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画廊 > 画展资讯

欲望的熔点——屠宏涛个展

2017-11-20 09:05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22日至11月30日

展览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策展人:许晟

 

览详情

展览将呈现屠宏涛近几年来以“人物肖像”作为绘画对象的最新系列创作,这也是艺术家继“风景系列”之后,在创作风格上又一次进行的重要演进与实践。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70’后”代表人物之一,屠宏涛曾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举办过个展;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也分别推出他的“心远忘言”(2013)与“旁白”(2014)个展。本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许晟策划,将展出至11月30日。

在过去的几年间,“植物”是屠宏涛作品中一个不断被表述的主题,与早期作品中人偶、人堆和舞台焦点式的构图与压抑的布局传递出焦虑感不同,在“植物”系列中,艺术家提纯了艺术语言,直白的焦虑和矛盾退隐到了草木幽深之中,风景成为绘画的主体,人物则是穿插于风景之间。与屠宏涛“风景”创作几乎同步,屠宏涛的肖像画系列在对形象的重复解构和重建中展开,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虽最终完成于近两年,实则生成自2010年后至今艺术家对“人”的主题的持续观察与思考。一直以来,屠宏涛的作品着眼于现代人独有的精神状态,这一着力点在屠宏涛的肖像画中更直接地放大和凸显出来。

屠宏涛的肖像创作持续性进行,与当下数据传播为基础的图像化的社会现实也直接相关。作为一位对视觉尤其敏感以及笃信绘画价值的的艺术家,图像世界的剧变对屠宏涛触动极大。时刻生成和处理的图像极速传播,视觉经验被工具理性宰制,在强烈感受到技术和数据对审美意识、行为的规范和同质化以后,艺术家渴望重新界定自我,他选择通过直觉重新认识绘画。此时,直面人与绘画两者之关系的肖像,以及它对这一关系的种种基本问题的提示,为屠宏涛提供了自由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他试图借助绘画语言的力量,将其洞察向生命意识的深处渗透,重建精神的空间。

在新作中,屠宏涛对人物的选择源自朋友圈、知识界、艺术圈,以及生活中、旅途中偶尔邂逅的某张面孔、某个姿态。屠宏涛运用了类似莫迪里阿尼的构图,尽可能地过滤人物的衣饰、发型和背景,以求突出肉身的地位;在语言方面他强调了线,不是流畅、确定的线,而是流动、游移不定乃至相互纠缠、毁损的线;与之相应的是,从造型上远离了现代主义经典肖像的雕塑感与体积感,而更接近弗朗西斯·培根式的“浅浮雕”,以屠宏涛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平面化处理追求的是墙壁和岩石表面的风化效果。

观看屠宏涛的肖像画,我们发现其中的人物都感受着或多或少的痛感、压抑和分裂,并在反观自我的瞬间体会到出离的自由。对屠宏涛来说,当下最切身的体会,都只是他艺术的起点,而不是内容。他对画中人的观察和刻画,正如他基于植物和风景等对象的创作一样,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或批判,更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完整的自我。他通过线条、空间和视觉逻辑的建构,在“自我”、“对象”、“世界”的三元关系中,用创作的行动寻找着高远而可靠的“真实”。

如果说在现实社会里,失控的欲望和僵化的感知成了人性的枷锁,那么等待被发现的,那种磨难后的坚韧和斯文,就为屠宏涛提供了精神和方法的双重参照,帮助他找到了熔解这些枷锁的温度。如果说中国的文人精神正是源自这里,那么也就找到屠宏涛的作品与文人艺术的真正联系。在屠宏涛的世界观里,则是对当下的深思,和对重回真实的信念。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