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家长委员会“竞选”简历引热议 “委员”本质是服务

2017-11-13 10:52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13日讯,“毕业于美国名校”“担任过研究生会主席”“在知名外企做HRD”……日前,上海浦东某小学家委会的竞选中,家长们纷纷秀出“神简历”,盛况一度刷爆朋友圈,让家委会再次被推上风头浪尖。在北京的中小学里,家委会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竞选背后,又有着哪些玄机?

宋溪 作 北晚新视觉网供图

家长 “成员要有广泛的家长基础”

这学期,陈琳正式成为儿子浩浩所在西城区某小学的家委会成员。谈起竞选,她笑言并没有网上流传那般“残酷”。

“开学家长会的时候,学校在广播里通知说要成立家委会,让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尽管没有明确的“官方要求”,但陈琳心中自有“一杆秤”,“我觉得,家委会成员一定要有广泛的家长基础,通过之前的活动,比如参加志愿者服务或者配合班里的任务,跟比较多的家长有接触。另外,要能高效地开展活动,执行能力强。”陈琳相信,自己过去一年来的努力已经打好了基础。

去年秋天,浩浩刚上小学一年级,还没进班,家长们便私下建好了微信群。等班主任加入后,“任务”随之而来。“老师说班上有些工作希望家长配合,主要是采购物资、组织户外活动和家校沟通,最好各有一个人来负责,就这样产生了三个‘职位’。”作为全职妈妈,陈琳在时间上很充裕,再加上之前搞过户外,有一定的经验,便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

“当时没有具体头衔,就这么直接‘上岗’了。”开学不久,陈琳兴致勃勃地张罗聚餐,“其实就是想找个地方,让孩子们互相认识下。”在群里提议后,她发现大家虽然都说好,但真正组织起来并不容易,“家长都比较忙,孩子们也都有课,时间很难选。”几经协调,聚餐最终被定在一个周六上午,“十五六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已经算挺难得的。”

学期初,陈琳又带孩子们爬了一次香山。“平时大家都是买门票走正门,但我有户外经验,可以带孩子们走防火道,有不一样的体验。”她提前做了份详细的活动策划表,把时间、地点、线路、沿途景观和预算都写在上面,让家长自愿报名,“差不多有半个班的孩子参加,玩得很开心。”

“自己的意见变得掷地有声”

搞活动之余,陈琳还一直热衷于当志愿者,“我会组织一些家长,主动到学校门口护送孩子上下学,包括拿书包、指挥交通。学校安排孩子们外出看演出或者参加实践活动,我也会过去帮忙,确保他们安全上车。”

这些“资历”,让陈琳的竞选变得顺理成章。“班里已经默许了我们三个家长各司其职,只是差了个‘家委会’的名头,刚好学校让每班选三个,我们算是等额选举。”
竞选当天,陈琳准备了一份简单的自我介绍,“倒不会强调自己有什么背景,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职责,讲讲自己能为班级做哪些服务,比如负责采购的,就说下定期会给班里买什么。”

让陈琳感到欣慰的是,上任之后,自己的意见变得掷地有声,“学校每个月会把家委会成员组织到一起,让大家提提意见和建议,开完一周之内就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答复。”至于孩子,陈琳表示并没有受到“特殊关照”,“他在班上没当班干部,老师也没给过他什么优待。”

老师 “调动家长各显神通,看重给班里带来什么资源”

在朝阳区某小学老师于欣看来,家委会的存在着实帮了不少忙。

“班主任日常工作特别多,能有几位热心得力的家长帮着分担,压力就会小一些。”如今,但凡跟“钱”打交道的事,于欣都习惯交给家委会来操持,“比如,班里需要增加新的卫生工具或者图书,都会通过家委会进行协商,钱的收取和使用也是家委会负责人和班主任沟通后去执行,之后再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

一旦赶上开运动会等活动,家委会的作用更是得以充分体现,“像维持纪律、保障安全和组织协调方面,都有他们的参与。”于欣表示,特别是筹备环节,家委会总能调动家长“各显神通”,“服装购买上,家委会成员要商讨决定帽子、手套,甚至包括鞋、袜子要怎么搭配,然后统计每个孩子的尺码,买到以后再分发下去。另外,每个班会有个指示牌,牌子的设计和印刷也基本都是家长来完成。”

于欣坦言,家委会的选举虽说是以家长自愿报名为基础,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还是会看重家长能给班里带来什么资源和便利,“如果十人报名,但家委会只需要六名成员,那就要有个选择。比如,班里的学生喜欢看书,刚好家长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以提供相应的书籍,那这位家长就很可能被当做家委会的一员。”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召集报名的家长一起开会,让每个人讲一讲自己有什么优势,依次发言后再选举决定,选出来的名单会发到家长群里进行公示,有意见的话可以提,没意见的话就算定下来了。”于欣告诉记者,当选之后,老师并不会对家委会成员的孩子有多大倾斜,“如果要说福利,或许就是老师可以更及时、更细致地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毕竟家委会成员跟老师日常联系更密切,交流的机会也就多一些。”

对此,于欣觉得不难理解,“我自己女儿上的幼儿园也有家委会,每次老师在群里发照片,都会看到家委会成员的孩子照片明显比别人要多,甚至这个孩子和老师的合影也会多一些。”

专家 “不少家委会沦为摆设,在于运作机制有问题”

“现在不少中小学校成立有家委会,但往往沦为摆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并非只是家长参与意识不够,更在于家委会的运作机制有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便明确指出,“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家委会始终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并非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导致家委会的成员代表性有限,不少委员非富即贵,俨然成了家长身份的象征;二是家委会不能独立运行,而是在学校“指导”下开展工作,较少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

“在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家委会的成员是全体家长投票民主选举产生的,选出的家长委员将代表全体家长履行职责,否则就是失责;家委会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是独立运行,不受校方支配,也就是学校事关学生权益的规定出台前,必须经过家委会讨论审议;此外,家委会还可以自主地对学校工作进行质询。”熊丙奇认为,家长参与家委会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在良性的环境中逐渐培育。

目前,由于家委会的机制不健全,导致不少家长觉得没什么意思,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另外,家委会的功能产生异化,也误导了部分家长,有的家长就认为,家委会的功能就是家长和学校 “联谊”,或者家长出资源,所以那些没有头衔、没有资源的家长,也就很难在家委会发挥作用。事实上,家委会从本质上说是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机构,有责任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

“不过,家委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和评价,也有权责边界,不是凡事都可以介入。”熊丙奇谈到,从尊重教育者的教育权出发,家委会并不应该干涉课堂教学。一方面,家长并非专业教育者,对教育指手画脚是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干涉,会影响课堂教学,也会妨碍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家委会应有的职责反而会被淡化。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主要应集中在保障学生权利领域,比如学校收取额外费用、订购校服、食堂卫生安全等,这是家委会真正发挥作用的领域。(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琳、于欣为化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