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北京的冬天没以前冷了? 回顾《北京晚报》30年前天气预报

2017-11-25 20:06 编辑:admin 来源:最北京

2017年11月25日讯,很多人感觉,现在北京的冬天没有以前那么冷了。现在讲究用数据说话,我们找到了30年前、20年前、10年前的三张旧晚报,咱看看《北京晚报》上当年的天气预报是怎么说的。

河里的冰不再一冻半尺厚

房檐上没有了一尺多长的冰凌子

出门再也不会被冻得蜷缩成一团、双脚直跺

手上脚上也不再有冻皴了之后又疼又痒的感受

北京的冬天真的越来越暖了吗?

30年前的天气预报

1987年11月26日,30年前的这张《北京晚报》上,天气预报是这样的:夜间阴有小雪转多云,最低气温零下5摄氏度。

20年前的天气预报

1997年11月26日,20年前的《北京晚报》上,天气预报是这样的:夜间晴,最低气温零下3摄氏度。

10年前的天气预报

2007年11月26日,10年前的《北京晚报》上,天气预报是这样的:夜间多云,最低气温零下4摄氏度。

对比30年前、20年前、10年前同一天的三张《北京晚报》,最低气温分别是零下5摄氏度、零下3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而2017年11月26日的天气预报是,最低气温零下4摄氏度,差距并不是很大。

当然,仅仅三天的天气预报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北京天气的变化。其实咱也不是气象专家,也并不是想探讨气温、气候的运行规律,只是从这个小角度,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感动。

当年,北京人读《北京晚报》上的天气预报,那是第二天上班上学、穿衣出行的实用指南,一旦天气预报过了期,就变得毫无意义,谁要看头一天的天气呢?

可经过了30年,时间却让这“过期”重新有了意义。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印第安人认为,人的肉身和灵魂前行的速度有时是不一样的,肉身走得太快,会把灵魂走丢。时间并不是总要一分一秒全力追赶的。

接下来,让我们用几分钟,把心静下来,与时间相守相伴。

30年前的报纸定价

1987年11月26日,30年前的《北京晚报》,您看广告的右下角,那时候晚报的定价是一份3分钱,每月1.1元。

20年前的报纸定价

1997年11月26日,20年前的《北京晚报》,那时候的定价涨了10倍,一份0.4元,每月定价11元。

30年前的报纸广告

重读几十年前的报纸广告也很有意思。

1987年11月26日的《北京晚报》上刊登的广告,是北京电池厂生产的北京牌、童乐牌电池。看那样子,似乎是1号、2号、5号电池。记得最大的1号电池,一般是放在手电筒里用的,两节能用很久。

20年前的报纸广告

1997年11月26日的《北京晚报》上刊登的广告,已经换成了手机。您看,还是带外置天线的款式呢。

1987年11月26日的《北京晚报》上,有一条短新闻,说的是为了解决中老年人买鞋难,内联升鞋店赶制出男女皮棉鞋13万双,在门市部出售。

几十年前,确实曾有过一段时间,中老年人买衣难、买鞋难,皮棉鞋在当时,那可是相当时尚的。回想七八十年代,冬季人们穿的多是灯芯绒面的大毛窝,男孩子穿黑色的,女孩是紫红的、小花的。

10年之后,1997年11月26日《北京晚报》上,也有一篇关于冬季穿鞋的文章,文章中说,早先的冬季当家鞋款,灯芯绒大毛窝已经不太常见了,成了“出土文物,惹人注目”。

如今的冬日北京街头,长短皮靴、雪地靴成为潮流。如果现在有人穿上一双灯芯绒大毛窝,一定分外惹眼,不知道会不会引领一波新的时尚呢?

就像《穿毛窝》这篇文章结尾说的那样:样式本身就是不断的重复,刚开始是时髦,而后变得滑稽可笑,再后就变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本周日,《最北京》依然准时与您相约,咱们就着三份旧晚报,聊聊往日的美好时光。最后,还有一条重要通知:明天《最北京》将到新街口百货商场进行拍摄。

11月26日早9:00,欢迎您来新街口百货,跟李然聊聊天,说说今年您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您的高兴事、美事儿、乐事儿。

 

来源:微信公众号 最北京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