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四川方言版《茶馆》来北京 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

2017-11-18 11:1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18日讯,北京人艺演出的名剧《茶馆》,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至今全国没有其他院团敢于尝试将其搬上舞台。今年恰逢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也是老舍剧本《茶馆》发表60周年,四川人艺特邀四川籍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执导四川方言版话剧《茶馆》,既是探索也是致敬。在四川德阳演艺中心进行首次合成彩排演出,北京人艺版话剧《茶馆》的主演濮存昕、卢芳、李士龙等都特意赶到德阳观看捧场。

昨日,四川人艺话剧《茶馆》剧组又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该剧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式首演。

先睹为快
一个不一样的“川味儿”《茶馆》

前晚,记者在德阳演艺中心看到,虽然只是合成彩排,但剧场里的观众和气氛丝毫不亚于正式演出。当大幕在观众面前徐徐拉开,只见阶梯状的白色舞台上,错落有致摆满方桌竹椅;“钟水饺”“悦来茶馆”“德仁堂”“春熙坊”等各色店招渐次出现,一幅晚清成都街景徐徐展开;老舍笔下的“裕泰茶馆”就这样从北京“穿越”到了四川……虽然刚一开幕还没有演员登场,但这极具视觉震撼性的舞台设计,已然引发观众席爆发出一阵阵惊呼,紧接着便是热烈的掌声。

和北京人艺版《茶馆》有所不同,四川人艺版《茶馆》以倒叙方式入手,一上来就让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三位主演以步履蹒跚的老年状态出场,他们用四川方言诉说着过往,并念叨着:“莫谈国事”“我爱大清国”“我要建工厂”,最后还感叹道:“是哪个要我们这样的?哪个!”……就在这萧瑟悲凉的气氛中,忽然舞台灯光大亮,满台茶客纷纷登场,叫卖声四处响起,手巾板满台扔飞,原本要上吊的老年王掌柜脱下厚重的外套,挺起腰杆,从老迈之态瞬间进入壮年时代,整个故事也从头开始讲起……

剧中所有演员都采用四川话表演。四川方言本就诙谐幽默、风趣搞笑,偶而一句俚语让人琢磨老半天,这不仅给周旋于各色人等中的王掌柜添色不少,而且也为老舍笔下机智俏皮的台词更增添了几分神韵。除了四川方言,无论是场景中正在采耳的茶客,还是背景音中“冰粉儿、凉糕、凉粉儿、凉面”的吆喝声,又或是茶客身下“吱吱喳喳”作响的竹椅,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川味儿”。原剧中在幕间换场时出现的说书人大傻杨,也变成了四川金钱板艺人的快板书表演,愈发增强浓郁的地方特色。四川人艺版《茶馆》演出的结尾也与北京人艺版有所不同,更具时代象征意味和冷静的历史反思。

整个演出虽然并未改动老舍原剧本,但由于演员们都是用四川方言来演绎剧中台词,人物性格颇具“川味”特色;而且一向看重舞台视觉设计的李六乙导演,让整个演出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与北京人艺版《茶馆》风格迥异,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风格,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版“不一样的《茶馆》。”

创作源起
四川“茶馆文化”底蕴十足

据考证,最早的茶馆是起源于四川。四川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馆文化是川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在老成都,“一城居民半茶客”,芸芸众生的故事每天都在茶馆上演,无数痴茶客在此道尽人生悲欢,这份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四川文化能与话剧《茶馆》相通之处。

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表示,跟北京相比,四川的茶馆文化毫不逊色,这也成为打造川话版话剧《茶馆》的底气。不过,重新排演该剧并非易事,尤其是北京人艺的版本持续演出了近60年,早已深入人心。如何呈现有别于以往的美学内涵,赋予作品不同的思想主题?

为此,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在四川省文化厅的全力支持下,集合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广罗四川各院团及川籍艺术家,本着出人、出戏、出经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强烈愿望,邀请国内重磅主创阵容,力求将其打造为新经典。“经典需要焕发新的活力,川话版《茶馆》既忠于原著,在语言表达、导演手段、演员理解、灯光舞美等方面又不同于北京人艺版本,我相信它一定会在剧迷中引起很大的讨论。”

实际创排过程中,剧组首先对剧本进行“移植”,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用四川话进行表达。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四川人艺艺术总监贾建立表示,四川方言诙谐、幽默、表现力强,这样“一听就知道是四川的茶馆”。舞美设计方面,剧组前往犍为罗城古镇等地取景,将川西民居的木构瓦房、高低错落的茶馆空间呈现于舞台,并使用盖碗等特色茶具。

不过,北京方言“移植”成四川话并不容易,贾建立表示:“所有的台词都一定忠实于原著,虽然是四川话,但说的依然是北京城的故事。有些台词,确实找不到相对应的更准确的四川话,就保持了老舍先生原话。”

名家点评
“真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濮存昕和卢芳、李士龙等北京人艺版《茶馆》重要演员,都特意利用休息时间赶到德阳,观看联排合成一直到深夜。

濮存昕说:“看到四川人艺版《茶馆》由咱们四川本乡本土的演员演绎出来,真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我为你们的勇气赞叹!格局很大,大家要坚决相信这个样式、风格,我们为你们的大胆、勇气、演员发出的光采而由衷高兴。大家所展现出来的面貌非常好,要坚信这样的样式和风格,把川人的风采亮出来,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川版《茶馆》!”

濮存昕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演200多场《茶馆》的感悟:“《茶馆》不仅是一场演出,还承担着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而且《茶馆》的演出,对我们剧院整体演员都是提升,我相信对于四川人艺来说也有这个意义,祝愿你们越来越好!”

昨天,在四川人艺《茶馆》北京发布会上,濮存昕再次表示:“肯定会有人将四川人艺这版《茶馆》和北京人艺的进行比较,我认为两者不是高下之分,而是不一样的。四川话这版里有很多场面,都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四川人艺的演员们在台上的风采也很棒。我相信老舍先生和焦菊隐先生的在天之灵,肯定不会说:‘嗯?怎么把我的戏演得不一样了?我觉得北京观众应该走进剧场,来听听川音的趣味性,来听听四川的金钱板。”

卢芳和李士龙等对川版《茶馆》的舞台呈现大加赞赏。卢芳说:“导演好几段处理都让我的心揪了起来,特别震撼!四川人艺这版《茶馆》也给我们北京人艺带来了压力,这是好事!”

剧作家李龙吟看完演出后感慨:“《茶馆》不是不能改动和超越的,除了北京人艺焦菊隐导演的《茶馆》,理应有新的版本出现,这才是中国话剧发展的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对文化发展的要求,四川人艺版《茶馆》就是在以行动落实这一点。”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