在一个礼拜前,公共租界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已经登了广告(这应该也是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广告),介绍和宣传这种名为ANIMATOSCOPE、由美国爱迪生公司出品的神奇机器。然而,1897年5月22日晚上来到礼查饭店阿斯脱厅的客人,仍然被震惊了。画面是黑白的,不算特别清晰,甚至还有点卡,但无论是正在巴黎访问的沙皇、队列行进中的士兵、海德公园里的自行车手,还是沙滩上的海浪、威尼斯的冈朵拉、蛇形舞者……任何投射在银幕上的人物、车辆、景观,都如同真实世界中那样连贯地运动和变化,几乎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真的。这真是一种令人震撼的视觉体验!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体验这种震撼,客人们每人要花1美元才能入场。坐票更贵,1.5美元。这个票价贵到什么程度?我们作个对比:1896年8月10日徐园在上海《申报》刊登广告,用“文虎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焰火”以及“秦淮画舫、水漫金山、蛤蝉斗法、火字银花、玉堂富贵、鳌鱼化龙、哪吒斗宝、五彩莲灯”招徕观众游客,“游资每位两角”。

从巨贵的价格,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组织者,对ANIMATOSCOPE这一前所未见的新事物怀着何等自信。十里洋场上海滩,只要够新、够奇、够水准,就不怕没人捧场买单。

这一点,也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与礼查饭店结缘的重要原因。

礼查饭店(Astor House),始建于1846年上海开埠3年后,由英国商人阿斯托豪夫·礼查创办,原址在今天的金陵东路外滩附近,是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1856年,位于苏州河口的韦尔斯桥(今外白渡桥前身)建成。礼查看好苏州河北虹口的发展前景,便于次年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买下韦尔斯桥北堍一块河滩地,建造了2层砖木结构、东印度风格的新大楼,将礼查饭店迁至此处。此后至20世纪初,礼查饭店不仅是上海最豪华的大饭店,也是中国最早接受煤气、电灯等现代化新事物的地方。同时,礼查饭店还开设酒吧、舞厅、弹子房、扑克室等娱乐设施,成为当时上海上层社会人士开展社交、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不过,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120年前的那个礼查了。1906年,为了给外白渡桥让地,礼查饭店拆除旧楼,在原址重建总高5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8100平方米的新楼。紧接着又在该楼前面再造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6层豪华大楼。1910年竣工的新大楼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灰色外墙,拥有繁复的弧形拱窗、成排的艾奥尼亚立柱和维多利亚式的中庭和回廊,并且24小时供应热水。1959年,礼查饭店更名为浦江饭店。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一楼大厅挂牌成立。

然而,不管名称和身份如何演变,对于所有喜爱电影的人们而言,老礼查饭店是点亮中国第一块电影银幕的地方,是中国电影真正的发轫之地。

经营商清一色老外,西班牙人建起了固定放映场

进入20世纪,随着技术的改进、片源的增多,在上海经营电影放映的商人也越来越多了。这一时期,上海电影业有几个特点还蛮有意思的。

第一,电影放映经营商几乎清一色老外。其中,尤以来自美国和欧洲英、法、西班牙等国的放映商最为活跃。这可能与放映设备和片源多来自欧美有关,也可能与早期电影观众多为上海租界里的外国人和电影放映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有关。

第二,电影放映方式基本是流动放映。与第一次电影放映选择礼查饭店这样的豪华大饭店不同的是,后续的电影放映多选择戏园、茶园,如四马路上的青莲阁,静安的张园(又名味莼园),闸北的徐园,以及天华茶园、同庆茶园等,都是三天两头打广告放电影。在这些地方,电影还不是主角,而仍然是招徕顾客的噱头和附赠品。对游客和茶客而言,游园、品茶时顺便看看外国电光影戏,倒也不失为愉快的消遣。

第三,电影票价一路走低。1897年5月30日上海《新闻报》刊登“活小照”广告称,“新到爱泥每太司谷浦(即ANIMATOSCOPE),以前在礼查演做……择期五月初五日,借张园安垲地大洋房内演舞,计价每位洋一元”。而到了1898年7月,徐园的广告中也陆续出现了“美国新到活动电光戏”、“留声电光戏”、“英法行动影戏”,票价则是“每客四角”或“二角、四角、八角”,堪称经济实惠。随着观影成本的降低,电影也从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高端娱乐,逐渐变成大众娱乐,走入寻常市民的文化生活。

在上海众多“跑码头”的电影放映商里,一个叫安东尼奥·雷玛斯的西班牙人,凭着精明的头脑和务实的经营,逐渐脱颖而出。此人涉足电影业,始于从同乡加仑白克手里接收一台二手的电影放映机和几部老旧的片子。但他高明之处在于,舍得花钱租好的片源,并且善于宣传造势,“雇了几个印度人拿着铜鼓和洋喇叭,每天在福州路升平茶楼大吹大擂地闹着,对于看客们每人收钱三十文。”(《上海研究资料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短短四五年间,雷玛斯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雷玛斯敏锐地观察到,电影问世十余年后,国外开始出现相对固定的室内电影放映场所。相比于原先的露天放映和流动放映,固定放映固然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是可以为观众创造更舒适、更安全的观影环境,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经营的。

自上海开埠以来,历经数十年发展,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越来越繁华,但同时也越来越拥挤,租界当局便主导推动越界筑路,虹口方向最重要的一条路便是北四川路,从海宁路一直延伸到虹口公园,使原本仅有约3000亩土地的公共租界北区一下子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市政交通设施也在不断发展改进。苏州河上从原先仅有摆渡发展到桥闸,从木桥发展到钢桥,路面越修越宽,承重越来越强,为人力、畜力交通向机械、电气动力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商电车公司从静安寺到外滩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通车,引起的轰动一点不亚于现在的地铁通车。就在当年,始发于静安寺的1路电车跨过外白渡桥,沿着北四川路,经过租界和越界筑路区域,终点站就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雷玛斯出手了。他花了一点钱,把乍浦路上自己曾经租用来放电影的露天滑冰场买了下来。然后,又花钱用铅铁皮把溜冰场盖了起来,变成一座封闭的可容纳250名观众的影戏园,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尽管这座建筑十分简陋,冬冷夏热,周边的市民干脆把它叫做“铁房子”,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的第一座电影院并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