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边远山区孩子有了“大学课” “慕课”让他们看到外部世界

2017-11-13 11:4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13日讯,从北京到云南临沧的斗阁中学,要先飞到昆明,然后转机到临沧,再坐汽车走将近两小时山路才能到达。但只要打开慕课平台的页面,这所乡村中学的孩子就能和北京的学习者同时学习名师的课程。

11月7日,徐学军老师给斗阁中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天文课

“慕课”是“MOOC”的音译,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的学习者能达到成千上万。只要感兴趣,谁都可以在线学习,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对于边远山区的这些孩子来说,慕课跨过了崇山峻岭的阻隔这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模式,为他们看见更大的世界提供了可能。

自学大学慕课的山区少年

斗阁中学座落于云南省临沧市圈内乡,四周环绕着大山和梯田。11月7日,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为这里的孩子带来了《中国诗歌艺术》和《天文漫谈》两门大学通识课程,迈出了将慕课带进山区的第一步。

将大学慕课带到山区初中的课堂上,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事实上,许多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大学慕课已不是新鲜事。根据中国大学MOOC的统计,该平台大约有3.5%的学习者是17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以注册用户900万计算,这个数字约在30万人左右。这些低龄学习者以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学生居多,但也有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

11岁的云南少年王洵两年来学习了近十门大学慕课课程,引起了远在北京的课程编辑张秀芹的注意。“我们发现他年纪很小,而且选了很多门课。”她介绍,学习者如果通过课程的考核,可以在慕课平台上申请证书。申请时,需要提供身份证以及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环节发现了这个孩子。

张秀芹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只有11岁,却选修了《人体科学》、《细胞生物学》、《古文字学》等大学慕课课程。其中,他的《人体科学》和《细胞生物学》两门课程都拿到了合格证书,《古文字学》在选修了三次之后,考了92分,获得了优秀证书。这个少年颇让张秀芹感到惊讶,今年春节,她在度假间隙特意去见了这位爱学习的小朋友。

王洵的家乡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属于边疆地区。从昆明下飞机后,要坐四个半小时大巴才能到达红河州的首府蒙自市,从这里到元阳县,还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见到王洵,张秀芹了解到,他学习慕课是受当老师的父亲影响,他三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学习这些线上课程。张秀芹还了解到,元阳是国家级贫困县,全是山地,教育基础薄弱,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了解到这些,张秀芹对眼前这个少年充满了钦佩。令她动容的是,王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得知北京的同龄人有许多参观和实践活动时,他露出了向往的神情。“学习慕课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

贫困地区落后的是“眼界”

王洵的故事,是千千万万边远地区孩子的缩影。在临沧市圈内乡斗阁中学新建的五层教学大楼上,写着“立足圈内,放眼圈外”的标语,但真正想放眼“圈外”,却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

斗阁中学校长李良刚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是全市为数不多的能开齐“音体美”的乡村初中,而且多个教室都安装了电教设备。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学校没有操场,只有一片水泥地铺设的篮球场。

王佳是今年夏天来到这里的“美丽中国”支教老师。来到这里时,她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校舍比她想象中的“贫困山区”要好得多。“在山里如果能看见一座条件不错的大楼,那多半是学校。”但她很快发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与宽敞明亮的校舍形成了巨大反差。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没有走出过临沧。在“美丽中国”支教老师带的七年级一班,只有一个孩子去过昆明,这已经是班里的佼佼者了。但是,他们对网络并不陌生。有的孩子在一款名为“快手”的APP上录短视频,还有的在上面学“社会摇”,有的孩子甚至想模仿上面的网红在学校广播站“喊麦”。

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许多边远地区乡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上和城市已经相差不大。但是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优质教学资源,却是这些学校的短板。但恰恰是硬件设施的改善,让边远地区的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变成了可能。

徐学军是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副院长,他的《天文漫谈》开设十五载,是深受校内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四川大学中文系王红教授的《中国诗歌艺术》,是川大文科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在慕课平台上,这两门课程人气很高,并被选入“慕课进山区”活动的课程表。

其中,徐学军已是第二次来到斗阁中学,今年6月,他自费购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捐赠给了这所学校。但遗憾的是,由于全校只有一位老师会用,这架天文望远镜长期被束之高阁,拿出来的机会少之又少。徐学军感慨:“现在山区的孩子们缺的不是衣服书本,而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曾在陕西农村插队的王红对此也深有同感。她说,清华附小的孩子能用大数据研究苏轼,这其中虽然有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他们自身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也很重要。而通过线上学习慕课,边远山区的孩子也可以有这样的见识。

她鼓励孩子们通过学习慕课来提高自己,继而真正走出大山。

中国大学MOOC产品负责人郑丽勤介绍,他们带到山区学校的大学慕课一共有7门,将在云南、甘肃的三个试点通过多媒体上课。像山东大学的《音乐导聆》、武汉大学的《简明世界史》等,这些都是大学里的选修课,却因为其艺术性、通识性,为像王洵一样的山区少年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的窗口。

教育扶贫的一次尝试

斗阁中学校长李良刚坦言,他之前并不知道“慕课”为何物。在专门上网查询之后,李良刚对此充满了期待,并希望能够开一些适合初级中学的课程。他认为,这些网上的老师不但会给孩子们带来新的知识,还能变知识为力量,推动当地逐步脱贫。

支教老师徐天一表示,山区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相差的并不是智力,也不是学习能力,而是一种让他们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的动力。虽然山区里也有了网络,但孩子们却更多地去玩游戏,关注明星。她说,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网络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慕课平台上的一些课程并不是针对中小学生设置的,孩子们消化起来会有难度,所以老师的线下辅导也很重要。比如《中国诗歌艺术》中讲到“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的孩子会问她这个“思”是不是思念的意思,但其实这个“思”是个语气助词。为了便于理解,她会特意在朗读的语气上进行注意。

在慕课学习中,一门课可以反复学,也可以与老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线上的交流。除了老师会认真负责,平台上的其他学习者同样会帮助解决。所以,才会有多达30万名中小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自学大学知识。

王红教授用“千灯互照”来形容这种知识与知识的交相辉映。她认为,慕课让边远山区的孩子能够越过千山万水,越过重峦叠嶂,看到外部世界,乃至宇宙,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青少年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正在突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