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参田秋收 政府逐渐引导参农做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2017-11-03 13:5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之前在北京工作,但总有种飘在外面的感觉,去年干脆回家子承父业,自己创业把已经荒了好几年的地分批种上了田园参和其他中药材。”

秋天,通化地区参农会选择好天气集中起参。经过前些年农药残留问题得波折,如今在政策引导、把控品质的前提下,当地的种参产业得以恢复。

虽然机械化采参已经普及,但手工挖参依旧在这里传承。
孙茂军推行农田种参卓有成效,不在林间种植,过去村边的玉米地都改种人参,当地政府同时也引导参农做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作。
安华农险通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参田中查勘人生品质,这些年参农保障意识增强,天灾也不再担心影响收入。
每年深秋是通化县人参交易市场的繁荣季,世界各地的客商住满了县里的酒店宾馆。
以往不被在意的参叶如今可提炼加工,孙茂军地里的参叶今年能卖4000块。

清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金斗乡北沟村,孙兴才跟随同村长辈孙茂军到参田查看起参进度的。三天两头过来咨询田间管理技术,很快便以“见过大城市世面”的经历,成为全村年轻人回乡致富的小头领。

孙茂军18岁就在特产公司打工“伺候”人参,35岁养牛起家创业,又转向上山种参,43岁成为通化地区“引参下山”探索在农田种植人参第一人,同时也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种人参特别‘吃’地,以前种参都得上山开荒,参地种完这一批,土里养分就全都让人参‘吃’没了,再种什么都不行了,连草都不长,特别伤林子。这些年大家环保意识上来了,政府也在逐渐引导参农做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作,再毁林种参是不行了。”

几年前长白山人参一度深受农药残留之苦,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参价一落千丈,许多人参种植大户几年资金周转不过来,纷纷出逃,被迫转行。在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下,孙茂军这样的“参把头”带着大家,逐渐把局面扭转了过来。高附加值的人参产业不仅带动了通化地区经济发展,还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返乡,回到这个他们祖先经营了数代的营生,孙茂军的侄子孙志伟也是其中之一。

孙志伟毕业后在上海一所医院打工七年,孙茂军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上山下地的“挖参活儿”有一天能与大都市的繁华相抗衡,吸引着年轻的侄子义无反顾地回家。等到村里面越来越多的孩子回来,他这个村党支部书记除了越发感慨之外,更觉得带着老少村民做大做强人参产业是责任,更是义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白继开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