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旅游

临汾会馆:叙桑梓之情阅时代变迁 拥有400余年历史

2017-11-03 09:34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3日讯,在前门东区西打磨厂街与草厂三条胡同交汇处的西北角,静静伫立着一座朴素的二层小楼。门楣和墙面没有花哨的装饰,朱门、青砖、大槐树是它最显眼的标识。这便是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北京临汾会馆。

临汾会馆康熙年间的木刻牌匾

北京临汾会馆原本分西馆和东馆,西馆在前门外廊坊三条,位于西打磨厂的是东馆。东馆也被称为临汾乡祠,曾经商贾往来,由临汾旅京的纸张、颜料、干果、烟行、杂货五行商人共同筹资兴建,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同时,兼具祭神、演剧、联谊等功能。该馆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北京商务总会成立,各行商人纷纷组建各自的行业商会,临汾乡祠废弃不用,此后逐渐成为居民院。2015年东城区政府对该馆进行了保护修缮,天街集团将其改建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用于展示、传承北京会馆文化。今年8月,北京会馆文化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一走进这个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就感到它与传统的老北京四合院略有不同。老北京四合院大多是平房,房顶不太高,院落为正方形,而临汾会馆是二层结构,正房高大宽敞,院落为扁长方形。美女讲解员璐璐告诉我,临汾会馆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山西四合院的特色,也服务于它承担的祭祀、聚会、演出等功能。

馆内现有多处历史遗存。第一进院落左手边的门口,是民国二十六年的“紫气东来“木匾。第二进院落中殿屋顶,发黑的梁、柁也是原来的构件,上面的“金龙和玺”彩绘和金蓝两色的双龙戏珠图案依稀可见。金龙和玺彩绘是皇家才可以用的图案,但由于这里是祭祀关公的地方,所以也用了这种彩绘。中殿还有一组镇馆之宝,是留在东、西山墙上清乾隆、光绪年间的四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讲述了当年牙行和商会之间的斗争。“牙行是旧社会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抽取佣金的组织和个人,他们也有官府颁发的执照。”璐璐告诉我,光绪八年,有三家牙行突然向经营纸张颜料的晋商加价,每件货物要多收二钱银子,商会不答应,于是双方对簿公堂,最后商会赢了官司。“这两块石碑,一块写着官府上谕,相当于官司的判决书;另一块记录了事情经过,感谢神明庇佑商会打赢官司,并告诫同乡今后要团结一致。” 另外两块乾隆时代的石碑则是重修会馆时所立。四块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辨,是研究会馆文化的珍贵史料。会馆后殿还保留有康熙年间的两块木刻牌匾。

北京临汾会馆里面的“桑梓之情—北京会馆文化展”是很鲜见的以北京会馆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展陈共分为三个部分,总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观展我了解到,北京地区会馆的兴起,与科举考试关系密切。明朝初年,为解决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的食宿问题,各省京官邀请同乡官宦、巨贾合力集资,在城里购置房产,修建房屋,甚至还组织备考举子集中学习。所以当年的会馆主要是试子会馆,后来才有了商业会馆、殡葬会馆、官绅会馆等。清末科举制废除,会馆又成为兴办新式学堂的理想场所。会馆的功能包罗万象,文化内涵丰富,明清会馆兴盛时期,京城的政治、商业、教育、美食、戏曲等方方面面的活动都与它有关。参观最后,璐璐告诉我:“截至1949年,北京城内共有会馆391座。如果把迁址的、重建的都重复计算在内,从明朝到民国,北京城内有各地会馆800多座。”

从临汾会馆出来,我沿着刚刚整修一新的西打磨厂街逛了逛,沿途路过瑞华染料行、三山眼镜店、苏联医院、天福店旅店和义成店旅店等一大排清末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旧址,真有点穿越回百年前的感觉。

GO提示

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北京临汾会馆)地址在前门东区西打磨厂街105号,开放时间为周二、四10点至16点,周一、三、五面向学生团体预约开放,预约电话为67036866。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登记进馆,免费参观。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品秋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