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600多年老胡同外交部街:新中国的外交部 周总理曾在此办公

2017-11-14 17:30 编辑:admin 来源:微信公众号

2017年11月14日讯,胡同,是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所,也是北京文化的象征。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它们当中的一些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京城众多景点中不可错过的一处。今天要说的外交部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外交部街 京报网 张宁/摄

明朝“石大人胡同”

位于东单北大街这样的黄金地段,外交部街在元大都时就已在编。

明朝时,这里属于黄华坊,因武清侯石亨的宅第在此而得名“石大人胡同”。

石亨像

石亨出生在武将之家,因为继承伯父的官职而进入朝廷,而他本人也在战斗方面颇有天赋。

据资料记载,石亨长相奇异,四方脸面,身躯高大,美髯及膝,善骑马射箭,有胆略,尤其擅用大刀,轮舞如飞。

早期,石亨多次抗击瓦剌立下战功,后来又在夺门之变中帮助被软禁的朱祁镇复位,因此颇受皇帝恩宠,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赐第石大人府。

石亨居功自傲,在赐第基础上又大肆营建,完工后的石府规模之大,据说大约占到了胡同路北的四分之一。

树大招风,加之石亨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开始大力培植党羽,干预朝政。天顺四年(1460),朱祁镇不能忍受其嚣张,罢免其官职,府第没收充公,石亨本人也病死在狱中。

此后,石大人府几经变故,到明朝万历年绘制的北京地图上,这里已经变为铸造钱币的宝源钱局。

清朝末年,宝源钱局撤销,宣统皇帝为了迎接来访的德国王储特意在这里修建了迎宾馆,这在当时算得上北京城里最豪华的建筑了。

后来王储因故未来,这座建筑就成了清朝的外务部。

迎宾馆 京报网 张宁/摄

几年后清帝退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这里宣誓就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外务部成为临时大总统府。

孙中山先生北上实践“南北议和”时也曾在这里居住。

不久,总统府搬到了铁狮子胡同陆军部,位于东堂子胡同的外交部迁了过来,从此石大人胡同便更名为“外交部街”了。

新中国的外交部

更名之后的胡同更加应了它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总理派中央外事组副组长王炳南抓紧组建新中国外交队伍,同时赶快寻找和确定外交部办公地点。

当时王炳南一共物色了三处办公楼,一是位于东交民巷的旧日本使馆;二是前门东处的六国饭店;第三处就是外交部街33号(原为31号)。

70年代外交部街群众在打扫卫生

经过比较,新中国的外交部就设在了这第三个地方。

据外交部礼宾司前参赞吴德广回忆,当时的外交部街33号院里,有东、西两座楼,皆为两层,两楼之间有个带顶的走廊。

部长、副部长、办公厅主任的办公室都设在东楼的二层。

有老住户回忆,当年为防止扰民,周总理经常到胡同口就下车步行,有很多人都和他打过招呼。

除东、西两楼外,1952年在东楼的东侧还盖了职工食堂,1953年又盖了一座工字式的宿舍楼。

外交部宿舍楼旧貌

在东楼的东北面还有一座小楼,是文印处。吴德广回忆,几乎所有的外交文件都在此印刷。“中央领导人为国宾举行国宴时用的祝酒辞、讲话稿在此印就,还专门为周总理举行国宴时用的大字体讲话稿。”

今天位于外交部街33号的外交部宿舍楼 京报网 张宁/摄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外交部的房子多处出现了裂缝急需修缮,于是工作人员搬迁到了东交民巷15号,1970年后又迁到东城区朝内大街原科技情报所。

直到1998年,外交部才迁到朝阳门南大街现址。

胡同里的“大同中学”

除了有昔日的迎宾馆、外交部,外交部街的出名还因一座园子。

这条胡同的31号院,与旧外交部仅一墙之隔,原本也是石亨府第的一部分。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女儿寿宁公主下嫁冉兴让,此宅便被赐给了冉驸马,冉驸马为其取名“宜园”。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

冉驸马宜园,堂三楹,阶墀朗朗,老树森立。堂后有台,台前有池,山前有石,乃数百万碎石结成也。

园内有500余间房屋,是明代京城的八大名园之一。

到了清朝,乾隆给多尔衮平反之后,这里变成了睿亲王的新府。

睿亲王爵位共传了12代,到末代中铨时,已进入民国。随着清王朝的结束,王爷爵位形同虚设,既没有禄银,又没有禄米。

睿亲王的后人便卖掉东北和河北庄地,用得来的钱建新房、修花园、装电话、买汽车、买马车以及大量洋货,还经常去前门外豪赌。

没过多久家产就被挥霍一空,1924年,落魄的睿亲王后裔迫于生计将此园以3.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大同中学,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京报网 张宁/摄

如今走进学校,还能看到刻有“大同”两字的一块景观石。

“大同” 京报网 张宁/摄

大同中学的首任校长是北大教授谭熙鸿先生,谭先生曾先后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北大蔡元培校长秘书、北大生物系主任等职。

蔡元培是大同中学创立人之一 京报网 张宁/摄

解放后,大同中学改名为第二十四中学。后来二十四中又分为成了两校,南边的称为外交部街中学,北边位于东堂子胡同的叫二十四中。现在两校又再次合并,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自元朝以来,外交部街历经600多年的历史,王府、花园、机关、学校都在这条胡同里留下痕迹,还有不少名人的出入,也为这里增添了不凡的色彩。行走在胡同中,看着这一座座建筑,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来源:微信公众号 芝麻匠通讯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