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怀柔三处“错长城”真修错了吗 为何工程戛然而止?

2017-11-27 17:34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金汤铁壁锁蛟龙,万里长城至此雄。”怀柔长城的坚固雄伟举世闻名,其脉络和走向十分清晰,但在主体之外,有时也会突然伸出一段支岔,而后戛然而止,形成半截子工程。人们对此十分不解,有人认为贪官贪污了钱款,没钱修了,还有人认为修筑长城时修错了地方,是错长城。被称为“错长城”的主要有三处,“耷拉边”、“秃尾巴边”和“重边”。三处长城真得修错了吗?

作者 于书文


“秃尾巴边”长城常被人们认为修错了

耷拉边——长城不解之谜

耷拉边位于北京结西面,那一段长城属于擦石口长城,是一段非常有特点的长城。擦石口,现在也叫庄户长城,登上长城后,远远就可以望见这段“半截子长城”,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因为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因此当地人俗称“耷拉边”。

耷拉边全长约1公里,坡度陡,直线落差达258米。最低处的断头“独眼楼”,处于危崖之上,四周无路,需重新折返。途中的“玉石楼”、“文字砖”非常著名。

玉石楼的得名与其所用的石材有关,楼基、拱门、箭窗、台阶都由汉白玉石建成,东西拱门上方的三块石条雕刻着云纹,其余的二横二竖4块石条雕刻着水纹。楼内也非简单的通道方式,而是在中央有一个大厅,像是将军的办公室。二层楼橹的侧墙上还遗留有一完整拱门,4个通风窗造型为镂空雕饰,这在其他长城的敌楼上绝无仅有。

有人曾把玉石楼和御史楼混为一谈,认为御史楼是玉石楼的谐音,其实两座敌楼具有根本的区别,地点不同,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

文字砖是耷拉边城墙最明显的标志。那些砌在墙上的青砖表面清晰的戳印着“左部”字样,数量很多。箭孔上的砖也大部分戳印着“左部”,铺在地上方砖偶而发现“中部验讫”字样,并不多。这些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的文字砖,砖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辩,十分难得。触摸年代久远的字迹,让人不觉油然而生怀古之情。

这些罕见的文字砖到底传递着什么信息呢?《大榛峪西大楼修城碑》碑文记载:“山东右营春防军士三千名,内除杂流火兵四百名,实在休工军士二千六百名……左部千总莱州卫指挥佥事滕继光,中部千总灵山卫指挥使李轻,右部千总鳌州卫指挥使唐世桢。”可见“左部”、“中部”“右部”均为右营春防军番号,其中“左部”、“中部”参与了耷拉边长城的修建。这就为文字砖谜底揭开了答案。具有文字砖的长城,历来被认为是长城的样板工程,耷拉边长城的雄伟坚固,似乎验证了这一说法。

站在耷拉边上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关口要塞擦石口,对面的高耸的山峰上即为箭扣长城鹰飞倒仰和天梯。山峰下面,隐约可见一段时断时续的坍塌石墙,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毛石垒砌的圆形烽火台。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北齐擦石口古长城。

耷拉边尽头为“独眼楼”,深入擦石口腹地,孤悬山谷一侧。对面的山峰上,巨大的巉岩凸起,有如猛虎啸天。虎首昂然,朝向著名的鹰飞倒仰。

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耷拉边长城向东南方向仅延伸了1000米的距离,就戛然而止了。从地势上看,长城兀自向关内方向延伸,似乎与抵御外侵的功能并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长城已经沿外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还有必要甩出这么一段多余的部分吗?所以耷拉边一直流传着修错的说法,也就有了“错长城”、“修错边”的称谓。

耷拉边真是修错了的长城吗?争论历来有之。当地人传说,万历年间修建这段长城的时候,因为地形勘察有误,没修多远发现方向不对就停止了。据山下沙峪村的村民介绍,这段长城当年本来打算修往“北京结”所在的小火焰山上,但是修到这里,因为山高地险,发现无法再往上修,因此不得不改变线路,由开始的耷拉边改成了后来的擦石口长城段。有学者分析,耷拉边看上去十分完整,明显不像修错的长城,一旦外长城失守,这里作为内长城关键部分,将起到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作用。

这些说法谁对谁错,一直没有定论。因为从史料上无从考证,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此,耷拉边也就成为长城的一个不解之谜。

秃尾巴边——一段悲壮的故事

登上慕田峪长城,经过一座座烽火台,轻轻抚摸长城上的城砖,抚摸着城墙上岁月留下的痕迹,好像回到了烽火当年,无数将士正在长城上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入侵。今天,虽然长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不再是能够抵御侵略的天堑,可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却荡气回肠,历久弥新,磅礴依然。

走过正关台,站在大角楼向东南眺望,只见长城出乎意料地随着山势又伸出一条支城,向前方延伸约1000米后戛然而止。这段长城并不长,建有空心和实心敌楼各一座,同样坚固巍峨,当地人称之为秃尾巴边。秃尾巴边有头无尾,仅此一段,人们就认为修错了。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长城背后,还流传着一段曲折悲壮的故事。

明万历十年(1593)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朝廷内部斗争激烈,贿赂成风。戚继光等正直的将领被相继调离,边防吃紧。为了加强对京师的护卫,明廷便在慕田峪一带继续加固增修长城。

当时戚继光麾下一个精通兵法的将领奉命督修,他看见慕田峪一带山形地势十分复杂,长城外侧的岗岭甚多,敌人很容易乔装隐蔽潜行到城墙脚下。于是,他决定修一道向关内纵深延长的长城,与原来的长城相互呼应,形成犄角之势。经过几次实地勘察,他把自己的想法绘于纸上,做了一份详细的方案和预算,报到了兵部。不想兵部官员竟乘机向他索取贿赂,但这位跟随戚继光多年的将领,深深敬佩戚将军的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断然拒绝了兵部官员的要求。兵部官员因此怀恨在心,内支城完工时就派自己的亲信前去检查,凭空罗织罪名谗言诬陷,参劾修城将领故意把长城走向修错,并告他贪赃枉法,借口杀害了这位将领。

青山肃穆,怀水呜咽,将星陨落。将军倒下了,但秃尾巴边却巍然屹立着,虽历尽岁月的剑雪风刀,非但没有坍塌,反而愈发坚固,边墙两侧也生长出茂密的松林。

十多年后,沉冤昭雪。一位新任的守边大将看到这段秃尾巴边不仅方向没错,还节约了大量材料,而且工程质量极佳。为纪念这位含冤而死的将领,这位大将就在内支城的城楼里为他立了一方沉冤昭雪碑。这通石碑一直矗立了三百多年,直到文革时被毁。刻着将领名字和功绩的石碑重新化作了长城的基石,不知其踪,只剩下碑座在残阳落照中诉说着它的沧桑。

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情节完整,主题鲜明,并有碑石为证,尽管碑石只剩下了基座。不知道故事的作者是谁,也不知道那位沉冤的将军的名字。虽然正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无法证实它的真伪。但这是一个深入老百姓内心的守边将士的故事,它是万里长城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中的一个,就像苍烟落照中的秃尾巴边,在那里真实地存在着。

重边——神堂峪长城内关墙

第三处被称为错长城的地方也叫重边,位于神堂峪。

长城在神堂峪关口处沿着山脊又向前延伸了约800米,形成断头长城。当然这段长城也没有修错,只是山势险峻,长城融入了山崖。俗称“重边”,实际是在关口附近相距500米的地方,修起两道长城,设立两座关口。内关口在神堂峪村北,今已无存,长城伸向东、西两侧山峰,以山崖为防。外关口建在下官地村口,上有“神堂峪关”匾额。两面山上的长城都保存着,有的马道城堞还在,敌楼也较完好,充满野趣。

《三镇边务总要》记述:“神堂峪关,在县北二十里,东南距密云县四十里,东北距河防口十里,西南至亓连关十五里,水口十余丈,人马俱通,永乐年建。串条子墩空,通连骑,极冲。余通步,缓。旧有官军屯守,出口道路狭窄,乱石巉岩,虽有通八道河至永宁、康庄之小径,而通行极困难,交通不便,居民稀少。”可见当时神堂峪关口位置险要,工程建设之难。

神堂峪长城没有经过修缮,至今仍保持着它原始质朴的生态。离关口近些的城墙雄壮威武,远些的简陋残破,星星点点的敌楼犹如长城之歌的休止符,在曲谱中跃动。

如今关城早已不在,沿着旧道修起公路。路两边盖满旅游接待的客房,抬头就能看到长城,生意很好。关门上的匾额尚存,砌在关口附近不显眼的坝墙上,白色条石,阳刻“神堂谷”三个大字,字迹端庄、清晰、古朴。关口向南一里许,建有城堡。此城堡是在古堡遗址上重新复建的,规模如前。古堡为正方形,每边长83米,南向开一门。城墙高约2米,青砖砌筑。这在当时是较大城堡,因关口要地,所屯官兵人数也相对较多。

古城堡内过去一直有人家居住,至1980年后,因生活不便,才陆续迁往邻近的村子,城墙也逐渐拆除。1991年以后,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又把城堡重新建起,辟为度假区。如今为一商家买断,做公司经营。几经变动,城堡的旧物皆无,全是新盖的房屋。

如今的神堂峪,已经建起了自然山水旅游景区,谷内众多的农家院、度假村,一路排开,环境幽雅,吸引着游人。美山美水造就出北京地区著名的“虹鳟鱼一条沟”,山间清冽的泉水,使这种外来的鱼种在这里才算是真正的如鱼得水。虹鳟鱼肉质鲜美,口感甚佳,令人回味无穷。品尝虹鳟鱼,甚至成了来怀柔的代名词。那些久负盛名的农家院,近年来大多完成了向“乡村酒店”的升级转型,乡村旅游风风火火。

怀柔历史上长时期处在中原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结合部,所以长城一直是保卫边疆的军事防御重要手段。特别是明长城,肩负保卫京师和帝陵的双重责任,其坚固雄伟堪称长城建筑的典范。那些形成多重或平行或交错且形制、材料、走向不一的长城布局,虽然有时只是短短的一段,但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错长城,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形成的层层设防的重要军事体系。“错长城”没修错。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